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黄侃就是不一样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5568
民国文林

  民国学人中有三位著名的“疯子”,黄侃即是其中之一,且疯得相当另类。

  黄侃在北大任教时很喜欢一个叫郑奠的学生,每次出门都带着他。郑奠毕业后,留任北大。一日,同事黄节在家宴客,请黄侃和郑奠赴宴。到了黄家,黄侃见郑奠穿一件皮袄,便大为不悦地说:“我还没有穿皮袄,你就穿皮袄了?”郑奠回答:“我穿皮袄,你管不着我。”黄侃听罢很是生气,从此与郑奠形同陌路。

  弟子常任侠在中央大学附中任教时,黄侃让常任侠带着他的两个幼子去幼儿园入学。入学考试问话时,两个孩子一言不发,常任侠只好请主任破格录取。回去后,常任侠将此事告知黄侃,黄侃说:“谁说你的小师弟不会说话,可以当面一试。”遂将孩子叫来,果然能把卷朗诵。孩子入学后,黄侃有次去看他们,直接从课堂上把两个孩子叫出,带他们去看动物,旷课半日。为此,常任侠被主任责难一通,无言以对。

  某次,黄侃动了游兴,到武昌后,下榻于弟子刘博平家中,做客月余。黄侃每餐非佳肴不饱,每天茶烟不停,而且都要上等货色,碰到高兴时,还要到附近逛逛名胜,刘博平一定奉陪。刘妻事后曾向人诉苦说:“伺候黄老师是一件苦差事,只要不合他的口味,他就瞪眼。”

  黄侃视书如命,整理书籍时发现《古书丛刊》第二函不见了,便怀疑被侄儿取走。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此儿取书,从不见告,可恨可恨!”并写一纸条,贴于书架之上,上书:“血汗换来,衣食减去。买此陈编,只供蟑蠹。昼夜于斯,妻孥怨怒。不借而偷,理不可恕。”第二天,《古书丛刊》第二函在别的书架上找到了,黄侃才怒气全消。

  据《北大六年琐记》的作者回忆,一天下午,他们正在上课,听得隔壁教室门窗有响动,人声鼎沸。下课时看见该教室窗上许多玻璃破碎,寂静无人。后来听同学说,黄侃讲课时,打比喻说好像房子要塌了,说完就拿起书包向外奔跑。同学们莫名其妙,遂跟着向外跑,因门口太过拥挤,便从各窗口冲出去,把玻璃都给挤碎了。

  中央大学的教授们大都西装革履,出入乘坐小汽车,最起码也坐着黄包车。唯黄侃进出都是步行,每次都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用一块青布包着几本常读之书。上课时,他将布包放在讲台的右角上,看上去好像戏台上官府的大印一般。他的学生武酉山教书后,也学黄侃用布包包书,结果他有次听见几个女生议论,说他看起来像一个皮匠。

  有学者认为黄侃的性格遗传自其父黄云鹄。一次,黄云鹄在辦理朝廷交代的重要差事时,途经四川雅安金凤寺,为该寺风光所吸引,便进寺游览。黄云鹄在寺中遇到一位能文善诗的和尚,便流连多日,与和尚畅谈诗文,将正事抛诸脑后。上司极为恼怒,上折弹劾。执笔的幕僚将此事含糊归结为“流连金凤”,让朝廷误以为“金凤”是个妓女的名字——清朝禁止官吏狎妓,所以黄云鹄差点被朝廷严谴。据此来看,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