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1.9米,而晏子“长不满六尺”,也就是1.4米的样子,如果这对“最萌身高差”凑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公元前522年,身为齐国丞相的晏子陪同齐景公到鲁国访问,而孔子作为鲁昭公的重臣出席了这次元首会面。其间,齐景公问:“当年的秦国又小又偏僻,但秦穆公咋就那么猛呢?”孔子说:“秦国虽小志气大,位置虽偏发展正。”晏子应该认可孔子的说法,否则嘴炮技能满点的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个重要的辩题。他们这次没有撕出火花,倒是一个礼节性的拥抱上了((春秋时报》的头条。
五年后,鲁国大乱,孔子被迫到齐国当了高昭子的家臣,期待以此为跳板进入齐景公的社交圈,从而完成“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经过上次“国际咨询”,齐景公对孔子倒是兴趣不减,曾两次向他问政,孔子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在节财”等金句就是在此时横空出世的。齐景公听得很嗨,打算封赏孔子,不料晏子跳出来唱反调了。
晏子的舌头果然自带弹簧,一下子凑齐了孔子乃至儒家的四桩“罪过”——油嘴滑舌,法度难以约束;骄傲自大,容易带坏百姓;葬礼奢侈,造成铺张浪费;游说借贷,丧失国家体面。最后,晏子还愤愤不平地说:“瞧他盛装打扮的样子,还有那些烦琐的礼仪,照搬下来又累又没用,根本不适合艰苦朴素的齐国人民。”晏子这番言论尖酸得很,但齐景公还是愿意相信自己人,所以只对孔子厚礼相待,没有任何封赏,也不再向他提出“十万个为什么”了。孔子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摔了一跤,再加上齐国有些大夫企图谋害他,只好找个合适的机会溜回鲁国。
孔子五十多岁时,晏子已年近耄耋,但他们并未达成和解,依旧凭着火药味辨认彼此,第三次会面甚至弥漫着血腥之气。当时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且政绩卓著,以大使的身份再次光临齐国,派头自然与往日不同。齐景公颇有巴结的姿态,恨不得喊出“信孔子,得永生”的口号。有次齐景公设宴,叫来侏儒艺人表演节目,孔子跨上台阶大骂侏儒,说他们蛊惑诸侯,当被腰斩。侏儒艺人的血溅了一地,晏子的气场也灭了大半。孔子此举是否针对个头矮小的晏子已不得而知,有史可查的是,此事过后不久,晏子就去世了。
晏子死后,孔子倒说了几句好话,夸他谦逊爱民、值得尊敬,但对晏子的某些黑点,他仍揪着不放。有年冬天,晏子經过一条冰冷刺骨的河流,发现百姓只能光着脚丫趟到对岸,于是用自己的马车将百姓一一载了过去。百姓感激涕零、交口称赞,晏子在齐国的人设愈发闪光。第二年,晏子又经过此地,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帮百姓过河,后来竟成了一年一度的“马车送温暖”慈善活动。面对满屏点赞,孔子敲响了键盘,很是纳闷地问:“第一次动用马车也就算了,后来几次真的不是作秀?在河上建一座桥很难吗?”
此时晏子已经无法与孔子当面互怼了,九泉之下的他也许会咬着牙说:“我就是不想建桥,你咬我啊!用你家的马车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