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阅读
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声
——读李长平诗集《与一座山喝酒》
◎李艳琼
主持人语:办刊的过程中,总听到一种声音,说本刊转来转去就发表那几个人的文章。这话没说错,云南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不多,向本刊投稿的人数也就很有限,新人的文章有的又达不到发表要求,就出现“老面孔常在,新面孔难见”的情况。本栏目作者蔡丽博士,是大家熟悉的青年评论家,经常在本刊亮相;李艳琼、杨纯柱、黄光平都是有实力的作者,也都在本刊发表过一至五篇文章。当然,也有第一次向办刊投稿的青年作家石彦伟,他身在北京,却从不缺少对云南文学的关注,很早就与一大批少数民族老作家有来往,从对马瑞麟先生诗集的评论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情况。希望“老面孔”继续支持本刊,也希望不断有“新面孔”在本刊出现。(杨林)
“我从山里来,山里人的质朴在血液里奔流,山里人的诚信刻嵌骨髓,山里人的勤奋催动双脚,山里人的热情爽朗沁人心脾,山里人的担当造就双肩,山里人的务实藏在胸怀。这些,是我做人做事的不竭动力,也是我能在诗路上一路跋涉从不动摇的信心所在”。这是诗人李长平在他诗集《与一座山喝酒》自序中的一段真情告白,从这些字里行间,我清晰地看到一位从大山深处走来的诗人,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纯厚,和与大山气质相得益彰的真性情。这就是李长平,一个认真做人做诗的的诗人。
2015年8月11日。在初秋晴朗的阳光下,我应邀赴双柏县参加一年一度的“美丽双柏行”查姆诗会,在按时抵达并办完报道手续后,我得到了一本诗人李长平的新诗集《与一座山喝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一看书名,我便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觉得这书名与它的作者咋就这么相像呢?一本诗集,抒写的是山的豪情酒的豪迈,而一位诗人,当我每次在诗歌活动中见到的时候,都能看见他与众人一起率性地喝酒谈诗。
入住,料理完一切。晚饭后全体人员到查姆广场观看县里专为这次活动安排的,“彝族老虎笙”表演等文艺演出活动。夜幕下的小城灯火辉煌,热闹的查姆广场,热烈的彝族火把,热情的彝家汉子,美丽的彝家姑娘……..那神秘的查姆史诗、老虎笙、小豹子笙,彝族民间文化绝活的表演……当一位甜美的女高音深情地唱出那首由李长平作词的歌曲——《在双柏》,其中的两句歌词:“累了,我们就去流浪;醉了,我们就去冒险”时,我的心一下子就被镇住了,这是多么美的歌词也是多么美的诗句啊!这样充满诗意的歌词绝非一般人能够写得出,他必须是一位具有深厚诗歌功底,热爱生活,对自然和美有着敏感触觉的人。
还是回到诗歌,回到李长平诗集《与一座山喝酒》中来吧!让我们一起聆听这来自大山深处醉人的美妙“歌声”。
“松下的客栈/一生你来一次/旁边的酒坊/蒸腾着你大同小异的日子/荞麦包谷搂进怀里后你就化成雾/翻滚着透明的肉体/然后,挤出一滴滴爱液/每天捏着自己的骨头,在装满月光的瓶子里搅动/一种飘逸的感动激励着山花野草”——《与一座山喝酒》节选。原来,诗人与之喝酒的并不真的是那座山,而是那山间酒坊里荞麦包谷幻化成的“雾”,是一滴滴滋润生活的“爱液”,是装在瓶子里对生活的“激励”和“感动”。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汉诗中“隐喻”的手法,将生活的“原味”提炼得如诗如画。
“父母很穷/却给了我一座山/为了这座山/我必须把一坡一坡的花瓣喝醉/让它们从枝头跳跃而下不致疼痛/我还要把山腰的一排巨石喝醉/让它们最好不要醒来”—— 《与一座山喝酒》节选。诗人将镜头移向了那座山,那片开满山花养育他长大成人的胞衣之地,他愿它们永远沉醉在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的自然环境中,而不被世间“喧闹”所惊扰。
“我不能让山坡喝醉/它必须保持坡度/我经常举办酒宴请树草与水土订立盟约/我允许山风时常偷走我的佳酿/在五颜六色的风景里显摆醉意/我还要掌握鸟兽的酒量/该聒噪时不能沉默/该飞奔时不能沉睡”—— 《与一座山喝酒》节选。诗人对这片故土的爱除了热烈之外,还有理智和责任。他必须竭尽所能维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和谐,预防水土流失。
“我的山顶要让它相对平整/因为我要邀请云彩和星辰在这里闲逛/在我喝醉的时候/可以在此随意栖息/让天穹对我不生戒备”—— 《与一座山喝酒》节选。诗人希望用他的“爱”与“责任”保护好这片神奇美丽的山地,让它彩云绚丽,星辰闪烁,更让它永远成为一片“最适宜人居”的净土。
