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一天,时任北师大国文系教授的鲁迅正在家中休息,有一位自称杨树达的人前来拜访。鲁迅以为是国文系主任杨树达,于是命人把客人请进来。
客人进屋后,鲁迅发现对方不是国文系主任杨树达,而是一名陌生的青年学生。那名学生先是傲慢地说自己不乐意上课,接着又跟鲁迅要钱,闹腾了一阵才离开。
鲁迅对这位“杨树达”的恶劣行径很是气愤,写了一篇《记“杨树达”君的袭来》的文章,发表在某周刊上。
文章发表后没几天,鲁迅就收到了北师大一名学生的来信。信中详细说明了这位“杨树达”的来历:这个“杨树达”也是北师大国文系的一名学生,名叫杨鄂生,患有精神病。杨鄂生得病前对鲁迅十分敬仰,一直想到鲁迅家中拜访,始终未能如愿。得病后,杨鄂生拜访鲁迅的心情更加迫切,但又怕鲁迅不见他,便偷了一张国文系主任杨树达的名片去见鲁迅,只是他此时已经患病,所以才会胡言乱语。
鲁迅这才知道自己误解了杨鄂生,心里十分内疚。为了消除影响,鲁迅不顾自己的面子和地位,立即写了《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辨正》一文,发表在之前那家周刊上。鲁迅在信的末尾还加了一句“由我造出来的酸酒,当然应该由我自己来喝干”,并在这行字的下面加了着重号。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面对错误,有的人会极力掩盖,有的人却能知错就改。而鲁迅身为一代大师,不惜丢掉面子也要还他人清白的做法尤其值得贊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