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纳西族童谣的修辞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043
和玉兰 曹 雨

  纳西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和迪庆州的金沙江一带,其余分布在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在这个人口并不是很多的少数民族间,流传着一些独具特色的诗歌,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纳西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由于早期缺乏文本记载,纳西族的一些古老歌谣在口头流传过程中已经消失,而且现代生活加剧了纳西族的汉化进程,现在的很多纳西族小孩已经不讲纳西话,更别说传唱纳西族的歌谣,目前能见到的书面材料都是一些研究纳西族文化的学者深入丽江古城区、玉龙县,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村寨进行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

  童谣指的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的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一般由大人说孩子听,长大一点后孩子们就在玩伴之间互相传唱。纳西族童谣的类型主要有:游戏歌、手指歌、数数歌、问答歌、字头歌、摇篮曲、叙事歌、牧歌、岁时歌、颠倒歌、谜语歌和一些现代新创的童谣。纳西族童谣是纳西族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每一首童谣里都有一个故事、一种生活。文章通过音韵、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概述纳西族童谣的修辞艺术。

一、纳西族童谣的音韵特征

(一)押韵

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的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语言和谐统一。押韵使得童谣利于传唱、便于记忆。纳西族童谣不仅有像汉语童谣那样的押韵方式,这种押韵方式在纳西族童谣中并不多见,最明显的是使用大量的衬词(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来使诗歌押韵,这些词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一个单独的音,是童谣中对唱的和词,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ɑ33 ?i33 he33 me55 tshu21,ko21 ko55 d?33 ly33 i?55

  姑 月亮 鸡蛋 一 个 给

  ɑ33 ?i33 he33 me55 tshu21,ko21 ko55 d?33 ly33 i?55

  姑 月亮 鸡蛋 一 个 给(月亮姑,请给一个鸡蛋)

  nɑ31 ko21 tha21 i?55 dɑ21

  你 家 给 得 否(会给你加吧)

  ?ɑ13 ko21 le33 i?55 dɑ21

  我 家 又 给 否(还是给我家)

  ?ɑ13 ko21 tha21 i?55 dɑ21

  我 家 给 得 否(会给我家吧)

  na13 ko21 le33 i?55 dɑ21

  你 家 又 给 否(还是给你家)

  nɑ13 ko21 m?33 i?55 se21

  你 家 不 给 了(不给你家了)

  ?ɑ13 ko21 i?55 se21 me55

  我 家 给 了 呀(给到我家了)

  nɑ13 ko21 m?33 i?55 i?33

  你 家 不 给 了(不给你家了)

  ηɑ13 ko21 i?55 se21 me55

  我 家 给 了 呀(给到我家了)

  这首童谣句式比较整齐,首字和尾字都押韵,首字押“ɑ”韵,尾字押“ɑ”和“e”韵,这种形式的押韵主要出现在句式比较整齐简洁的童谣中,这些童谣中重复的句子比较多,不同的句子也只是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字,整首童谣看似比较长,但是真正需要理解的意思并不多,这样比较符合小孩子的认知心理,加上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二)拟声词

在语言文学中拟声修辞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段,特别是在诗歌中,使用极为普遍。同样在纳西族童谣中,为了通过声音来加强小孩的理解力,也使用了很多拟声词,拟声词在纳西族童谣中表现得很丰富,它同时也是纳西族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声词模拟的是自然万物的声音,它逼真、形象、绘声绘色等特点对小孩子认识事物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小孩的泛灵心理。

  纳西族童谣中的拟声词主要出现在游戏歌中,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出现在结尾,也有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拟声词。有一字格、两字格、三字格、四字格甚至更长的,例如:

  (1)t?i33 di33 li33 kuɑ55 dɑ33 lɑ33叽嘀哩呱哒啦(刷碗的声音)

  (2)o33 lo33 o33 lo33喔咯喔咯(推石磨的声音)

  (3)po21 po21 po21 po21啵啵啵啵(猪吃食的声音)

  (4)pha21 pha21啪啪(吞面的声音)

  (5)t??13 ?i?啁扭(小狗的声音)

  (6) ?u?21 ?u?21唰唰(撒尿的声音)

  (7)tsi55 tsi55 tsia21 tsia21 叽叽嘎嘎(小云雀的叫声)

  (8)phi21 li21 pha21 la21噼里啪啦

  (9)ɑ55 dzi55 dzi55阿叽叽(竹子长高的声音)

  (10)ku33 ku33 ku33咕咕咕(鸽子的叫声)

  (11)po13 lo13 lo13 lo13 tsha21 啵咯咯咯喳(煮米饭的声音)

  (12)si55 li55 so33 lo33 lo33 嘻哩唆啰啰(竖新房的声音)

  (13)za21咋(吃粑粑的声音)

