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开眉展眼人生所愿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城 热度: 15242
恢嘉

  《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每人都有一个令人发怵的绰号:老大阮小二人称“立地太岁”,老二阮小五人称“短命二郎”,老三阮小七人称“活阎罗”。由其绰号可知,打鱼为生、功夫了得的阮氏三兄弟个个都是招惹不起的主儿。他们具有不肯服输的叛逆性格,又逢生在奸臣当道、政治昏庸、民不聊生的时代,且住在与梁山泊近在咫尺的石碣村,阮氏三兄弟想不上山做草寇都难。

  阮氏三雄中,小弟阮小七的个性最为突出,也最受点评《水浒传》的金圣叹、李卓吾推崇,称其为“上上人物”“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作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而兄长阮小二、阮小五则只能算作“上中人物”。金圣叹、李卓吾品评人物有其自家尺度,见仁见智,各随其便,但平心而论,阮小七委实是梁山好汉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一位好汉。

  一

  梁山好汉聚义梁山的路径有许多条,阮氏三雄所走的那条路,和被逼无奈才上梁山的林冲、武松等不同,和先是梁山泊草寇的劲敌后来落草为寇的关胜、秦明、呼延灼等不同,更和被梁山草寇使用伎俩赚上山的卢俊义等不同。阮氏三雄上梁山,属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志同道合之举。出身草根的阮氏三雄不满现状,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占山为王的草莽英雄的衷心羡慕者,由智取生辰纲之前“智多星”吴用亲自前去石碣村说服阮氏三雄入伙,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首先,阮氏三雄具有“自爱其鼎”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并非可以任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话说当时吴学究道:‘我寻思起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只除非得这三个人,方才完得这件事。晁盖道:‘这三个却是甚么样人?姓甚名谁?何处居住?吴用道:‘这三个人是弟兄三个,在济州梁山泊边石碣村住,日常只打鱼为生,亦曾在泊子里做私商勾当。本身姓阮,弟兄三人,一个唤做立地太岁阮小二,一个唤做短命二郎阮小五,一个唤做活阎罗阮小七。这三个是亲弟兄。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今已好两年不曾相见。若得此三人,大事必成。晁盖道:‘我也曾闻这阮家三弟兄的名字,只不曾相会。石碣村离这里只有百十里以下路程,何不使人请他们来商议?吴用道:‘着人去请,他们如何肯来?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绰号“智多星”的吴用深知阮氏三雄内心深处的高傲,故而才有“着人去请,他们如何肯来?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之语。从“智多星”吴用为他们三兄弟出场所做的简单介绍中,阮氏三雄的人格尊严已依稀可见。

  其次,阮小七快人快语的性格跃然纸上。吴用到来后,阮氏三雄撑船来到水阁酒店招待吴用就餐时,阮小二和吴用二人为谁坐主位而相互客套,阮小七快人快语的个性便表现了出来:“当下三只船撑到水亭下荷花荡中,三只船都缆了。扶吴学究上了岸,入酒店里来,都到水阁内,拣一副红油桌凳。阮小二便道:‘先生休怪我三个弟兄粗俗,请教授上坐。吴用道:‘却使不得。阮小七道:‘哥哥只顾坐主位,请教授坐客席,我兄弟两个便先坐了。吴用道:‘七郎只是性快。……吴用道:‘小生来这里走一遭,千难万难,幸得你们弟兄今日做一处,眼见得这席酒不肯要小生还钱,今晚借二郎家歇一夜,小生有些须银子在此,相烦就此店中沽一瓮酒,买些肉,村中寻一对鸡,夜间同一醉,如何?阮小二道:‘那里要教授坏钱,我们弟兄自去整理,不烦恼没对付处。吴用道:‘径来要请你们三位。若还不依小生时,只此告退。阮小七道:‘既是教授这般说时,且顺情吃了,却再理会。吴用道:‘还是七郎性直爽快!”“七郎只是性快”“还是七郎性直爽快”,吴用先后两次称赞阮小七之词,使人们对阮小七待人真诚、不玩虚的、不讲客套的爽快性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追求“开眉展眼”、快活人生的阮氏三雄是天生的叛逆者。在有心人吴用的步步诱导下,胸无城府的阮氏三雄了无顾忌地说出了他们的人生向往和操守底线。吴用借买鱼之事将话题引到梁山草寇上面,引发了阮氏三雄的感慨。“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吴用听了,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阮小七说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出自阮小七肺腑的这句喟叹,道出了他内心艳羡梁山好汉的不安分,随即为聪明过人的吴用所利用。“吴用道:‘这等人学他做甚么?他做的勾当,不是笞杖五七十的罪犯,空自把一身虎威都撇下。倘或被官司拿住了,也是自做的罪。阮小二道:‘如今该管官司没甚分晓,一片糊涂,千万犯了弥天大罪的,倒都没事!我弟兄们不能快活,若是但有肯带挈我们的,也去了罢。阮小五道:‘我也常常这般思量,我弟兄三个的本事,又不是不如别人!谁是识我们的?吴用道:‘假如便有识你们的,你们便如何肯去!阮小七道:‘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在吴用的反复引诱下,阮氏三雄个个都说出了埋藏在自己心底的话,又以阮小七所言最为简洁、质白和经典。

