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华戏剧史著的一座丰碑——简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4723
◎包 钢

  中华戏剧史著的一座丰碑
——简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包钢

  曲六乙先生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去年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6章共计120多万字。这部史著的时间上溯古代的周朝,下限为21世纪的2009年,跨度长达3000多年。空间范围广阔,涉及20多个省、区。内容包涵了15个少数民族的26个剧种,艺术形态有戏曲、歌剧、舞剧、话剧、傩戏,还有汉族各剧种创作演出的少数民族题材戏剧。这部少数民族戏剧通史,根据文献、典籍、文物、田野考察和口头传承资料,吸取了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有新的学术见解、新的文化理念、新的美学意识,形成了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为一体的戏剧史巨著,为今后的戏剧史论、艺术研究,提供了坚实、丰厚的基础。

  阅读这部史著,犹如置身在宝山胜景,到处是光彩夺目的珍珠美玉、芳香四溢的奇花异卉。读后让我感到受益良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如下几点:

一、倡导确立中华民族戏剧史观

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有300多个剧种。自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问世以来,近百年相继出版了多种戏剧史,但有不少史著存在着单一的汉族戏剧史观,忽略了少数民族戏剧。《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在概论中明确纠正了单一的汉族戏剧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少数民族戏剧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戏剧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又显示着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差异和个性特征,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戏剧离不开汉族戏曲的影响和促进,而汉族戏曲也离不开少数民族戏剧的资源和养料。双向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作用,促成了多元共生、丰富多彩的中国戏剧文化艺术。概论中强调提出:“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是汉族戏剧与少数民族戏剧之间相互学习、吸收和交相辉映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剧史,应该是汉民族戏剧与少数民族戏剧的总和。”

  倡导确立中华民族戏剧观,是这部史著中最为闪光的一个亮点。编著者曲六乙先生站在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上,目光远大,思路开阔,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坚实的戏剧研究功底,高超的学术水平,熔铸成中华民族戏剧史观。这完全符合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戏剧文化艺术的根本规律,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二、宽泛容纳与科学分类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的框架结构是以时序为纵线,对不同时期的各类型戏剧形态详尽描述,资料翔实,史论结合。对少数民族戏剧的起源、萌芽、雏形,到剧种形成、不断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某些新兴剧种的速起速落的经验教训,都作出清晰的论述。书中对少数民族戏剧的内涵和界定,具有新的概念和新的归纳方式——不局限在少数民族剧种本身,而是把汉族各剧种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剧目纳入进来。剧种所指的是各民族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文化个性特征、本民族艺术审美风格的戏剧;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剧目,所指的是汉族的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戏剧样式,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于是,扩大了少数民族戏剧的涵盖面,将上述两大类划入范畴,作出界定,体现了中国戏剧的完整性、多样性、丰富性。

  在这部史著中,又按照形态学分类的方法,把少数民族戏剧划分为现代型戏剧类,仪式型戏剧类两大类型。现代型戏剧包括古代已形成的戏曲剧种,如藏剧系列、白族吹吹腔;清代产生的戏曲剧种,如壮剧、侗剧、布依剧、傣剧。新中国建立后产生的新兴剧种,如云南楚雄彝剧、吉林松原满族新城戏、甘肃回族花儿戏等;还有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的话剧、歌剧等。

  仪式型戏剧包括各种民俗祭祀仪式剧,如土家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傩堂戏(傩坛戏);羌族释比戏、彝族撮泰吉(变人戏)等。

  这样的归纳,视野开阔,在宏观把握上做到了全面而系统化,包罗无遗,没有留下缺憾。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以前存在的繁多、杂乱、混淆不清的种种观点和说法,进行了澄清、扬弃。通过认真细致的梳理,达到了准确明晰的程度,容易认识理解,便于掌握应用。

三、开拓新境论述傩戏

“傩”字的含义及傩文化的概念,很长时期鲜为人知。驱逐瘟神恶鬼是傩的本义,行傩是为了平安吉祥,祈求诸神佑护,实现美好愿望。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傩礼”、“大傩”、“乡人傩”。民俗祭祀仪式中,伴随着产生了傩舞、傩戏。傩戏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综合体。作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戏剧史和世界戏剧史中,是少见的具有奇异风采的艺术品种。经过曲六乙先生为首的中国傩戏学会的大力推介与多年的考察研究,傩戏与傩文化已广为人知。

  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中,专门以两章的篇幅对傩戏进行了介绍与论述。明确指出,不能把宗教性、宗教形态和受宗教浸润、影响混淆起来,应该消除“傩戏是封建迷信的一种表现形式”等误解和偏见。有关章节吸收了丰富、珍贵的傩戏资料,介绍了多次举办的国内、国际傩戏研讨会的情况。依据长期的研究成果,对傩戏的艺术本质及特征作出定论。

  尤其重要的是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少数民族傩戏的价值:“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历史文化记忆,它们对考察与研究戏剧发生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民间文艺学等学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傩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存活下来,在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傩戏活动也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这部史著对傩戏加以重视,置于重要地位,进行学术性的论述,弥补了某些戏剧史的缺憾,对于重写中国戏剧史,开拓了思路,提供了经验。

四、为剧苑群英立传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的编著者借鉴、吸收了前人史著的治学方法、有益经验,也发现有的史著用了很多篇幅记述历代剧作家及其作品,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但对表演艺术家的记述和评价却很少。当代的一些史著,主要内容是记述剧作家及其作品论,也记述了表演艺术家及其流派和成就,但对作曲家、评论家、导演却记述得很少。这样的缺失和不足,是应该加以弥补的。

  这部史著设置了“剧苑名录篇”,用数十万字的篇幅记述了当代少数民族剧苑名家,其中有剧作家44人、作曲家18人;导演19人;表演艺术家61人;评论家29人;共计171人之多。这真是精英荟萃、尽显芳华的群芳谱,为少数民族戏剧的壮丽画卷增色添彩。既肯定了他们为少数民族戏剧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又增强了他们人生价值的自豪感。

  此外,还介绍了当代少数民族剧院(团)14个;创演少数民族题材剧目的戏曲、话剧院(团)15个;肯定这些院(团)在剧种建设、剧目建设、人才建设三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民族团结与和谐,为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篇简评的最后,我由衷地对曲六乙先生表示敬佩!曲先生是资深的戏剧理论家、戏剧史家,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和傩戏学科的带头人。他从20世纪50年代就从事戏剧史论研究,1964年编著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论述少数民族戏剧的专著,可谓首开先河。1984年,他的理论文集《艺术,真善美的结晶》,荣获了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接着又有《戏剧舞台奥秘与自由》《中国傩文化通论》《东方傩文化概论》《曲六乙戏曲论集》等史论著作问世,这些丰硕的成果,体现了他高超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他从2003年开始,着手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这时已有70多岁,但他一如既往地勤奋笔耕,殚精竭虑,倾注心血,将生命赋予这部鸿篇巨著的史书。时年辛苦不寻常,期间因为身心劳累而患病,三次住院治疗,两次做了眼睛手术。他以坚毅的精神战胜了病魔,以坚韧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艰巨繁重的任务。曲六乙先生的人品、学养、敬业、奉献精神,为我们广大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作者系著名编剧)

  责任编辑:胡耀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