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气势恢弘的百年史诗——读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7369
◎陶秉礼

  气势恢弘的百年史诗
——读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

  ◎陶秉礼

  作家唐天马长篇小说《哀牢深处》(载《中国作家》杂志2016年第二、三期),以清末以来近百年滇南哀牢山脉深处生活为背景,围绕唐洪道家族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滇南乃至云南全省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战争、民族矛盾,折射出近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的政治风云变幻。作品站在时代的高度,突出地域民族元素,以恢弘磅礴的气势,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优美雄浑的语言风格,以博览无涯的知识厚度,描写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文学形象,生动反映了唐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及价值取向。总之,作家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犹如一部气势恢弘的百年民族史诗,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

一、勾勒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的风云变幻

作品对云南近百年历史大事件进行剪裁把握,还原了滇南地区将要洇灭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品以历史的张力,呈现出丰富而饱满的艺术张力。小说从十九世纪末即岌岌可危的清朝末年入笔,中华民族遭到外敌侵侮,内部孱弱,滇南大地风雨如磐,哀牢深处风起云涌。第一卷“凌云壮志”,写唐纪元受命带兵平息叛乱,以自己神圣的天职,满怀抱负,让这块边疆沃土,紧紧地拥抱在中华大地的怀抱。但壮士未酬身先死。这一卷写的气势磅礴,悲壮惨烈,既是全篇的首卷,又是全篇的铺垫,为全篇创作埋下了伏笔,起到了“前呼”的作用。接着作者按照自己的谋篇布局,从哀牢情深、人海茫茫、如日中天、打开国门、家殇国殇、血浅滇南、还我河山、兵退云南、紫色灵光等十卷,依次展开,一气呵成。可以说是叙事宏大,波澜壮阔。故事情节丰富复杂,线索纷繁,跌岩起伏,委婉曲折,但脉络清晰,张弛有致。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整个作品的生命,就好像人体的脉搏,它表现着作家和作品的健康与气质。在作品构思中,作者把握大的脉络,从平息叛乱,到哀牢情深;从成家立业,到经商开矿;从打开国门,到修建滇越铁路;从护路抗日,到血浅滇南;从兵退云南,到从容应对。既有哀牢山当地发生的家事商事、州事县事寨事,又有省事国事民族事,乃至世界要事大事,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囊括在巨著之中,让读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在具体故事情节当中,作者更是把悬念出其不意地留给读者阅读思考。如唐洪道六岁时为逃避叛军追杀,纵身跳马被路边农妇搭救的惊险故事情节,为以后小说情节的高潮制造了悬念,埋下了伏笔。当唐洪道(莫山)在府衙被认出是遇难大将军唐纪元儿子时,让人大惊失色。但是故事情节又在预料之中,合情合理。在“家殇国殇”这一卷中,唐洪道的父亲(岳父)、泰山、恩人、恩师、知音万锦书刚刚闭上双眼去世,恩爱妻子万媛媛也离他而去,这使得唐洪道悲痛欲绝。此时,曲折情节并未到此打住,红颜悲愤中身穿孝服服毒自尽,栽倒在万媛媛的灵柩前。三人几乎同时去世,有自然死亡,有因病死亡,有为爱为情死亡,死的悲壮、惨烈,使小说达到了高潮。

