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儿童文学”提一盏灯——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交流十年怀想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33999
◎桂文亚

  为“儿童文学”提一盏灯
——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交流十年怀想

  ◎桂文亚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江南的五月,也是诗人郑愁予笔下的泥土,软的像糕;草地,像水果盘子;小溪,像酒。一只走路没有声音的猫,扇起翅膀,飞越台湾海峡,途经春光明媚的西湖,急驰金华,座落于浙江师范大学里的儿童文化研究院。这儿有一栋雅静的红楼,绿树繁花掩映中,无数的精灵像蜜蜂一样忙着里里外外采蜜与酿蜜。

  喵,思想猫来了。这是一只爱儿童、爱文学、爱思想的猫。

  每年,五月中下旬的某一天,窗外树影必是摇曳生姿,浙师大红楼会议室必有欢颜笑语。围坐会场四周观礼的同学,给当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者报以掌声。合并的长桌,依例是师长、来宾和评审的席位。年年总有机会见上一面的老师:蒋风、韦苇、周晓波、彭懿、钱淑英、张英萍、胡丽娜、常立、赵霞….还有忙于行政事务的周文忠、徐静静、林敏杏…个个温文儒雅,和颜悦色,为同学加油来了。当然,十年如一日担任“活动总监”的方卫平院长,照例神色从容,坐镇全局,让人心安。连续十年的辛劳,实在不是一声“感谢”可以尽诉。

  置身于此,也总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温曾在母校兼任教职十年的纯粹与专注。“学生”,自然意味着为学习而来,是权利,也是“专利”。学生除了为通过考试做正常的学习,也应该积极主动为所学寻找独立论点、新视野,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创造成果,进而推进儿童文学整体学科的发展。我羡慕红楼里的青年学子们,能有这样完善的学习环境,清澈的瞳仁,青春的热望,是多么的幸运!

  “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专为红楼学子设立的。一方面,是藉由2006年“台湾儿童读物数据中心”设置后,延生的“续集”,成为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师生推广儿童文学研究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希望延续1989年以来,个人参与至今的两岸儿童文化交流推广,服务对象是浙师大儿童文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也期待两岸同侪一起关心儿童文学的学术发展,彼此擦出交会的火花。

  回顾往事,话说从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专职台湾联合报系民生报儿童组已近十年,深感于优良儿童读物的推广,也是媒体文化人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遂于当时鼓吹、联合《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狮少年》三家儿童媒体及台湾儿童文学学会,图书馆等相关单位,发起“好书大家读”优良儿童读物评鉴活动,通过定期征集当年童书出版社的新书,并审慎邀请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学者专家,全年分段、分组,选出优良青少年儿童读物,举办隆重的年度好书赠讲典礼,并出版入选《好书指南》,供社会大众及中小学图书馆阅读参考,延续至今,已接续二十六年历史。

  在任职“好书大家读”总召集人的二十年期间,征集来的图书由主办单位各自收存,其中民生报留存两套收藏。也因为民生报常年从事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我考虑到浙江师范大学长期对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加上认同现任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当年还是“青年才俊”的方卫平教授积极进取的教学理念,民生报最终决定将其中一套藏书捐赠该校成立“儿童读物数据中心”,从规划到执行,整整历时七年,终于,2007年5月25日,大陆首座“台湾儿童读物数据中心”,在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之后,经联合报基金会捐资邮费,民生报儿童组同仁长年提供人力,经过邮寄后浙师大师生工作团队的图书接收、编目、上架,逐年增加藏书至2015年为止,图书量已超过万册,除了打开一扇台湾儿童读物的窗口外,也促成2006年大陆第一个以在校生为对象设置的“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设立。

  由于早期台湾邮政规定,寄大陆图书不能超过五公斤,故所有图书都得由组里编辑用牛皮纸小包装后再邮寄,之后,逐渐发展到可以装箱,却又只能邮寄上海,除需专人提领并得安检,为此,方卫平教授还得带着研究生专程由金华乘车到上海搬书,其中辛劳可想而知。而两岸经过多年交流,如今航空快递,十日内必达,安全迅捷,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2007年6月7日,首届赠奖仪式为思想猫烙下了开步的「脚印」:从海峡彼岸一直“称妙”到火腿香四溢的金华古城!如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到2016,已届满十年,根据历年统计,参选论文同学人数,总计143人,获奖者,78人,其中包括连续四次获奖的夏珍珍;三次获奖的吴美红和齐童巍;两次获奖的沈约、王帅乃、陈敏姣、鲁程程和孙舒红。十年来,已有许同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可是他们纯真聪慧的模样,至今仍定格在我的脑海。除了赞赏得奖同学的用功与优秀,也感谢导师们幕后所做的鼓励与推动,以及多次参与评审作业的吴其南、周晓波、孙建江、方卫平、陈恩黎、彭懿、钱淑英、常立、赵霞等老师;撰写媒体文字传播理念的赵霞、徐静静、陈恩黎、钱淑英和胡丽娜老师。没有集体同心付出的心血,这个研究奖是不可能持续十年之久的。

  综观历届参选论文,主题各有侧重,其中包括:

  一、综合论述:内容涵盖图画书、作品朗读、儿童哲学、儿童电影、动画电影、儿童网站、儿童歌曲歌词创作、动漫、语文教科书、理论文集及儿童副刊等专题研究。

  二、西方经典: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彼得·潘》《哈利·波特》《说不完的故事》《那尼亚传奇》《小王子》《魔戒》《长袜子皮皮》,罗尔得达尔及安房直子等作家作品研究。

  三、中国大陆作家作品:研究对象包括曹文轩、沈石溪、班马、陈丹燕、周锐、萧红、葛冰、殷健灵、彭学军、汤汤等人。

  四、台湾作家、插画家作品:研究对象包括林良、潘人木、马景贤、林焕彰、郑清文、桂文亚、李潼、孙晴峰、管家琪、林世仁、王淑芬、张嘉骅、林芳萍、安石榴、几米、何华仁等人。

  综观以上十年来参选论文的类型,涵盖中外经典名著及当代两岸儿童文学名家作品,与赛同学整体素质扎实整齐。

  特别要说明的是,从2007年起第六届至第十届,论文征奖活动将选题限定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同时,也在青岛出版社、福建少儿社及浙江少儿社的赞助支持下,邀请台湾同行林芳萍、林世仁、黄惠铃、邱各容和祝建太老师参与活动并举办作品研讨会。

  也由于指定研究范围后,改变了前五届自由选题的标准,台湾作家作品因此得到较集中的研究,以第六届参选的十六篇论文来看,即有十一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及学者林良、马景贤、林焕彰、杨茂秀、桂文亚、李潼、管家琪、林世仁、何华仁、王淑芬入列;其中关于王淑芬作品研究就有三篇(导师周晓波和方卫平)。第七届论文指定研究对象林良,参选论文十五篇(导师周晓波、方卫平、钱淑英和常立);第八届论文指定研究对象林世仁,参选论文十三篇(导师方卫平、周晓波、钱淑英、胡丽娜)。以此类推,意味着一届征稿可以集中看到十篇以上大陆研究生研究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这不仅是值得参考的文本,也更落实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具体的成果。

  这种计划性的安排虽然带有一定的限制,但藉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学习效果应该还是比较集中的。为此,更要谢谢研究院老师的支持与理解,要不然,以现今相对自主的研究学风,“命题作文”确是不好勉强。

  尽管,也有老师以求好之心慨叹读书风气有年年下滑趋势,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似也不如以往,但我还是抱持信心,至少以我自己学生时期为例,也是属于自主性、叛逆性偏强的一类人。目前也许还有不少同学处在这种游离状态中,但我坚信,儿童文学是一门深奥迷人的“人学”,值得终身探究,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为人类创造一个完美幸福的心灵世界,超脱于现实、功名、浮躁和盲从。而今日之“我”,就是因为经受儿童文学长年洗礼,“脱胎换骨”而来!

  说到设奖心念,最早是来自中学课文“武训兴学”,非常感动于一个“乞丐”竟然有如此胸襟与抱负,当年天真如我,对这种奉献精神,可说感佩得“五体投地”;1990年,又因为刊登在《少年文艺》上的一篇探亲散文《江南可采莲》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且听闻这个奖最初是陈先生独捐稿费创设的,心有所悟,也《见贤思齐》了。

  陈伯吹先生在世时,我们常年保持书信往返,可谓忘年交。1990年代初,我陪父亲途经上海,欲乘江轮回安徽老家探亲,当时,落脚于锦江饭店,年近九旬的陈伯老,还专程到饭店向家父致意,这一盛情,更让我感受到先生为人之谦和与慈爱。犹记有一年到他家中拜访,客厅一排书柜,已然空落落剩下一些摆饰,先生微笑说,书籍已悉数捐赠相关单位,“柜子里的东西,你选一件留作纪念吧。”于是我挑了一尊吕洞宾瓷像带回台北。往事乍看离题甚远,其实意思是这样的:书本中蕴藏前人的智慧行谊,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令人感佩的人与事,无论古之武训还是今之陈伯吹,同样能给后生晚辈如我启迪与影响。

  十年如一日,常怀感恩之心。

  犹记十年前从飞机落地杭州那一刻开始,就一路得到照应:安排往返食宿,多次接送金华,常年协助担任评审的孙建江老师和“浙师大学姐”王宜清女士的这种照应,早已超越了客套的“送往迎来”。也许,用“探亲”二字,更合适描述这十年往返杭州与金华的感觉,“亲”,因为“志同道合”;“亲”,因为“儿童文学”;“亲”,也是因为“惺惺相惜”。

  十年转瞬而过,人生有几个十年?无疑的,因着十年来去,这株友情树早已落地生根。往后每年的五月下旬,你将会再次看见,一只绿眼猫,安静的,悄悄坐上了红楼的窗台,聆听又一场的作品研讨会。然后把影子留下。

  离别,是重逢的开始。

  此外,更要感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自2009年来为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付出,并慷慨赞助“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十年纪文集《思想猫的步履》出版,以及再次感谢方卫平校教授和编辑、撰稿的同学为这本文集付出的情义。

  瞧!两岸交流长桥上,又一只白鸽,翩翩飞向蓝天……

  (作者系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

  责任编辑:杨 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