  (14)po33 po33 tsh?55 嘣嘣嚓

  每一种类型举了一个例子,可见纳西族童谣中的拟声词结构类型很丰富,主要有:A、AAB、ABCDD、ABBBC、AAA、ABB、ABCD、AABB、AA、AB、AAAA、ABAB、ABCDEF这些构词形式,这些拟声词和纳西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体现出人们生活周边的社会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事物,将拟声词融入进童谣中可以让小孩子在快乐地游戏中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童谣常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叙事,增强艺术表现力。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可以产生多方面的艺术效果,比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加强语义的表达,使表达具有节奏美和音乐美,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和可读性。

(一)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

  ɑ55 le33 dze33 zo33 s?55—tɑ33 d?33

  阿 勒 麦 穗 拾—嗒 嘚

  dze33 zo33 uɑ33 p?21 m?33—tɑ33 d?33

  麦 穗 五 根 得— 嗒 嘚

  uɑ33 p?21 uɑ ɡv33 mi55—tɑ33 d?33

  五 根 五 拒 熟— 嗒 嘚

  le33 kh?55 kv33 m?33 dz?21—tɑ33 d?33

  又 装 处 没 有 — 嗒 嘚

  ……

  这首童谣用了反复的辞格,通过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哆”和“嗒嘚”形成连续反复,通过反复达到一唱一和加强语气的修辞效果。

(二)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描绘甲事物,使深奥、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易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骆小所教授在其著作《现代修辞学》中定义比喻为: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称譬喻。

  “ɑ55 t?h?33 zi55,u?33 zi55 me33,ly55 ɡv33 sui33,sui33 dz?21 mu55,dz?21 mu55

  阿 倩 美, 窝 壬 妈 ,中 间 官, 做 官 久,老 树

  ko55,k?55 la21 me33,la21 b?33 th?33,la21 d?y33 dz?21,la21 b?33 t??,la21 m?55 thv33,

  间, 鹰 拇 指, 手 掌 心, 手 镯 戴, 手 甘蔗,手 拐杖,

  fv55kho33 phi21,fv55 la21 ko55,phi21 kho33 tv21,b?33 mi33 t??33, le55 me33 t??33,

  鼠 肩膀,鼠 胳肢窝,肩 头, 油灯,母獐 脖,

  z?33 m?33 dv21,ɑ55 sɑ33 h?33,i21 pu33 phe55,do33 ni55 m?21,ni55 mi?21 ly33,

  草 下巴, 牙齿, 丝绸 片, 爬 鼻子,两 眼睛,

  do33lo55 kv33,do33 z?33 ??21,tho33 s?21 ??55,la55 pa33 t?h?33.”

  攀 越 处, 攀 草 长, 松毛 扒, 栗 叶 采。

  这首童谣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比喻,出现了本体和喻体,没有出现喻词,将小宝宝的脑袋比喻成蔓菁果果,眼睛比喻成玛瑙,鼻子比喻成羊胆,耳朵比喻成莲花瓣,小小嘴巴比喻成西瓜籽,胖胖小手比喻成玉米棒,小肚子比喻成南瓜,小脚丫比喻成萝卜。这是成人陪小孩或孩子之间玩的一个游戏,让小孩觉得新奇、有趣,使小孩能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印象深刻,并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四)拟人

拟人是比拟的一种,就是通过想象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的修辞方式。

  ɑ55 bu33 na21le55 k?21,?ɑ13 t?y21 d?33 ly33 k?13,

  小 黑乌鸦, 我家 上 一个 给 (小小乌鸦,扔给我一个)

  ?ɑ13 n?33 le33 mi55 se55,nɑ13 t?y21 le33 k?13 b?21.

  我家 来 又 熟 么, 你家 又 给 要。(我家的熟了,我又扔还给你)

  这首童谣可能是父母长辈在逗孩子时随口哼来的歌谣,把乌鸦当作有思想感情、懂得交换东西的人,鲜明地刻画了乌鸦的形象,以轻松温暖的口吻,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要学会相互分享,寓教于乐,符合儿童的心理。

  此外,纳西族童谣的修辞手法还有夸张、起兴、设问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三、结语

纳西族童谣是丰富多彩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生活的地方的风土人情,渗透着很强的地域文化色彩,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纳西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纳西族童谣是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和智慧结晶,它在修辞手法和文化艺术特色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反复、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是我国文学创作传统的艺术手法,但纳西族童谣结合了当地的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分析这些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对于解读纳西族童谣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创作与现代生活相符的当代童谣。

  

【注释】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1页。

  [2]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页。

  [3]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陈朝珠.北海童谣的修辞艺术特征[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60-62

  [3]和虹.纳西族童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胡吉成.修辞与言语艺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4]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