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木匠改变世界医学史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3912
刘志坚

  20世纪40年代之前,心脏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禁区,从未有人敢在人类的心脏上动刀,很多心脏病人只能等死。是一个木匠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了人类第一例心脏外科手术,从此改变了医学史,拯救了无数心脏病人。这个木匠叫维维安·托马斯。

  1910年,托马斯出生在美国一个黑人木匠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一直坚持读书,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29年,托马斯高中毕业准备报考医学院,由于拿不出高昂的学费,他只好跟父亲做起了木匠,但心里始终无法割合做医生的念想,便一边自学医学知识,一边寻找做医生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托马斯获悉某大学著名外科医生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正需要一名实验室助手,便鼓足勇气去应聘。看着这个只有高中文凭的黑人青年,布莱洛克并无兴趣,可是一番长谈后,布莱洛克被托马斯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自我钻研的态度打动了,答应让他参与到医学研究中。也正是这次机会让托马斯有幸接触到了心脏外科手术。

  1941年,托马斯跟随布莱洛克来到美国某著名大学工作,遇到了另一名女学者。当时,那名学者一手开创的小儿心脏病专业遇到了难题,死亡率近100%的“蓝婴症”(因缺氧皮肤呈蓝紫色)让她一筹莫展。三人研判后一致认为:这种病的症结在于通往肺部的主动脉被堵塞了,唯一的解救办法是通过外科手术,让肺部得到更多血液。但在心脏主动脉上进行外科手术史无前例,要打破医学史的禁忌,必須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实验。

  托马斯主动请缨,担纲研究。在此后的几个月,托马斯认真搜集“蓝婴症”的病例数据,并对患儿从心脏的变色程度到心跳的声音等进行了长期观察,逐步建立起一套对肺静脉系统的理解。最终,他跟两名学者重建了“蓝婴症”患儿两个普遍症结的模型,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可行性突破。

  为了取得实际操作上的经验,托马斯开始在狗身上做实验:先制造出一种“蓝婴症”的状态,然后通过手术进行纠正。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到1944年初,托马斯和两名学者的研究实验突飞猛进,对“蓝婴症”的治疗越来越有把握。

  很快,他们的研究成果迎来了实践的机会。1943年8月,一名女婴在出生几个月后出现了典型的“蓝婴症”。1944年10月,女婴因为身体频繁的发紫而再次住院,如果不进行手术,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家人答应尝试世界上第一例心脏外科手术。

  于是,托马斯等三人冒着“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进人手术室,由托马斯操刀执行手术。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条人工导管连通了女婴的心脏动脉和肺动脉,随着血液顺畅地供应到肺部,女婴的嘴唇由紫色渐渐变得粉红。一个半小时后手术成功,女婴获得了新生。

  史上第一例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震惊了整个医学界,从此,心脏手术的“魔咒”被彻底打破。只是由于托马斯是黑人,手术最终以布莱洛克和那名学者的名字命名,托马斯的功劳却被选择性忽视了。

  托马斯并没有在意这些虚名,而是倾尽全力救治患者。到1949年,先后有1000多个“蓝婴症”患儿接受了心脏手术,绝大多数恢复了健康。

  托马斯终生致力于心脏外科手术的研究,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才智造福人类,直到1985年逝世。所谓公道自在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托马斯的功绩终于被世界广泛认可,成为心脏外科医学的泰斗级人物。

  编辑/夏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