  “吴用又说道:‘你们三个敢上梁山泊捉这伙贼么?阮小七道:‘便捉的他们,那里去请赏?也吃江湖上好汉们笑话!吴用道:‘小生短见:假如你们怨恨打鱼不得,也去那里撞筹,却不是好?阮小二道:‘先生,你不知,我弟兄们几遍商量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怄尽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阮小七道:‘他们若似老兄这等慷慨,爱我弟兄们便好!阮小五道:‘那王伦若得似教授这般情分时,我们也去了多时,不到今日!我弟兄三个,便替他死也甘心!……吴用道:‘小生这几年也只在晁保正庄上左近教些村学,如今打听得他有一套富贵待取,特地来和你们商议,我等就那半路里拦住取了,如何?阮小五道:‘这个却使不得。他既是仗义疏财的好男子,我们却去坏他的道路,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吴用道:‘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惜客好义。我对你们实说,果有协助之心,我教你们知此一事。我如今见在晁保正庄上住,保正闻知你三个大名,特地教我来请你们说话。阮小二道:‘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晁保正敢有件奢遮的私商买卖,有心要带挈我们,一定是烦老兄来。若还端的有这事,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着脖项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阮小五听了道:‘罢!罢!叫道:‘七哥,我和你说甚么来!阮小七跳起来道:‘一世的指望,今日还了愿心!正是搔着我痒处!我们几时去?吴用道:‘请三位即便去来,明日起个五更,一齐都到晁天王庄上去。阮家三弟兄大喜。”

  探究梁山泊阮氏三雄的内心世界,决不可忽略他们在石碣村和“智多星”吴用的这场对话。虽然在吴用是处心积虑挑逗引诱,但在阮氏三雄则是推心置腹地道出了他们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诸如担心捉了梁山泊贼人后被“江湖上好汉们笑话”,担心坏了“托塔天王”晁盖的道路,“吃江湖上好汉们知时笑话”等。同时,这场对话更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认识他们人生信念、追求的终南捷径。阮氏三雄之所以不顾生死自愿同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乃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总是窝囊憋屈地虚掷光阴,而盼望着拥有“开眉展眼”的亮丽人生,哪怕这样的时光很短暂,仅有稍纵即逝的一日。进而可以意识到,“智多星”吴用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说服阮氏三雄入伙,乃是因为吴用所言搔着了阮氏三雄的痒处,用阮小七的话来说叫做:“一世的指望,今日还了愿心!”

  二

  阮氏兄弟和晁盖、吴用、公孙龙、刘唐等人合伙成功劫取了生辰纲之后,吴用、公孙龙、刘唐继续留在东溪村晁盖家里,阮氏兄弟则在得了钱财以后便打道回石碣村了。由此可知,阮氏兄弟参加劫取生辰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什么替天行道,也没有和晁盖等人继续合作下去的意愿,只是为了劫取一笔不义之财好享受一阵子。

