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是诞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所大学,冯友兰说:“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京津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到西南边疆云南,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弦歌不辍,为国育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后,西南联大奉命结束,三校复员北返,各续历史。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7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而朱自清先生作为西南联大时期的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在古典文学领域广泛涉猎、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几乎在踏上文坛的同时就走上讲台,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文学和教育事业。作为语文教育家,他高扬爱与美的旗帜,以博大的人文情怀观照语文育人的发展,以求实的精神透视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时偕行,力求发展,力求实际有用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他主张语文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兼重”的全面发展的人,认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理想最终都将落实到社会个体的人格培养上。语文教育应该首先教会学生学语文,学做人。概括说,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主体是由语文教学的目的观、学习观、教学观、阅读观四个方面构成。
一、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语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着语文教育的一切。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一致的。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与“五四”的革命精神相一致的。对于中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早在1921年春,在为扬州江苏省第八中学写的《校歌》中,朱自清先生就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质兼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培养这种类型的人才的关键,则应该是“培养他们的基本力量——胸襟与眼光”,家长、师长的责任在于“帮助他们发展自己”(《子女》)。
朱自清先生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个性解放”的思想出发,提倡人才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教育,着眼于培养人的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眼光,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非凡气质的人,着力于帮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禀赋和才能。即使在当今提倡“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时代,再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话,我们也不得不为他的远见卓识而叹服。朱自清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外乎“获得文学常识、培养欣赏能力和练习表现技术”三项。他认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修辞、篇章、声调里”。主张寓思想教育于技术训练之中。
朱自清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目的的精辟论述,是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因为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从少年跨入青年的时期,思想逐渐成熟,世界观逐步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情感操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有利的。他的精辟论述,是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的。他把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教学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现技巧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操练学生的情感,使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情感操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认识、情感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
二、语文学习观
“学什么”和“怎么学”是语文学习观的基本问题。对此,朱自清的主张是“力求实际有用”。对于“学什么”,朱自清认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语言文字。他指出语言文字是“支配我们生活的要素,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当时(“五四”以后)从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出发,强调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朱自清的这种语文教育思想,对改革现在的语文教学,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实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无疑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二是中国文学史。朱自清把古代典籍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他提倡白话和白话文,但并未对文言文全面否定,而是客观地指出其“便利开掘古代文化遗产”的现实作用,认为文言文仍需要在中学、大学进行。三是写作。写作包括各种文体,但根据现实需要,又侧重于写论文和应用文体。对于“怎样学”,朱自清主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他首先提倡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学,不能只“被动接受”,应通过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对人生要“多方面的了解,多方面的感受、多方面的参加”,多维度地培养理解力和判断力。再提倡学习时要互相切磋、独立思考。他认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通过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来展开学习活动,并强调应把这种“互动”“切磋”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这个学习方法实际蕴含了我们今天倡导的“师生互动”和“自主性”学习思想的萌芽。三、语文教学观
在语文教学观方面,朱自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立足点是教给方法,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两点: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建构教学模式。朱自清认为师生之间应“彼此相应”,即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不能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朱自清都是这样提倡的。从五步阅读教学法来看,每一步的设计都重在学生的参与,教师只是加以指导;写作方面,朱自清提倡“自由作文”,认为出题给学生会限制学生的思想,他还主张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认为教师只需指出毛病,修改工作应交给学生。另外,朱自清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认为,多讲闲话少讲课文的教师,固然不称职;就是孜孜兀兀的预备课文,详详细细的演绎课文的,也还不算好教师。中学生需要充分的练习。……练习的主旨无非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困难,寻求解决,到了解决不了时,自然便知道需要教师。这时候教师的帮忙,效用定会比一味演释大得多。
此外,朱自清先生还认为教师一定要有负责任的态度。他说“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确,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我们觉得负责的教师真太少了。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作教只是暂局。”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认真负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职业态度。负责是朱自清先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该成为每个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但要做一名负责任的教师,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只有有了对教学工作的兴趣,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只有每位教师都能自勉,力争做一名尽心尽职的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学生的才能获得良师益友。
四、语文阅读观
重阅读是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读的用处最大,国文教学应特别注意它。”朱自清把读分为诵读、精读和略读。他认为诵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研究的内容和理法,也不忽略诵读,才是全面不偏。诵读时,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就把内容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朱自清先生把诵读作为培养语感,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对精读和略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是把以精读处得到的经验去略读。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是例子和出发点,还得推广开来,参阅相关文字进行略读。读的重要性在今天又被重新重视起来,朱自清先生的语文阅读观对当今的语文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朱自清先生还认为阅读教学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方面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精读、略读、诵读、朗读等,还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教学模式:预习、讨论、复习。那如何实施读的训练呢?朱自清提到过的“精读”“略读”“浏览”“朗读”“吟诵”“咏读”“说”等等方式,他特别注重朗读和吟咏。朱自清先生欣赏朱熹对读书的“舒缓不迫,字字分明”的要求,主张“诵读也得字字清朗,尽管抑扬顿挫,清朗总得清朗的”(《论诵读》),“读白话文该和宣读文件一般,自然也讲究疾徐高下,却以清朗为主”(《诵读教学》),因为在朱自清看来,朗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相互活动,注重的是字义,是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即“语言文字的分析”。
五、结语
作为西南联大作家代表之一的朱自清先生,一生都是在语文教育领域孜孜探求、默默奉献。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几乎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中不少是对传统的修正甚至批判。比如他始终牢牢地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同时又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目的上,朱自清先生就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质兼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语文学习观上,朱自清的主张是力求实际有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主张精读与略读并施,预习与讨论相随,并强调欲到“不求甚解”的境界必先下“咬文嚼字”的功夫;对待经典的学习讲究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作为一位勤勉的实践家,朱自清特别重视理论切实的实施。身为教授,他能够放下架子,到中学里讲演、座谈、调查,这又使得他的理论总是贴近教学实际,既有科学性又具操作性。学习研究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张猫 油彩亚麻布 我的戾与忧柔
[1]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刘健.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3]王瑶.关于西南联大和闻一多、朱自清两位先生的一些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4):43-45
[4]邵敏,秦兆基.朱自清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1):18-19
[5]尹艳瑚.试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陈春华.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
[7]陈瑾.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