二、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

作品所涉及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十人,本家如唐纪元、唐洪道、唐志鹏、唐志鹄、唐志鹇、唐志鹤、唐志鹆,亲家如万锦书、万媛媛、万来祥等,外家的如毕嬷、莫独、莫水、李大进等,风云时代的上层人物及皇清朝廷、民国要员,如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卫立煌、杜聿明、汤尧等,省府的如龙云、卢汉、雷云等,共产党的如陈赓、陈康、周保中、徐其孝等,著名学者教授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冯友兰等等,这些众多的人物,各具特色。特别是以唐洪道为核心的唐家三代人,都富于个性特征,人物性格丰富而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作品的情节主线,可以说随着唐家尤其是随着唐洪道的人生命运而发展变化。他虽然不是哈尼族、彝族人,虽说没有高深的学问,但给人以“儒商”“行善”的憨厚中释放出聪慧的形象,这却与滇南尤其是哈尼族、彝族的文化基因及朴实民风所熏陶分不开的。当万媛媛因病去世后,按照旧的礼教唐洪道是可以再续妻的,或许可以娶三妻四妾,但他不忘万家的恩德,不舍万妻的恩爱,不丢创下的家业,在儿女们的再三劝说下,才同意续弦。当抗日的国军需要粮食时,唐家慷慨支援;当国民党的军队兵败蒙自需要粮食时,唐家也愿意拿出来;当新中国建国初期和老百姓遇到自然灾害需要粮食时,唐家主动相助。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唐洪道及唐氏家族愿意积德行善。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把唐洪道“儒商”“行善”的形象表现出来。这部作品中,还塑造了唐纪元运筹满志、效忠朝廷、为民做事的形象;唐志鹄励志报国、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军人形象;唐志鹆从玩世不恭到醒悟磨砺后,奔波哀牢山深处,为滇越铁路不辞辛劳、不惜流血的悔过自新的形象;李大进侠肝义胆、概然豪迈、忠厚正派的土司形象;杜云儿年轻漂亮、知世明理、大家闺秀的形象;莫水自然美丽、纯洁善良、情深义重的形象。这正如作者题记所言: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牺牲之后,唐家的血脉不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后,唐家的精神不灭。这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三、运用优美雄浑的文学语言,描写哀牢深处的独特风貌

读罢这部长篇小说感到,其突出特点之一是作者文笔隽秀,语言雄浑,酣畅淋漓,叙述从容,叙议自如。

  一是自然景色描写优美动人。哀牢山、红河岸边自然景色本来就绚丽诱人,作品根据小说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饱蘸了大量的笔墨,用白描的手法进行淋漓尽致的重笔描写。如开篇的头两段描写,就紧紧的把读者吸引。“高耸巍峨的哀牢山脉,从乌蒙山脉和横断山脉中强劲地分割开来,连绵不断,铺天盖地直插滇南大地,以势不可挡的气概,向着安南平原奔腾而去。山脉时而巍峨险峻,时而舒缓连绵,时而沟壑千仞,时而奇峰林立。茫茫无尽的森林,如劲风吹之不去的浓雾,笼罩着千里山脉,显得神秘而威严。”“元江红河,用它那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几百万年的洗刷,终于将哀牢山脉割开一道深深的血红色的峡谷——红河谷跃出血红色的惊涛骇浪,由北向南,奔流不息,流往滇南腹地,奔向中国边境重镇河口县,扑向越南老街省,最后汇入浩瀚的太平洋。”几个动词、形容词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语言的厚度与力度。尤其是书中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不胜枚举,极大地增添了读者阅读兴趣。

  二是人物描写恰如其分。如对莫水的描写:“她那粉红的笑脸,映着太阳的余晖,十分动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诱人心魄,一对丰乳高耸轻轻地抖动着,洋溢着青春活力;细细的腰肢,丰满圆润的臀部,两条流线型的美腿,一一映入莫山的眼帘,全身上下,让莫山心神摇曳如醉如痴。对莫山的描写:“白白的四肢,棱起的肌肉,虎背狼腰。喉结也大起来了,从尖声细语变成粗犷沙哑。嘴边长出微微的青丝,雄性和力量逐渐显露出来。”这是对姐弟俩身体本能的描写刻画,既描写了人物外貌,又描写了人物内心深处,内外结合,符合人物特征,符合情理,自然会吸引打动读者。看出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常常是寥寥几笔,略加点缀,一个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三是战争场面描写悲壮惨烈。作品中多处描写战争的场面,让人心里悚然。如敌机轰炸人字桥阵地:“敌人轰炸机仍不死心疯狂地盘旋着,轮番向左右山峰阵地疯狂地投弹、扫射,仿佛是要把整个阵地彻底摧毁似的。山上的树木、岩石被炸得满天乱飞。整个人字桥峡谷上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形成了一层层密雾,笼罩了整个峡谷。一些落石掉下悬崖,掉到半空的人字桥的钢网上发出叮叮当当的乱响,把隧道口指挥所的官兵惊得大叫起来。”既描写了敌机狂轰滥炸的惨烈场面,又描写了官兵英勇抵抗的壮举。

