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胜 增强文化自信 兴盛滇云文学
滇云文学以庞大的口头文学、经籍文学、书面文学、翻译文学、文论文评自立于中华文学之林;它以多样的形式、内容、题材、审美为中华美学大海注入源头活水;它以鲜活的生命、本真的生活、纯洁的心性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它以优美的语言、热烈的感情、率真的表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对爱情的忠诚,早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滇云文学发展极其迅速,自觉投身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势头强劲。至今,其创作队伍、创作水平、平台建设、理论评论、教育培养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强化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攀登美学高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日益彰显出其多方面的价值意义、多种功能效力。刘启涛 论李骞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李骞是一位情感极为纯粹的诗人,他的这种纯粹不是一种刻意的艺术追求,而是一种源于自身的天性。因为诗人一向是率性任为,所以他的诗歌也就具有了一种天生丽质,就如一缕春风拂过月下的荷塘。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也是一个优秀的造梦者。读李骞的这些诗歌,我们就能够感受到那种如梦似幻的朦胧,梦回青春,梦回故园是李骞诗歌梦的主题。在诗歌艺术中,青春往往是和爱情相伴而生的,在类诗歌中,诗人颇得早期新月派的神韵,既使情感得到了充分地抒发,又做到了理性的节制,如“那晚上 月光很乱 /我抱着你 /抱着一朵潮湿的花 /偷偷翻跃围墙 /翻跃人生的又一道门槛(《那晚有梦》)”。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在情和物之间巧妙地连上一丝纽带,使得物中含情,情中有物。谢轶群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的反面样板——《无问西东》题旨与剧情评析
影片创作者据说翻查有百万字资料,关于西南联大的众多掌故佳话,只用了一个陈岱孙的“静坐听雨”。文人情趣和浪漫气息当然也是高等学府的魅力,但舍却冯友兰、陈序经等抵制国民政府对联大办学的干预,联大学生不屑孔祥熙的“慰问”,以及青年杨振宁对权威爱因斯坦的臧否等,突出一个情趣性片段,恰恰是在西南联大丰富的精神价值中弃其要而择其次,亦让一些影评说的“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无可依托,更重要的是损失掉对于今天极具参照意义的文化教育反思。即便考虑到话题具有一定限制性,影片对此也并非毫无表现的空间,只能说真正受限的是创作者自己的手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