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急流勇退也是智慧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4445
许奥

  

  

  

  公元529年八月,一个秋风萧瑟的清晨,北魏孝庄帝亲临华林园,为重臣杨椿送行。他走下御座,紧握杨椿的手,泪流满面地说: “您是先帝时的旧臣,朝中元老。您志趣高尚,执意还乡。朕多次挽留,也无法留住您,内心深感凄凉悲切!”杨椿表情复杂,什么也没有说,长叹一声后刚想跪拜,就被孝庄帝亲手拉起。接着,孝庄帝赐给杨椿丝绸、布匹,并派御林军把他护送回老家华阴(今陕西华阴)。

  杨椿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孝庄帝先是倚靠权臣尔朱荣即位,后又依仗他平定各类叛乱,导致尔朱荣操控朝政,一手遮天,对帝位虎视眈眈。孝庄帝毫不示弱,与尔朱荣针锋相对,双方的矛盾冲突激烈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在宦海沉浮多年的杨椿自感无力回天,只能选择置身事外,请求告老归乡。临行前,杨椿回顾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杨家自古就是关西名门,归顺北魏后,一直被奉为上宾,高官不断涌现。杨椿兄弟8人,成年后有3人以门第入仕,一起到内廷供职。杨椿的哥哥侍奉孝文帝,杨椿与弟弟侍奉文明太后(文成帝皇后,献文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当时,孝文帝和文明太后的口谕均由内臣传达,而传达的内臣为了私利,经常把皇帝和太后的口谕泄露给朝廷大臣,甚至有人在其中挑拨离间。杨椿告诫弟弟:“我们兄弟有幸成为二圣的近臣,在二圣之间周旋时必须格外谨慎,千万不可泄露二圣的机密,更不能在二圣面前打他人的小报告!”杨椿说到做到,在二圣之间周旋十多年,从来不泄密,也不妄论是非。当被二圣误解为“不作为”时,杨椿申辩道: “不是我听不到别人议论,只是唯恐因為自己的不审慎,影响到二圣对此人的公正评价,所以才不敢启奏!”二圣觉得有理,就没有再追究。

  此后,杨椿依然不打任何大臣的小报告,偶尔听到二圣不和的传言,也从不传播。孝文帝在一次酒会上公开表扬杨椿: “当初因为太后处事严格明断,因此招致我母子不和的流言蜚语。而最终使我们母子和好的,只有杨椿兄弟!”

  受到孝文帝如此赏识,杨椿得以出任专管刑狱事务的中都法曹。在任期间,他依然小心谨慎处事,公正合理断案,更得孝文帝青睐。再加上杨椿在劝谏方面很有天赋,他说的话多半会被采纳。

  孝文帝在母亲去世后悲恸欲绝,绝食五日。杨椿忧心如焚进谏道: “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不能孝敬到毁坏您身体的地步!陛下想留下千古孝敬的贤名没有问题,问题是朝廷怎么办?”孝文帝如梦方醒,恢复进食。

  武兴国国王原先依附北魏,后改投北魏死敌北齐,使北魏顿时失去汉中以北的大片土地。孝文帝大怒,准备武力收复。杨椿却认为应该先礼后兵,于是给老朋友武兴国国王写了一封长信,晓以利害关系。武兴国国王看完后幡然悔悟,重归北魏。靠着杨椿的这封信,北魏少了一次武力纷争。

  此外,杨椿还很有先见之明。

  献文帝即位后,有一万多户柔然族人归附北魏,被安置在宁夏境内。不久,这些人又背叛北魏离去,只剩下一千多户。朝中大臣奏请将他们迁移安置到淮北地区,以防止叛乱。朝廷诏令杨椿负责此项迁移工作,杨椿上表反对: “边远民族不会图谋华夏,也不会扰乱中华。现在,新归顺的人很多,如果以前归顺的人被迁移,新归服的人一定心底不安!我认为这样做很不妥!”朝廷高官都不赞同,最后将这些柔然百姓迁移到济州,沿黄河居住。杨椿的担心很快成为现实:孝文帝第三子在冀州谋反称帝时,这些人果然渡过黄河投奔叛军,所到之处任意烧杀抢掠,给北魏造成重大损失。这时,朝臣们才佩服杨椿有先见之明。

  公元505年,西部相继发生叛乱。杨椿奉诏担任助手,协助主帅讨伐叛军。叛军占据险要峡谷固守,官军一筹莫展。在军事会议上,有人建议主力后撤,留下伏兵阻止叛军进出,等叛军弹尽粮绝再发动进攻;有人建议砍光山上的树木,放火焚烧叛军。杨椿则献计: “当务之急,是严令全军将士不可轻举妄动!叛军一定会误判为我军是因地势险要而不敢进攻,从而产生轻视心理,渐生懈怠之心。我军以逸待劳,趁其不备掩杀过去,定可一举全歼!”他放出大批驴马诱敌,叛军果然中计,出门抢掠。杨椿乘虚而入,斩杀叛军头领,传首三军,一举平叛。

  此后,杨椿历任地方刺史,所到处不是鼓励百姓将牧田改为粮田,就是建议朝廷裁减冗员,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官位不断上升,最终进位为太保(古代三公之一,正一品官员)。

  孝庄帝收复洛阳后,杨椿决定急流勇退,请求退职养老。孝庄帝不批复,反而给他提供各种优待,留他在朝为官。儿子们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辞职归隐,他语重心长告诫他们: “我清楚记得你们的爷爷在世时,虽然家里已经非常富贵,但他经常只穿棉布做的衣服,腰扎皮带,非常俭朴。临终前,他告诫我们要恭行节俭,远离祸害。即使我们的荣华富贵超过了他,也千万不能积蓄一斤金子、一百匹以上的丝绸。因为他担心后代不长进,守不住家业,最终被外人夺走。我现在辞职归隐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你们未雨绸缪,免除祸端。

  见儿子们都惭愧地低下头,杨椿继续语重心长地训斥说: “我希望你们能继承我杨家应有的礼节,切忌骄奢淫逸、傲慢无礼。我虽然已经75岁,但精力足够侍奉天子,我之所以坚决请求隐退,正是想让你们知道不能一味追求千载的虚名,而要真正理解‘满足二字的含义!这才是我杨家的家规!”

  可惜的是,杨椿虽有先见之明,远离政治旋涡,但回乡第二年,权力熏天的尔朱荣被孝庄帝等人密谋诛杀。杨家因此被尔朱家族视为敌仇,杨椿及全家被驻守关中的尔朱家族杀害。

  杨椿虽然遇难,但他语重心长的《诫子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为人为官都必须不忘初心,守住底线,小心谨慎,平等待人,不图虚名,懂得满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