  但待到东窗事发,晁盖等人经宋江暗中报信而焚毁庄园逃往石碣村时,已然闻讯的阮氏兄弟却没有丝毫的退却,而是主动在路上迎候晁盖一行:“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院,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不难看出,阮氏兄弟个个具有敢做敢当的好男儿血性,不仅敢于和晁盖等人一同劫取生辰纲,而且在大难来临之际敢于和晁盖等人联手公然拒捕,真刀真枪地和前来缉捕他们的官兵拼命。在和官兵对抗时,阮氏兄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亢奋和快活。阮氏兄弟利用他们的渔民优势,在水中和官兵周旋,将其玩弄于股掌之上:“那时捉的船,非止百十只,也有撑的,亦有摇的,一齐都望阮小五打鱼庄上来。行不到五六里水面,只听得芦苇中间,有人嘲歌。众人且住了船听时,那歌道:‘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何观察并众人听了,尽吃一惊。只见远远地一个人,独棹一只小船儿唱将来。有认得的指道:‘这个便是阮小五。何涛把手一招,众人并力向前,各执器械,挺着迎将去。只见阮小五大笑,骂道:‘你这等虐害百姓的贼官,直如此大胆!敢来引老爷做甚么!却不是来捋虎须!何涛背后有会射弓箭的,搭上箭,拽满弓,一齐放箭。阮小五见放箭来,拿着桦楸,翻筋斗钻下水里去。众人赶到跟前,拿个空。又行不到两条港汊,只听得芦花荡里打唿哨,众人把船摆开,见前面两个人棹着一只船来。船头上立着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手里拈着条笔管枪,口里也唱着道:‘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何观察并众人听了,又吃一惊。一齐看时,前面那个人拈着枪,唱着歌,背后这个摇着橹。有认得的说道:‘这个正是阮小七。何涛喝道:‘众人并力向前,先拿住这个贼!休教走了!阮小七听得,笑道:‘泼贼!便把枪只一点,那船便使转来,望小港里串着走。众人发着喊,赶将去。这阮小七和那摇船的,飞也似摇着橹,口里打着唿哨,串着小港汊中只顾走。”

  尽情戏弄一番之后,三阮和晁盖等人将官兵悉数搠死在芦苇荡里。“单单只剩得一个何观察,捆做粽子也似,丢在船舱里。阮小二提将上岸来,指着骂道:‘你这厮,是济州一个诈害百姓的蠢虫!我本待把你碎尸万段,却要你回去对那济州府管事的贼驴说:俺这石碣村阮氏三雄,东溪村天王晁盖,都不是好撩拨的!我也不来你城里借粮,他也休要来我这村中讨死!倘或正眼儿觑着,休道你是一个小小州尹,也莫说蔡太师差干人来要拿我们,便是蔡京亲自来时,我也搠他三二十个透明的窟窿。俺们放你回去,休得再来!传与你的那个鸟官人,教他休要讨死!这里没大路,我着兄弟送你出路口去。当时阮小七把一只小快船载了何涛,直送他到大路口,喝道:‘这里一直去,便有寻路处。别的众人都杀了,难道只恁地好好放了你去,也吃你那州尹贼驴笑!且请下你两个耳朵来做表证!阮小七身边拔起尖刀,把何观察两个耳朵割下来,鲜血淋漓,插了刀,解了褡膊,放上岸去。”至此,率队前来捉拿晁盖等人的观察何涛方才真正领教了“活阎罗”阮小七的厉害。

  三

  追随晁盖上了梁山泊以后,阮氏兄弟除开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屡建功勋外,最有影响、最令人开怀的事体,当属阮小七偷换御酒而破坏了宋江处心积虑才挣来的第一次受招安。

  宋江经过走名妓李师师的门子,千方百计地打通关节,宋徽宗终于同意招安占山为王的梁山泊草寇。当奉命前来招安的陈太尉一行来到梁山泊下时,宋江早已安排好迎接事宜:梁山泊已摆着三只战船在彼,一只装载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请太尉下船,并随从一应人等,先把诏书、御酒放在船头上。那只装有诏书、御酒的船正是由“活阎罗”阮小七监督。

  “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楔子,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那两只船帮将拢来,众人急救陈太尉过船去。各人且把船只顾摇开,那里来顾御酒诏书。两只快船先行去了。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阮小七道:‘只怕有毒,我且做个不着,先尝些个。也无碗瓢,和瓶便呷,一饮而尽。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飞也似摇着船来,赶到金沙滩,却好上岸。”

  陈太尉总共带来十瓶御酒,阮小七一口气就喝了四瓶,又让随行的弟兄们喝了剩余的六瓶,然后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带到梁山泊来。阮小七如此搅局,显然是在发泄对大头领宋江刻意谋求接受朝廷招安的强烈不满。

  陈太尉上山宣读诏书后令梁山好汉为之愤怒,“黑旋风”李逵夺过诏书,扯得粉碎,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忠义堂上乱作一团。待到宋江急中生智,要用御酒来安抚人们时,又发现全是村醪白酒。“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煞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行者武松掣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作。六个水军头领都骂下关去了。宋江见不是话,横身在里面拦当,急传将令,叫轿马护送太尉下山,休教伤犯。此时四下大小头领,一大半闹将起来。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再拜伏罪:‘非宋江等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的弯曲。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到朝廷,善言则个。急急送过渡口,这一干人吓得屁滚尿流,飞奔济州去了。”

