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准确地说,应叫“四国志”。因为,当时在东北还有一国,其名为燕,存在了近五十年。它的国都名襄平,也就是今天的辽阳。它设有相国、将军,而且人数达几千人。国灭时,有户口4万,人30万,郡4个。
其开创者,名公孙度。
一
公孙度起家,和自己名字有关。当时,他所在的玄菟郡太守也姓公孙。公孙太守几代单传,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少爷,取名公孙豹,可惜公孙豹体质特差,长到18岁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了。公孙太守呼天叫地,不想活了。
有巫师说,太守大人,别难受。公孙太守说,这能不难受吗?巫师谎话连篇,说你儿子虽死,但是灵魂已依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这人也姓公孙,年龄与少爷相同,而且和少爷一样,幼时也叫公孙豹。公孙太守不信,派人打听,发现这人是自己手下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小职员,幼时确实叫公孙豹,现在改名了,叫公孙度。
公孙太守一听,命令手下人快把此人请来!大家一愣,请一个贫二代干什么?公孙太守说,那是我儿子。大家一听,忙将正在上班的公孙度请去。公孙太守一挥手吩咐,以后,这位就是你们的少爷,尽心伺候着。大家一听,忙一起参见公孙少爷。
公孙度眨眼间变成凤凰。而且,干爹还给他娶了个漂亮媳妇。他第一次感到了当人上人的滋味。事后,他当然得谢那个巫师,不是提前买通,哪有这样的生意上门。感谢的办法很绝,他找几个人,把巫师灭了口。
公孙少爷杀个人,还不是像踩死一只蚂蚁。
那时,进太学读书,不是人人能享受的,也不是官员子弟就可以,老爹得是很大的官,像公孙太守那样的才可以,这些子弟从太学毕业就能当官。公孙度就是凭着老爹的官位,火箭式上升,太学毕业后不久就做了冀州刺史。这个官职,后来的袁绍曾做过。袁绍是可以和曹操PK的人。由此可见,公孙少爷还是有几分能力的。
然而,其间出现一个谣言,说“孙登当为天子”。随后,有个宦官向汉灵帝上奏,这话指的是公孙度。满朝文武一愣,大惑不解。那人摇头晃脑,破解起密电码,说这个公孙度,字升济,公孙和孙相比,还多一个字;至于升济,不就是登基的意思吗?
这叫什么?简直是混账话。可是,这个混账话就有人信。这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汉灵帝,他马上手一挥,天下皇帝只有我一人,公孙度怎么可以?于是下诏免了公孙度的官。在汉灵帝看来,对方不当官,无权无兵,就不能和自己争皇帝之位了。
公孙度接到文件,官职被免,无奈之下,带着家小垂头丧气回到辽东。
天下事往往变数重重。宦官们诋毁公孙度,让他罢官归乡,应是悲摧的。可是,用老子的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他回到辽东,却是真正的因祸得福。因为不久,发生黄巾之乱,中原一带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曹操感叹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人都死于战乱,而辽东一带相对安宁,公孙度由于远离刀光剑影,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其次,还有一件大好事,也随之“哐”一声,砸在他头上,他都被砸蒙了。蒙了之后,他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
二
黄巾乱后,凉州军阀董卓进京,很快就掌控朝局。董卓虽是扛枪杆子的,但不懂政治。他想,我得给各地来次大洗牌,把各级领导换上我的人。这样一来,他们不但不会反对我,还会对我感恩戴德,听我的。
辽东,他也想换一个太守。他手下有位将军,名叫徐荣,是他的得力助手,曾大败曹操。这徐荣和公孙度是老乡,关系很铁。
徐荣听到董卓准备撤换辽东太守,忙跑去向董卓推荐,让公孙度干吧,一定错不了。然后,他给董卓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如今天下大乱,你若派一个太守从中原去辽东上任,有可能还未走到地方,就被乱兵杀了。其次,公孙度有才干,他掌管辽东,绝对没问题。再次,朝廷炒了他,你现在任命他,他一定会感谢你。至于第四条,徐荣没说,在那儿明摆着,他是我朋友,你重用了他,给了我面子,我也一定会舍命报答你。
董卓听了徐荣的分析,答应了。就这样,公孙度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
做了官,就要立威。公孙度立威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杀人。
他眼珠瞄向另一个姓公孙的人,公孙昭、辽东的襄平令。说起来,他实在没得罪公孫太守,甚至还照顾着公孙度。他召了一批人马,其中也有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并看在公孙康是公孙度公子的面子上,任命公孙康当伍长,让公孙康指挥五个士兵,相当于一个机枪班。
公孙度一上任,却大吼一声,把公孙昭抓来。公孙昭以为,公孙度要感谢他照顾公孙康之情。谁知公孙度眼一瞪,小子,知罪吗?公孙昭傻了,摇摇头,他实在不清楚怎么了。公孙度说,敢让我儿子给你当差,你把本太守的儿子当什么了?公孙昭顿时断电,自己拍马屁竟然拍在马腿上了。
