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从成立起采取的政权体制就是共和体制,没有君主。但鲜为人知的是,美国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个“皇帝”约书亚·诺顿,这个“皇帝”甚至一度很得民心。
1819年,诺顿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之家。九岁那年,他跟着经商的父母移民到了南非。在父母去世后,诺頓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可是,诺顿并没有头枕金山睡大觉,而是把家产变卖,然后收拾行囊去美国旧金山闯荡,并很快在旧金山的商界站稳了脚跟。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久,这位商业奇才就在一次投资大米中破产,身无分文,不得不流落街头。也正是这次破产经历成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诺顿在酒吧里听人说在美国只要不触犯法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诺顿顿时有了主意,赶紧找来一本美国法律全书,将自己关在家里研究起来,很快找到了人生新目标:既然美国法律没有规定普通人不能当皇帝,而且当时也没有人担任美国皇帝,那么自己为何不来当这个皇帝呢?
诺顿说干就干。他第二天就身穿英国海军上校的制服,走进了美国著名报纸《旧金山纪事报》的编辑部,宣告自己是美利坚皇帝诺顿一世,同时拿出一份拟好的诏书,要求在报上刊登。编辑部成员听后大笑,纷纷认为诺顿是异想天开。总编辑觉得这是一条爆炸新闻,干脆顺水推舟地对诺顿鞠了一躬说:陛下,我们一定照办。于是,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一名皇帝在我们中间》。一时间,旧金山街头巷尾对这个消息议论纷纷,这期报纸大卖。接下来,《旧金山纪事报》开足马力,继续刊登美国“皇帝”的系列报道。
诺顿也很快入戏,开始“施政”了,施政的方式就是在报纸上下达各种“诏书”。其中最有名的是1859年10月12日,诺顿宣布腐败的美国国会因不能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必须解散。国会当然不听,诺顿“龙颜”大怒,又在报纸上下达诏书,命军队清洗国会,可惜军队也“抗旨不遵”。盛怒之下,诺敦干脆下诏解体美利坚合众国。这些诏书虽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但他为民着想的出发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于是,“皇帝陛下”声望越来越高,诺顿也越来越“勤政”了。
在旧金山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诺顿骑着别人赠送的自行车,身穿华服,腰佩利剑,认真“视察”工作:查看市政设施的状况,监督警察的工作,还要在各种庆典上演讲。他的人气越来越高,每当他经过时,人们都会脱帽肃立。
当然,诺顿毕竟不是一位真皇帝,不是所有人都买账。1867年初,一位新人职的警察看到这位怪异的“皇帝”在大街上遛弯,对公众发表演说,还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于是很不客气地将诺顿抓了起来。得知消息后,旧金山各大报纸纷纷发表社论,对警方的做法进行指责,一些民间人士则愤怒地表示,如果警局不放人,他们就要拉起队伍“救驾”了。无奈,旧金山警局不得不放人并道歉。此后,旧金山的警察在街上遇到诺顿“视察”时不仅不抓他,还会向他敬礼。这件事情之后,诺顿的受欢迎程度再次提高。
渐渐地,他开始享有一些特权,比如可以免费在旧金山绝大多数的高级餐厅就餐。这些餐厅则会趁机大做文章,声称本餐厅属于“美国皇帝御用餐厅”。大部分的本地剧院则专门给诺顿留下最好的位置,邀请他前去观看。如果他的“皇袍”破了,马上就会有裁缝店给他送来新的华服。后来,他甚至可以发行货币,而且居然在旧金山流通了。更匪夷所思的是,诺顿的地位后来真的得到了官方的某种认同。在187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表上,诺顿的职业一栏中赫然写着“皇帝”。
这些令诺顿非常感动,他更加勤奋地为美国民众服务。他曾经强烈呼吁修建一座横跨金门海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太平洋相通的海峡)的大桥,以利于国计民生——这次,“皇帝”的诏书总算被执行,不过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1937年5月27日,金门大桥首次建成通车时,人们在桥头专门放置了一块铭牌以纪念美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诺顿。
而且诺顿不仅“勤政”,甚至因此“牺牲”。1880年1月的一天,诺顿受邀前往某处发表演讲,结果在途中中风,警方闻讯赶紧派马车准备送他去医院。可在马车到达之前,诺顿就“驾崩”了。他长达21年的“统治”就此结束。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登出头条新闻:“皇帝陛下离我们而去”。旧金山的其他报纸也纷纷报道了这件事,语气非常哀伤。
诺顿去世后一贫如洗,也没有子嗣,本来市政府准备草草埋葬他,但旧金山市民迅速筹集到足够资金,为诺顿购得豪华棺材,并办了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送葬的队伍绵延三公里,约有三万人参加,上至富商,下至贫民,各类人都有。
就这样,这位由旧金山报界炒作起来的美国“皇帝”诺顿,在美国特殊的国情与背景之下上演了一段令人发噱却又让人深思的传奇。而这显然也离不开他那次创业失败的经历。
编辑/夏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