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蔺相如一鸣惊人之前,廉颇早因勇猛善战而迅速蹿红,在诸侯各国都有粉丝,而后世的曲艺作品为了突出他不怕丢脸、勇于改过的美德,又刻意夸大了他的年龄。再加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复渲染,在我们心目中,廉颇就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将,而蔺相如则是气质爆棚的后起之秀。
其实我们都被故事误导了,史载,两人年龄相仿,且蔺相如反倒比廉颇大了几岁,廉颇才是那个作天作地的鲜肉派。司马迁表示坚决不背这口黑锅,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没半个字提到廉颇比蔺相如老,也没生造“将相和”的黄金CP,只说“(廉颇、蔺相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细究起来,“将相和”这个名号也满是bug。他们之中的确有人当过相国,但这个人不是蔺相如,而是廉颇。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的外交成绩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大夫。后来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力挫强秦、挣了脸面,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上卿的确是政府内部的高级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毕竟不是相国。
蔺相如活跃于政治舞台时,赵国的正牌相国是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平原君几乎端稳了这个铁饭碗,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而此时蔺相如已去世八年。在这期间,赵王虽为笼络“外国”人才而先后三次让平原君短暂“放假”,但接替他的是乐毅、魏冉等人,蔺相如并不在候选名单上。
有趣的是,认证“大老粗”标签的廉頗倒与相国一职有缘。据《史记》载,平原君刚去世时,廉颇仍精力过剩,所以被封为信平君,当了几年代理相国,一直熬到新生代接班人成长起来。由此可见,“活得久”也是一项必杀神技,养生要趁早啊。
所以,我们所熟知的“将相和”应改作“文武和”才更准确,这是一个“小弟迷恋大哥”的热血故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