公孙度不和他分辩,命人把他拉到集市上,用竹板狠狠打,直到打死为止。士兵们一听,一把提起公孙昭,将其押到襄平市,拿来一捆竹板,使劲打。公孙度呵呵一笑,命令手下让所有官吏百姓来观看,不看违法。所有人只好打着寒战,来看一场恐怖片。
整整一天,最终,公孙昭不叫不喊了。士兵一摸,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公孙度一看,所有观看的人,个个脸色煞白,浑身乱颤。他满足了,捋着胡须,让大家回家。
他觉得,立威还不到位,杀人还没杀到家,不用刀子震住这一方百姓,谁服他?杀了公孙昭后,他把辽东的豪门大户一个个登记在册,手一挥,让下属们握着刀子排头杀去,滚瓜切菜,“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粟”。
一时间,辽东一片血雨腥风,辽东百姓战战兢兢,汗出如浆。
他觉得威立住了,停止了砍刀。其实,他杀这些人,立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囊中羞涩,以此为口实,将别人家东西来个“乾坤大挪移”,移入自己的府库。
公孙度不但嗜杀,而且妒忌成病。
他妒忌的人叫李敏。李敏做过河内太守,为官清廉,天下闻名。他磨刀霍霍,准备宰了李敏。李敏一看情形不对,带着家人坐船跑了,公孙度追不上,“哼”了一声想,他全家跑了,他老爹没跑,不是卧在坟中吗?于是,公孙度一声号令,手下人雄赳赳出发,去了坟地,将李敏老爹的棺木刨出来,将死尸焚烧,骨灰四撒。李敏跑了,当地姓李的人还有很多,公孙度又抓几个杀掉,原因很简单,谁让他们和李敏同姓,属于宗族,这叫灭族。
总之,为了立威,公孙度是什么恐怖干什么,什么阴损干什么。
三
公孙度认为,立威,得用刀、用血。立功,同样得用刀、用血。
辽东当时孤悬一处,它的东面是高句丽,西面是乌丸。当时的乌丸,部落纷杂,大的几千帐,小的几百帐,各自称雄,争战不休。公孙度一看,嘿嘿一笑,组织一支特种部队,让儿子公孙康带着,去镇压这些人。
公孙康当年的伍长没白当,很有一些军事才能,带着辽东军队,见了乌丸人,发声喊,冲了过去,刀枪并举,号角整天。
这些乌丸人也打仗,可都是小儿科,哪见过这样的阵仗?一闻号角,他们骨软筋酥,刀枪扔了一地,一个个乖乖做了俘虏。至于高句丽,当时内乱,高句丽的大王子没当上老大,让弟弟抢去了,他一生气,带着部下三万余口跑到辽东,投降了公孙度。公孙度见状大喜,趁势派公孙康带兵攻破了高句丽,狠狠发了一笔横财,然后,放一把火,将高句丽王宫夷为平地,随即雄赳赳地回军。这也就是史书所言,“公孙度之雄海东也”。
总之,公孙度最善于捏软柿子。
打完这两个部落,公孙度还不过瘾,他有着更大的野心,想趁天下大乱,在辽东称霸一方。他认为得扩充一下地盘,不然势力不够。于是,他将眼光瞄向了山东半岛,打下山东半岛,可谓一举两得:首先,扩充地盘;其次,也看一看中原朝廷是什么态度,再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态。如果对方态度强硬,自己就赶紧认错还地;如果对方不闻不问,自己就向下一步发展。结果,让他喜出望外,他的行动无人理睬,中原此时乱成一锅粥,辽东一角,无人顾及。
他胆子大了,野心也大了。
他将辽东一分为二,分为辽西郡与中辽郡,再加上山东半岛的营州,这样一来,他手下有了三郡之地,也有了独立的资本。于是,他找来自己的心腹道:“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而且,为了说明自己有称王的命,他竟然又以当年的谣言说事:“谶书云孙登当为天子,太守姓公孙字升济,升即登也。”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公孙度有这种想法,下面的人马上行动起来,弄一块大石,长一丈多,下面用三块小石支撑着,放在襄平的延里社,然后屁颠屁颠跑去对公孙度说,这石头特像汉宣帝当年帽子的形状,出现的地名,和你老爹的名字相同。知道它预示着什么吗?预示你将有土地,那三块石象征王公将辅佐你。
这叫什么?大白天乱说话,可公孙度要的就是一个舆论。
趁著这样的舆论之势,他马上行动起来,摆起皇帝车驾,穿着皇帝的服装,竟然也长袖飘飘,自称王爵。
辽东,也成了半独立国。
当时的中原已在许昌建都,名义上的老大是汉献帝,可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为了拉拢公孙度,曹操下发文件,授予公孙度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使者拿着文件,辛辛苦苦赶到襄平,递到公孙度手中。公孙度眼睛一白道:“我王辽东,何永宁也!”朝廷送的任命书,还有官印,他像踢足球一样“咚”一声射入仓库,当了垃圾。
公孙度公然和朝廷叫板,很牛气。
当时的曹操很忙,东征西战,一时顾不过来,恨得直嘬牙花子。他在等着机会,有一天,一定要剑指辽东,让这位自命辽东王的公孙度知道,自立为王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公孙度运气很好,曹操大军还未上门,他自己先停止了呼吸。
公孙度将坏事做绝,还想割据一方,称孤道寡,简直是痴人说梦,奈何其后人延续了他的作为,不过下场就没他幸运了。公元190年,公孙度割据,公元238年,其后人建立燕国称王,随之引来魏国暴风雨般的惩罚,国毁族灭,留给后人无穷思索。
编辑/羽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