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虎门销烟的背后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5686
张嵌

  清朝史上一桩提气大事,正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但林则徐为何选择虎门太平镇作为销烟场所?

  首先是技术问题。作为中国史上的“新型”毒品,鸦片的顽固之处就是极难销毁。火烧?这本身就是靠点燃吸食的毒品,点着岂不害了一片?虎门销烟以前,清朝销毁鸦片的办法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就是把鸦片浇上桐油再烧,看上去烧得彻底,剩下的渣滓照样能“服务”瘾君子。

  林则徐就被坑过,他做湖广总督时曾收缴大批鸦片,然后用桐油点燃,烈火熊熊的场面蔚为壮观。结果周边的土地被烧成了“毒地”,庄稼都没法种了。更气人的是,前脚刚烧完,后脚一大群烟鬼闻味而来,把烧过的渣滓刨出来带回家抽——销烟等于给他们“免费服务”了。

  所以,在受命钦差大臣后,林则徐一边整治烟贩烟民,一边痛定思痛,也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销毁操作——“鸦片最忌二物,一日盐卤,一日石灰。”既然鸦片的“克星”是盐卤和石灰,那最佳的场所当然就是海边。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林则徐起初没想在虎门销烟。

  林则徐收缴的鸦片总数237万多斤,总价值放在英美商人眼里,绝对是一笔巨款。怎么对待这笔巨款?林则徐原本也计划来个更震撼的场面——把这些鸦片全数运到京城,由国家转派的大臣们验明正身,然后在天子脚下销毁。

  这个打算,也能大出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憋了许久的气。从康乾盛世开始,清朝就厉行查禁鸦片,没想到越查越多,每次禁烟风潮后,鸦片输入量都以几何级数疯涨。以至于道光年间,从文武百官到宫廷太监甚至和尚、尼姑,几乎各阶层都有大量烟民。这次禁烟取得空前收获,若在京城大张旗鼓地来场销烟,教育意义必然重大。

  可道光不同意,命令林则徐就地解决。为什么呢?没钱!把这么一堆鸦片运到京城,需要动用四万多人外加五千多匹骡马,花费简直是天文数字。对于一辈子“勤俭”的道光来说,还是太折腾了。

  而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是清朝窘迫的财政,拜闭关锁国政策所赐,清朝中期以来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外加数十年鸦片泛滥,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仅1821年至1839年就外流白银近亿元, “银贵钱贱”的困境持续多年,国库自然一穷二白。而且鸦片战争前,大江南北水旱灾害不断,到处都急用钱。差钱,是鸦片战争前后越来越严重的病。

  接下来的鸦片战争中,道光一而再再而三地昏聩判断,在“战”与“和”间摇摆不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钱。闭关锁国的清朝,已承受不起战争的风险。

  既然缺钱,鸦片自然要在广东销毁,但选在虎门,更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官场腐败。鸦片战争前的一百多年里,为什么每次查禁鸦片的结果都是越查越多?“买卖双方”心知肚明,就是腐败之风在作祟。

  以当时担负此任的广东水师来说,查禁鸦片就是他们轻车熟路的生意。在林则徐到来前,这些水师每月都会到鸦片船上“巡查”,按照鸦片箱数来收取提成,然后大手一挥就放行。甚至许多水师巡逻船干脆变成鴉片贩子的“运输船”,帮着一起倒腾鸦片,很多水师军官90%以上的收入都靠鸦片生意。

  水师尚且如此,各级官员中又有多少人借此分肥?放在当时的清朝,这是个细思极恐的天文数字。身为钦差的林则徐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收缴鸦片,足见其强大能力。

  但林则徐收缴鸦片后,谣言四起,特别是在外国商人聚居的澳门,最著名的一个流言是:林则徐哪里是为了查禁鸦片?他不过是做做样子,掉头就把这些鸦片高价卖掉!

  甚至清朝内部也有人勾搭连环,打算监守自盗,偷运鸦片。被林则徐强行缴鸦片的英国领事义律更疯狂散布谣言,惹得很多澳门商人“慕名而来”,强烈要求参观禁烟现场。

  所以说,这场看似简单的销烟,一不留神就会变成笑话,要想把事情办好,绝佳的销烟地点就是虎门。

  因为虎门地理位置极好,可以采取“石灰加盐卤”的销毁方法,确保销毁干净;更重要的是,虎门是清朝的海防重地,驻守着强大的炮台与军队,防守非常严密,尽可能杜绝一切监守自盗,方便林则徐施展整个计划。

  于是,在林则徐的操作下,1839年6月3日起,这个震撼的大场面上演了。林则徐现场管理的手腕也很强硬:每个池子派500名士兵驻守,每个士兵都只穿短裤,杜绝一切夹带;各级官员轮流上阵严查,储存鸦片的仓库也由重兵把守。整个虎门销烟前后,抓获的监守自盗的贼人有十多名,不过一箱鸦片都没带走,全被扔进池子里销毁了。

  参考当时清朝的腐败状况,就知道林则徐做到这一步是多么不易,就连现场参观的外国商人乃至官员们都不禁连连叹服。 《澳门月报》更是发出一声惊叹: (虎门销烟)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史上也必将是最为卓越的事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