读完这首诗,我的感受首先是一个“美”。美的情感,美的意象,美的语言,美的韵味……除了美以外,还让我沉醉其中。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一部经典的意大利歌剧中那段《饮酒歌》的美妙旋律。诚然,东西方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况且拿一首来自东方中国版图西南大山里土生土长的诗歌(也可以说是一首民歌),来与一首用正宗“欧洲发音”演唱的,我们通常称为“美声唱法”的歌剧放在一起,并且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释放也不尽相同。但我认为它们完全可以相提并论,因为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互通的,它们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同样的带给人类“舒适”、“美好”的享受,正如诗人李长平的这首诗。
在李长平这本诗集的其他一些作品中,最令我欣赏的是,他从不将那些近距离的生活积淀粗浅或直白地“植入”,而是让它们经过“幻化”,再溶入丰富的现代意识和诗歌技巧后,才让它们以深邃、沉着、优美的艺术形态熠熠而出。
“我看见/天空中乌云翻滚/一只鸟飞来/屙了一泡屎在我头上/整个天空/弥漫着腥膻的魅影//我眯缝着眼 看见/佝偻的人坚定用脚行走/大腹便便的人像气球一样/飘荡在欲望的锋刃之间”——《天阴了》。
很显然,这是诗人在面对生活中一些“不顺心”的人或事时,借以抒发心中郁闷,重新调整心态,坚定地继续前行的一段心路历程。但诗人并没有将它们平铺直叙,而是放开想象的空间,借景抒情,以景达意。此诗虽短小精干,但却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今夜月光清亮/趁好把心掏出/把黑色的血液拧挤/然后,抽出一根根骨头/涂抹些钙质/那个散光的眼球需要调整一下焦距//这些,都是自我的检阅/这个夜里,干净而痛快/我知道,在疼痛的灰烬中,我定然成不了舍利子”——《检阅》。
一个诗人必须保持内心的纯粹,才能写出撼动心灵的好诗。做诗如此,做人也如此,这就需要人们懂得不断地“自省”,就像诗人一样在“月光清亮的夜晚”“把心掏出”,从散乱的灵魂中“抽出一根根骨头”,然后,该补钙的补钙,该调整的调整,作一次洗心革面的自我“检阅”。
人有灵魂,诗歌也有诗魂。这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人类精神向度,它无所不在地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正如诗人所言:“你拒绝标价/你柔弱情怀弥漫各个角落”——《诗隐者》;此外,诗歌还必须保持它应有的精神高度,因为它标志着作为动物界最高级别的人类所具有的精神层面:所以诗人还说:“你把人和动物放在不同的方阵” ——《诗隐者》;诗歌又必须具备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因为它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所以诗人的定义是:“情感自心泉流出/诗句在敲骨吸髓的毁灭中迸出/是利剑,却从来不嗜人血/是高度,却从不以摧毁来重构” ——《诗隐者》。最后,是诗人的总结:诗歌的“灵韵在别处” ——《诗隐者》,是用来“引发我们思考” ——《诗隐者》。
在诗人李长平的这部诗集里,比较具有“亮点”的还有他的一些短诗。所谓炼字炼句,就是指诗人必须在最有限的文字空间里,完全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诗歌含义来,这就需要诗人具有高超的文字功底和语言技艺。如:“你的泪/像玫瑰的花瓣/在风雨中坠落/我的心房/被连门卸去//不喜欢意念流浪/归宿/是铁定的/大道之行/止于牵挂”——《无语》。全诗十行,四十五个字符,但其中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感释放和抒写细节。这样的诗读来令人细品,耐人细嚼,真可谓意味延绵。在这部诗集里,像这样精短又有韵味,而且连标题都简略到只留一、二个字的诗还有:《途》《窗》《爱》《飘》《逝》《飞》《飘》《蒸发》等。
在艺术手法上,李长平的诗歌除了语言精准,不拖泥带水以外,诗人还比较注重将现代汉诗中的比喻、通感、象征、意象等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并更注重象征、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哪怕是比喻,也不常用明喻而用隐喻,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李长平个性色彩的诗歌表达形式。从审美视角上看,李长平的诗具有一种沉静、内敛、有质感和灵性的美,其具体表现在他对语言的锤炼和创造上。他从不盲目抒情和堆砌辞藻,甚至几乎不用虚词和形容词,更多地注重动词在诗句中的作用,从而展现出他诗歌的异常魅力。
读《与一座山喝酒》,我读出了诗人无尽的才华和潜力,相信在此之后,诗人必将在诗歌的殿堂上再次唱出更加美妙的“歌声”来。我们期待着!聆听着!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杨 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