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阅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细品众多“贤母”的教子故事,对于今天的教育仍不失启迪。
其中孟母“断织喻学”的举动,是体现中国母亲智慧的典型例子。
孟子幼时无心向学,一次还没放学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闻言,举起剪刀一把剪断了织好的布,气愤地说:“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还能接得上吗?”孟子顿有所悟,从此手不釋卷,刻苦攻读。
与孟母一样,东晋名将陶侃之母也曾借助纺织教儿子珍惜光阴,用功读书。她让小陶侃观察织布时梭子飞快穿梭的情景,温言启发,循循善诱,从此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个字印在了陶侃心里。此外,宋朝欧阳修之母画荻教子识字、唐朝诗人元稹之母从不体罚子女的佳话,都为人们称颂。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寿辰时,写了一首《八十自述》诗,深情回顾了童年时母亲的精心培育:“大节贵不亏,小德许出入。课儿攻诗史,岁终勤考绩。”述说自己幼时贪玩,母亲虽然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邻人颇有微词,认为她对孩子太“姑息”。母亲一度也很困惑,但她经过深思,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也没什么。”这与古人宽严相济、劝学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脉相承。
除了以巧妙的方式喻学,晓之以理,以情感化,有的母亲还重视防微杜渐敦品行。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由婶母一手抚养长大。顾炎武从小聪颖,常被夸赞,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婶母觉察后,让他背诵并解释《卖柑者言》。这是一篇寓言杂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的腐朽本质。顾炎武解释得很清楚。“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婶母追问。顾炎武无言以对。“文章的讽刺对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吗?如果做学问刚有一点进步就骄傲起来,满足于一知半解,那不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顾炎武闻言大窘,从此立志进德,勤于修身。
三国人孟宗十岁时,母亲送他到河南南阳求学,临行前,特意为儿子做了一床又大又厚的褥子和被子。邻人认为南阳并不寒冷,不一定会用到这些,便不解地问原因。孟宗之母说:“我儿年幼无知,不懂得怎样和同伴相处,也不会帮助别人。我想,求学的同伴中难免有缺衣少被的,我是要他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可以‘听声相应,同气相求,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这番用心良苦的话语里,闪现出孟宗之母朴素而高明的智慧。
再比如,孟母三迁也是防微杜渐,看到了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春秋时文伯之母教子克己自励,东汉时范滂之母教子刚直不阿,南宋时岳飞之母刺字励子“精忠报国”等,均体现了这些母亲不俗的眼界与高尚德行。
与历代母亲注重培养孩子品性相比,今天的母亲在教育上也非常上心,甚至陷入了焦虑。不过归根到底,教育孩子是件急不得的事情,且行且尽力,也应讲究技巧,注重言传身教。
编辑/夏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