  忠义堂上出现如此重大变故,阮小七功不可没,但是宋江却没有追究,阮小七也没有禀报。在是否接受招安一事上,忠义堂上曾经吵得一塌糊涂,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皆表示了强烈不满,而快人快语的阮小七却没有说话。阮小七没说话,或许是因为话语权不及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使然。虽然阮小七一言不发,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不动声色便让第一次招安泡了汤,比起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来,一点也不含糊。第一次招安失败后,朝廷随之变招安为围剿,发动了几次旨在剿灭梁山泊的征战,梁山泊好汉也因此而大展身手,一再挫败来犯的官兵,长了梁山泊的志气和威风,无形中为宋江向朝廷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这些琐事尽可略而不论,“活阎罗”阮小七别出心裁、率性而为,偷换御酒致使第一次招安流产之举,生动鲜活地彰显了他的机敏和智慧,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四

  常言说“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大头领宋江铁了心要受招安投降朝廷,梁山英雄中的普通成员也只能顺从。于是,梁山泊好汉便由和朝廷公然对抗的草寇,转而做了供朝廷驱使的鹰犬,马不停蹄地转战在征讨辽国,围剿王庆、方腊草寇的战场上,为数众多的梁山好汉元气大伤、日渐凋零,阮小二、阮小五等众多好汉相继丢了性命。

  阮小七是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之一,剿灭方腊后被授为盖天军都统制,一介渔民至此终于成了朝廷命官。良可叹息的是,渔民出身的阮小七没有做官的命,到任后未及数月,厄运便随之降临:“又有阮小七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未及数月,被大将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龙衣玉带,虽是一时戏耍,终久怀心不良,亦且盖天军地僻人蛮,必致造反。童贯把此事达知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

  这里涉及到阮小七在征讨方腊时的一段轶事:“却说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里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珪、无忧履。阮小七看见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文,心里想道:‘这是方腊穿的,我便着一着,也不打紧。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却把白玉珪插放怀里,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这阮小七也只把做好嬉,骑着马东走西走,看那众将多军抢掳。正在那里闹动,早有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入洞助战。听得三军闹嚷,只说拿得方腊,径来争功。却见是阮小七穿了御衣服,戴着平天冠,在那里嬉笑。王禀、赵谭骂道:‘你这厮,莫非要学方腊,做这等样子!阮小七大怒,指着王禀、赵谭道:‘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时,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已都砍下了!今日我等众将弟兄成了功劳,你们颠倒来欺负!朝廷不知备细,只道是两员大将来协助成功。王禀、赵谭大怒,便要和阮小七火并。当时阮小七夺了小校枪,便奔上来戳王禀。呼延灼看见,急飞马来隔开,已自有军校报知宋江。飞马到来,见阮小七穿着御衣服。宋江、吴用喝下马来,剥下违禁衣服,丢去一边。宋江陪话解劝。王禀、赵谭二人虽被宋江并众将劝和了,只是记恨于心。”

  率先打入方腊宫中的“活阎罗”阮小七一时乘兴,穿方腊的御衣服、戴方腊的平天冠嬉笑,仅仅是童心未泯,却因为难以接受枢密童贯麾下大将王禀、赵谭的训斥而与之对骂,而后被这两个鼠辈怀恨诬告,经由童贯、蔡京这些权奸大恶上达天聪,一个区区无心之过竟成了丢官的缘由。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征讨方腊返京后接受封赏的幸存梁山好汉中,阮小七是第一个遭遇夺官的人。殊料这恰好遂了阮小七的心愿。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乌烟瘴气的北宋徽宗时代的官场上压根就容不下阮小七这位率情任性的汉子。早在征辽凯旋而归、奉命征讨方腊之前,阮小七等六位水军统领便不愿再受朝中权奸大恶的窝囊气,而私下动员吴用重返梁山泊落草为寇:“且说水军头领特地来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吴用去到船中,见了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俱对军师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俺哥哥破了大辽,止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经过宋江和吴用的反复劝阻,阮小七等人的反心才未成为事实。方腊被剿灭后,等待宋江、卢俊义等人的,便只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他们名义上做了朝廷命官,实际上无异于被放置到了案板上面,随时可能被宰杀。故而官场对他们而言绝不是什么吉祥的地方,与其晚离开,不如早离开。

  诚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被人清除出官场、罢为庶民的阮小七从此摆脱了官场上的枷锁,不再违心地说话,不再违心地行事,而得以回到家乡石碣村侍奉老母亲颐养天年,重返本色、“开眉展眼”地享受人生,实乃是阮小七莫大的福分。反观一下阮小七那些兄弟们的结局,则是令人不寒而栗,更应为阮小七被夺官而庆贺!阮小七离开官场不久,恶势力便向尚且汲汲于官场中的名利客卢俊义、宋江等痛下杀手,令他们一个个含冤九泉。相形之下,对做官原本就没有欲望,对官场原本就没有兴趣,在官场上始终不能“开眉展眼”的阮小七,自己尚未想到辞官归隐,便有人前来夺官,强行逼迫他重新开始渔民生涯,真乃是一桩幸事呀!

