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次集束式的总结和回望——《吴然经典美文》后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33820
◎吴 然

  一次集束式的总结和回望
——《吴然经典美文》后记

  ◎吴 然

  我的老家在滇东北,一个乌蒙大山中贫寒而美丽的小山村。小时候,我大多是赤着脚,和伙伴们放牛、割草、拾粪、打架、掏雀、游泳……有一次还伙着大人,打死一条下河喝水的狼!

  乡村的夜晚寂静,神秘,漆黑,野兽奔窜,神仙鬼魂游走。孩子们围坐在火塘边,听老人讲妖魔鬼怪的故事,害怕得挤作一团……

  10岁左右,我得了肺病。很早就在外谋生的父亲,把我接到昆明,让我一边治病,一边上学读书。后来又随父亲工作调动,到了白族聚居的大理,在苍山洱海间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

  读中学时我萌生了对文学的热爱。我练习写诗歌、小说,甚至剧本,但是都没有入门。高中毕业我就当工人了。先是在一座电厂建设工地当混凝土工,和水泥、钢筋、砂石料打交道。后来在昆明供电局当线路检修工,我的工具包里,除了钳子扳手,还有那时所能寻觅到的书本。白天我沿着高压输电线在大山群中奔走,晚上则在云南大学的教室里聆听知识的福音。1973年,我的一篇不足千字的作品《海花》,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编者在题目后的括号里标注了“儿童文学”4个字。这或许注定了我与儿童文学的缘分。

  从1980年直至退休,我在《春城晚报》做了20多年的副刊编辑,并在冰心、郭风等前辈的感召、引领下,走上儿童文学写作之路。我学着写了些儿童散文和类似散文诗的短章,试探着用孩子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美,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温情……1984年我出版了由郭风前辈作序的儿童散文集《歌溪》。郭风前辈在序文中说我的散文“清新、朴素”,“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真正的儿童散文。”他还说“在我国的儿童文学领域内,专门为孩子们写作散文的,写作短小的、感人的散文的,看来还不多。想到这一点,我的内心似乎有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读着序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1986年,为感谢冰心老人为我执编的《小桔灯》儿童副刊题写刊名,我们送了一架大理石画屏给她留念,我顺便送上《歌溪》向她请教。她来信说:“给儿童写散文不容易,要有童心。你的散文小集,朴素自然,我很欣赏。”我在儿童文学或者说在儿童散文写作刚刚起步之初,两位前辈就给我及时的鼓励,我的感念自不待言。

  长期以来,我之所以能够在相对窄小的儿童散文园地练笔不辍,也得益于同行、友人的帮助和鼓励。

  这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分社为我出版这套散文丛书,对我的儿童散文写作做了一个集束式的总结与回望。编辑郑妍在给我的信上说,“编辑部配备了三位编辑参与”,至于“编校过程中的工作,相关的图书方案”,从每本选文的搭配组合,到整个的装帧设计,还有孙建江和王宜清两位编审“及时给予把关和指导”。这让我十分感动。在此期间,值得庆贺的是,王宜清和郑妍都相继幸福地当了妈妈,有了她们可爱的小宝贝。接手郑妍的年轻编辑王苗,把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做到完美。正是各位的专业与敬业,辛劳与智慧,我才得以荣幸地把这些习作捧献给小读者,荣幸地以此向所有引领我、关心我、帮助和鼓励我的前辈和朋友们致敬!

  2014年12月,我获得第十七届“王中文化奖”。在热烈、欢快、温暖的颁奖晚会上,好友冉隆中宣读了现在用作这套书总序的授奖辞,儿童文学界友人金波、樊发稼、曹文轩、王泉根、沈石溪、方卫平、孙建江、徐鲁、李迪发来贺信,并由老伴王筑苹为我颁奖,孩子们则争相上台朗诵我的作品……此刻,夜深人静,我在会心微笑、祝福美好中,写着这篇《后记》,禁不住又轻轻说了声:谢谢!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责任编辑:万吉星

  

  ·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智障学生绘画作品选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