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与爱的诗意弹唱
——致马及时
◎吴 然
及时,真是过意不去。曾经说好,等忙完这一头,就“及时”为你的新书《彩色的篱笆》写点读后感。结果“这一头”忙得我心烦意乱,而且很多是瞎折腾,夸张点说是弄得疲惫不堪,一点心肠也没有。至于瞎忙什么,不说也罢。没有 “及时”写文一拖也就拖了下来,还望多多包涵。
我喜欢你的作品,不论早些时你寄赠的诗集《树杈上的月亮》散文诗《金蝉晚唱》散文集《童年旧事》,还是这本印制精美的《彩色的篱笆》,我都喜欢。我真羡慕你!
不久前,与陈志泽兄在电话里互致问候。讲着讲着,就谈到了散文诗。他突然问我:“怎么不见你写散文诗,对,不见你写儿童散文诗了?”志泽兄问到了我的痛处。我写不出儿童散文诗了!为什么?我自己明白,我正在失去童心,失去儿童的天真,由此也就失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我的焦虑让我坐卧不安!我向志泽兄倾诉了我的苦恼和焦虑之后,我用转移话题掩饰自己的尴尬,我谈到了你,谈你写了很多漂亮的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志泽兄自是高兴,他和你也是诗友文友,赞你童心不老,新作不断。及时,我正是在感动、钦佩与羡慕中读你的作品。
你为孩子们写诗,写散文,写散文诗,真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王几何》,成为千万少年阅读研习的范文,也让我在“会心微笑”中唤起许多少年记忆,让我和远去的少年时代再次相遇,并因此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我觉得正是这种直达人心的感动,才是给读者真正的文学的滋养和美的力量。
你的新书《彩色的篱笆》,正如你在《后记》中所说,是一本“风景别样”的儿童文学新作。整本书都是你童心与爱的诗意的弹唱。“五月的小南风,沙沙沙地吹黄一垅一垅的麦子了。金色的田野上,飘浮着淡淡的麦香;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麦芒!”及时,你可以想象,读着这样漂亮的文字,吹拂着“五月的小南风”,呼吸着“淡淡的麦香”,沐浴着闪耀金色麦芒的阳光,我是多么的惬意,就像人们反复说过的“诗意地栖息”在我们可爱的大地上!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后来我跟随父亲到了滇西大理的一座小城,读中学的时候,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在农忙季节学校常常组织下乡抢收抢种。此刻读你这篇如诗如画的儿童散文诗《麦熟的季节》,不由得怀想起下乡赤脚走在田埂上的感觉。我忽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孩子,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远离了泥土,听不到山溪的歌唱,这种不接地气的生活,不能说不是成长的一种缺失。可否说,读你大量来自乡村山野的作品,听听“绿色的蛙歌”,和“草丛的歌唱家”蛐蛐儿一起“唧唧唧”地呼唤天边的朝阳,或者站在“太阳雨”中淋湿满头的黑发,也不失为是一种补偿吧。
我一直认为散文诗,特别是儿童散文诗,是吸收、融合了散文和诗之长的一种美丽的文体。而及时你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你的儿童散文诗的美丽,可以说是自然天成的。你不事雕琢,平白的语言隽永而美。你看你写《小树林》:
弯弯的小河,怀抱着密密的小树林。这片小树林生长着茂密的青?树、桑树、洋槐、野枇杷和刺梨儿……
我把故乡的名字和小树林写在一起。
田野上,再没有比它更绿的枝叶,再没有比它更红的草莓,再没有比它更美的杜鹃,再没有比它更会唱歌的百灵鸟了。
风,也爱在树枝上荡秋千;蝉,也爱在那儿练嗓子;调皮的小刺猬爱在树下嬉戏;连那条弯弯的小路,一钻进小树林,说自己迷失了方向,再也不肯钻出来了……
这般神奇的小树林你去过吗?
啊,及时,你让我怀念起我们村的小树林来了!可惜它被砍掉了,我故乡的小树林……
及时,你知道,我受郭风前辈的感召、影响和教诲,也曾练习写过一些近似于儿童散文诗一类的作品,因此志泽兄一再鼓励我多写。我也曾经希望我的习作能够给孩子们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捎去一缕山野的清风,从我的习作中领受一点大自然的馈赠,闻到云彩、野花、阳光和溪水的香味,我甚至也希望我的习作能获得童心未泯的读者的会心微笑。可是我没有把这种希望变为真正意义的文学表达,也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我写得太少。我感到惭愧、歉疚。读你的作品,对我来说,有如一次童心的召唤。在你童心与爱的诗意弹唱中,我听到了这种召唤。我们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朋友,我有这样的心灵感应。顺便说一下,唤起我童心的,除了你美丽的散文诗,还有孩子们为这些作品配的一幅幅童心荡漾想象腾飞的美丽插图!这是一次童心与爱的完美合作和诗意弹唱。
及时,你大概注意到了吧,为了繁荣儿童文学,中国作协创研部和人民日报文艺部共同推出“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专栏。把繁荣儿童文学提到极高的层面来关注和讨论,这是十分罕见的。为你这本书题写书名的高洪波,写了“大家谈”专栏的开篇之作《“三心二意”作得天真诗篇》。面对社会乃至文学界同行中仍有对儿童文学以“小儿科”的讥笑与嘲讽,高洪波非常自豪地称“能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是天使的福音,是肥沃无边的人类思想土壤上滋生的珍贵植物。”及时老弟,让我们祝福儿童文学,祝福葆有童心、诗心和爱心,心怀感恩意识、敬畏意识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歌唱着,也幸福着!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责任编辑:杨 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