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实行残酷统治,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负担日益沉重。加上连年征战、灾荒频繁,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竟出现了“缘边大饥,人相食”的现象。在这样的惨状下,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先是某山东人氏聚众数万人起兵,接着以湖北人王凤为首的“绿林军”起义,然后琅邪(今属山东潍坊)农民樊崇率百余人起兵……在这些队伍中,樊崇的势力最小,但由于他作战英勇、有号召力,不足一年时间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
樊崇的队伍在与官军交战中,屡战屡胜,让王莽很是头疼。王莽派出十万大军围剿,均以失败告终。当然樊崇的队伍中也有死伤。樊崇从中总结出,双方混战之际根本分不清敌我,兄弟们杀红了眼,常常造成误杀,这对军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樊崇于是开创了美容界新时尚:让所有士兵都把眉毛染成红色。这样一来,红眉毛的就是兄弟,反之就是敌兵,再也不会发生误杀的事件了,他们也因此得了个“赤眉军”的名号。
就在赤眉军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绿林军已经从打打杀杀的初级阶段向更高层次跨越:全力推举西汉宗室刘玄在洛阳称帝,即更始帝。更始元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新朝灭亡。更始三年,绿林军受赤眉军等夹击,最终宣告覆灭。更始帝上台后想做大做强,立即派人收编赤眉军。
其实,凭借樊崇此时的势力,他完全可以弄块封地以巩固势力,保障军队的后勤力量。可惜他虽在冲锋陷阵中能以一当十,但面对打了胜仗后的安定日子,却不知该如何经营,最后干脆率二十多名心腹投降了更始帝,自己受封列侯。
此后,赤眉军虽然也与更始官军联合作战,连获大捷,兵力发展到30营、30多萬人。但是,随着政权的不断稳固,更始帝开始背叛拥其为帝的农民起义军,并派兵袭击赤眉军后方。樊崇怎能忍得下这口气?决定与更始政权决裂。
不过在打之前,樊崇要给自己安个名分,得名正言顺才行。樊崇拉出一个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刘盆子和西汉皇室沾点儿远亲,勉强算皇室血统。樊崇不管这个放牛娃愿不愿意,也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硬是逼着他当傀儡皇帝,自号建世。有了刘盆子这个“皇帝”支撑,樊崇顿时有了主心骨,带领兄弟们攻下长安,处死了更始帝,自封为御史大夫。
这时候樊崇的部队已经发展到十万之众,如果他稍微有点儿头脑,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带领自己的部队更上一层楼,或者好好辅佐刘盆子,还百姓一个安稳的天下。然而樊崇目光短浅,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下、百姓、治国这些概念,他的眼里只有享受。
随着捷报频传,樊崇的匪性也越来越严重。最开始拉队伍的时候,他还给部队定了一条铁律:“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虽然这条规定没有落实到白纸黑字上,也无章无印,但这个口头规定最起码体现了樊崇治军严谨的作风、为百姓着想的出发点。
如今樊崇带领赤眉军攻下长安后,却不整顿军队,不安抚百姓,也不为下一步做打算,而是忙着吃喝玩乐、花天酒地。酒喝多了自然纠纷多。他们在一起大呼小叫,一言不合就群殴互斗。京城有些旧官僚想讨好赤眉军,纷纷进贡。而樊崇的手下连起码的礼节都没有,看到礼品就一哄而抢,抢完地主抢百姓,走到哪儿抢到哪儿。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樊崇和手下人在宫里庆祝节日时,竟然因一句话引发械斗,他们互相残杀,死了上百人……皇帝刘盆子根本无力制止这一切,干脆自己找个角落,龙冠一摘,偷偷抹泪去了。刘盆子的哥哥觉得赤眉军这么干早晚得玩儿完,坚决要求弟弟脱离樊崇。
樊崇得知后死活不同意,说刘盆子是自己一手扶持的,坚决不能退位。他还发了很多毒誓,说会好好听刘盆子的话,刘盆子这才勉强留下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实了不到一个月,樊崇部下又开始烧杀抢掠。为了筹措军饷,樊崇带领士兵烧皇宫、挖皇陵,把汉武帝的墓弄得七零八落,只为找点儿古董卖钱。后来城里断粮,樊崇干脆放弃了长安城,将弄到的金银财宝装车后率部离开。由于没有固定居所,整日风餐露宿,在外面晃悠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回到了长安。
不过此时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几乎与赤眉军建立政权的同时,汉宗室、南阳豪族刘秀也建立了东汉王朝,称光武帝。他联合地主、贵族势力开始分化、削弱农民起义队伍。再加上樊崇从领兵开始,就没有屯粮的习惯,粮食吃完了就去抢,抢不到就转移。在这种境地,他的赤眉军终于被刘秀手下大将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樊崇不得不投降刘秀,后被诛杀,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纵观樊崇的一生,论打仗,樊崇英勇善战,基本上每战必胜,尤其在推翻王莽政权中战功赫赫,基本上消灭了王莽在华东、中原的主力部队,为推翻王莽立下头功。可这样一个战争英雄,流血流汗却让刘秀趁机成功建立了东汉。而他打了多年仗,居然以悲剧收场,实在可悲可叹。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他一开始就目光短浅,不懂得及时调整战略,更没有家国胸怀呢?像樊崇这样的人再能干,到头来也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编辑/夏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