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将军茹皓是个官二代,从小“有姿貌”,而且性格“谨惠”,颇被身边的人看好。加之他十五六岁就在当地县里当过官差,有一定工作经验,有人便将他举荐到宫中,做了孝文帝身边的“白衣左右”。孝文帝晚年御驾南征,病发死于军中。为防南宋趁势反击,北魏秘不发丧,由几位顾命大臣暗中操作,才使太子平稳即位、度过危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孝文帝身边近侍的茹皓表现良好,立下了不少功劳。
北魏新君宣武帝顺利登基后,茹皓继续在宫中充当近侍,逐渐受到了宣武帝的欣赏。不料,这引起了同僚赵修的妒恨。
赵修正值炙手可热之时,出于争宠的本能,便到皇上跟前进谗言,建议将茹皓外放到地方担任太守。宣武帝一时为难,拿不定主意。不过此时的茹皓早已将官内权力斗争的格局分析得一清二透:赵修恃宠而骄,其跋扈日益引起朝野各方怨怒,想要扳倒他的势力已在暗中积聚,尤其是国舅一方势力。茹皓由此断定,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在宫中的位置相当难摆,不如一走了之,也好趁势掌握主动权。下定决心后,茹皓就向皇帝提交了要求外放的申请。见茹皓表态如此爽快,宣武帝龙颜大悦,当即答应了茹皓的请求。
茹皓这一隔岸观火的策略的确是棋高一筹。不久,赵修在与国舅等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平日反感他的人纷纷落井下石,在朝廷中掀起一轮站队风,很多人因此蒙难。茹皓则因置身局外,没受到半点儿影响。
当然,这只是茹皓计划中的一部分,他真正的目的是重新回到朝廷。
后来,宣武帝有一次外出巡视,所到之处正是茹皓所在的辖区,茹皓因此得以在皇上身边朝夕趋奉。茹皓就借这个机会向皇上提出申请,表示自己仍愿回到朝廷,继续伴侍皇上左右。此时赵修已死,宣武帝身边正缺少近侍之臣,欣然应允,将茹皓改授左中郎将,“宠待如前”。
茹皓对此并不满足。当上内朝的“总领班”后,他还想继续向上爬,便开始在自己的出身问题上大做文章。
北魏自孝文帝改革以后,模仿南方汉族统治者实施门阀制度,官场越来越重视出身门第,茹皓祖籍吴越之地,属于敌国,这自然会影响茹皓的仕途升迁。因此,他四处为自己制造舆论,声称茹家的祖籍最早起于雁门(今属山西忻州)。茹皓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官场上那些趋炎附势之徒正愁巴结不上,闻此传言,纷纷与他攀上“老乡”,并联名向宰相举荐,请求让茹皓担任肆州大中正(官名)。肆州是北魏设立的大州,领雁门郡等,治所在九原(今山西忻州)。“老乡”们举荐茹皓做那里的总领,无非是想给自己和家乡撑起一把保护伞。不料,此议奏报到皇上案前,皇上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之后又将茹皓提拔为骠骑将军,兼职负责皇家官苑的建设工程。
为了回报皇上对自己的厚爱,茹皓在主持督建园林时十分“上心”:派人挖湖底泥沙在湖边构筑山丘,又从其他地方移来竹子,栽植其间……整个园林“树草栽木,颇有野致”。皇上对此非常满意,时常前来游幸。茹皓因此被提拔为冠军将军,仍领骁骑将军职衔,并参与朝廷要务。有了这些荣耀,茹皓的骄纵心理一天天滋长,自太傅以下百官都对他既敬且畏,纷纷讨好和依附他。
后來,茹皓又仰仗皇恩,娶了国舅的堂妹为妻。迎娶的时候,婚礼办得很隆重,几乎所有王公大臣都到场庆贺,有的还以骏马作为贺礼。茹皓在这样的恭维下,心中美滋滋地想着:按辈分,妻子应排为宣武帝的姨妈,那么自己岂不是皇上的姨夫?茹皓虽不敢对外这样说,内心暗暗滋生出了一份皇亲国戚的骄横。之后的数年间,茹皓“潜自经营.阴有纳受,货产盈积”,暗中捞了不少黑钱,并将豪宅建在皇宫西侧,朝中权贵无人能及。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当初赵修在朝中红极一时,遭到以国舅为首的势力的联合打压,茹皓看出端倪全身而退,躲过了一劫。如今他自己也成了王朝屋檐下一根“出头的椽子”,却浑然不知。
就在茹皓与身边的附和者打得火热时,他无意中触犯了某宗室派的死对头。这个死对头在宣武帝面前构陷茹皓与他人结党谋逆。宣武帝信以为真,将茹皓羁押,茹皓最终被赐死家中。据传,茹皓落马前不久,还到处陈说自己当年随从先帝之劳,为获得更加显要的地位大造舆论,浑然不知自己这根“出头的椽子”早已被人盯上。
精明了一辈子的茹皓最终却重蹈了赵修的覆辙,真是悲哀。倘若他一生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