  五

  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是人类的天性,故而,大胆追求“开眉展眼”的人生的阮小七,便成了人们心中的最爱,而作者施耐庵也安排他得以善终,这在水浒英雄中已经是罕见的完美结局。但是,阮小七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水浒传》的结束而结束,在明清之际小说家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中,阮小七作为梁山泊好汉的幸存者又被请了出来,作为联系《水浒传》和《水浒后传》的中介,成了后来人反抗官府的精神支柱。《水浒后传》一开篇即独出心裁地让阮小七自己讲出了他的人生感慨:“一日,是四月天气,万绿盈门,晴光潋滟,提了一瓮村醪,几味鱼鲜蔬菜,到湖边柳荫之下,蓬头跣足,盘膝坐下,自斟自饮,好生快乐。一连吃了十馀大碗,被薰风吹着,酒涌上心中,蓦地懊恼起来。叠着两个指头,自言自语说道:‘你看我好不乾鸟么?我哥儿三个,靠着一身本事,赌钱吃酒,惹是寻非,谁敢道个不字。被吴学究说去,撞筹到晁保正庄上,商量打劫生辰纲,图个下半世快活。不料白日鼠白胜败露出来,只得同晁保正一班儿同上梁山泊。后来宋公明入伙,弟兄们越多了,做成惊天动地的事业。无奈宋公明日夜望着招安,天子三降诏书,宿太尉保奏,就收拾朝京。即差我们征伏大辽,剿除方腊,赤心为国,血战多年。两个哥哥俱死在沙场。骸骨不得还乡。我蒙圣恩得授官职,一时孩子气,穿戴方腊服色,被王禀、赵谭造谤,削夺为民,如今倒也自在。挤着气力,打几个鱼,供养老母,再不受这伙奸臣的恶气了,到后来图一个囫囵尸首也就罢了。只是闻得宋公明、卢员外俱被奸臣假传圣旨将鸩酒药死,吴学究、花知寨俱缢死在楚州墓上,岂不伤痛!若依我阮小七见识,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蔽贤嫉能这班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岂不畅快!反被他算计得断根绝命!如今兄弟们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孤掌难鸣,还做得甚么事?我明日备些酒肉,到山寨里浇奠一番,也见平日的弟兄情分。一头吃,一头说,把一瓮村醪吃得罄尽。提了空坛碗碟,踉踉跄跄撞到家里,放倒头便睡。”

  应该说,陈忱对阮小七的认知是很到位的,不然,就不会如此简洁明了地道出阮小七的心声。

  在戏曲《打渔杀家》中,阮小七化名萧恩,与女儿打鱼为生。后来与当地恶霸发生冲突,忍无可忍之下,父女两人愤然反抗,杀死恶霸后驾船而去,不知所终。尽管《打渔杀家》人们耳熟能详,这里还是想援引其中萧恩的两段唱词:

  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报晓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劝我把打鱼事一概丢却。

  我本当不打鱼家中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

  大战场小战场也见过许多,爷本是出山虎独自一个。

  何惧你看家犬一群一窝,你本是奴下奴敢来欺我!

  透过上述唱词,不难想见,阮小七老英雄虽度日艰难而豪迈不减当年!

  在大千世界中,阮小七代表了一个为数众多的群体。他们不通文墨,不读诗书,不求名利,不畏权势,不惧生死,既不幻想得道成仙,又不贪图官帽子,只祈求能“开眉展眼”地在现世过正常人的生活。在封建专制时代里,这些人可以称之为天然的叛逆者。他们没有算计,没有野心,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什么宏大的政治理想抱负,只有平常人的坦诚相待,重情重义,肯为了朋友而两肋插刀。他们的优长、他们的缺点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没有任何虚伪做作。

  《水浒传·引首》是一首词。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词中曰“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阮小七不属于成名人物,也不属于逃名人物,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一个平常人中的幸运者,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 张雅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