  四是夹叙夹议描写细腻有力。在唐洪道听了岳父的教诲后写道:“而今,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唐洪道,你该知足了;唐洪道,你该自审了;唐洪道,你该稳稳地走在正道上了。如果这样的时候,自己都还不明白,自己都还不能自律,自己都还不明白自己该走的路,那自己还是唐纪元的儿子唐洪道吗?自己对得起谁呢?”“明白后的唐洪道从痛苦变为兴奋,从朦胧变为清晰,从得意变为谦虚了。”这里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叙述和议论从容自如,把人物的心理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类似这样的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文笔描写有很多处,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大地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

四、利用作家的知识储备,揭示社会的人世沧桑

我们阅读这部作品犹如阅读一部滇南乃至云南小百科全书。小说涉及面广,跨度时间长,人物众多。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在事件中有蒙自开关、“辛亥革命”、“蒙自兵变”、修筑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滇越铁路保卫战、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南湖诗社、修筑蒙自军用机场、滇西松山之战等;在人物中有商人、军人、哈尼人、彝族人、土司、下人、工头、劳工、皇帝、国家元首、中国人、外国人等;在行业上有洋行、海关、造币局、水火油公司、矿业公司,有修路、桥梁、隧道、触目惊心的人字桥,有战争场面、敌机轰炸、深山激战等,特别是各种各样人物外貌、心理、情感、情爱等描写,众多线索,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掌控的有条不紊,娓娓道来,都说明作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这也验证了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阅读小说,我们不由得佩服作家对作品的掌控力,这些都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储备。如修建铁路过程中对“堆满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钢板、钢槽、铆钉、杂件”,都观察得细致,描写得具体。同时对钢板的重量、长度等写的一清二楚。特别是对人字桥施工安装,小说描写得尤为到位:“我们在两边山顶上安装了一个巨大的绞轮,用一根一千多米长的铁链钩住横梁两端,根据哨音的节奏,慢慢地往上吊,吊到指定位置,等候在那里的工人接住,用铆钉把它铆在预制的桩基上,让两根横梁牢牢地完全固定在峡谷的两端。同样的办法,再把四只脚吊上去安好,这样主要的骨架就基本形成了,剩下的,就是大量的细节部分组装了。”不必多言,能写到这个份上让人由衷的吃惊赞叹。又如在滇西松山战斗中,当国军瞬间暴露于敌机强大的机群的目标之中,守军各阵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数千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接着写道:“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隧道里的两百多箱TNT巨大的冲击力,震得整个怒江南岸的大地都颤抖起来。”“整个松山顶峰,被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一下掀抬了起来,又重重地砸落下去,一股股浓烟,从泥土中喷射出来。刹那间,数千日军,被深深地埋入松山腹地的地堡之中。”写得多么惨烈,多么悲悯,多么逼真,多么生动,犹如作者亲身参加了这次战役似的。类似这样逼真细致的叙述描写满篇皆是,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阅《哀牢深处》,览百年风云。读后感到唐天马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气势恢弘的滇南乃至中国百年民族史诗,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秉承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似芸芸众生的俯视者,似历史话剧的的叙述者,将个人的深邃思考与时代经验相结合,将作品中“个人”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求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机地结合,努力实现二者的完美统一。或许这就是这部长篇小说的突出贡献和价值所在。这也充分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也只有这样,文学创作的道路才越来越宽广。

  责任编辑:杨 林

  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