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宋武帝心腹:聪明反被聪明误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3300
许奥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心腹傅亮从小就聪明透顶。一天,有个客人到他家拜访,见傅亮和哥哥正在玩耍,便搞了个恶作剧,叫人扒下哥俩的衣服拿走。傅亮当时才四五岁,却一眼识破了客人的意图,任由“坏人”拿走自己的衣服,这与哭得呼天抢地的哥哥形成了鲜明对比。客人预言:“傅亮如此聪明,将来的才学和名望一定会远远超过他哥哥。”

  东晋末年,刘裕率兵诛杀篡位自立的权臣桓玄,重新拥立晋安帝复位,听说傅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辞”,便把他提拔到朝廷办公厅,为晋安帝起草诏书。傅亮一开始有点儿受宠若惊,但见到晋安帝后马上明白了刘裕帮晋安帝复位的意图。原来,晋安帝是个说不出一句囫囵话的白痴,连寒暑春秋都无法分辨,经他签发的所有政令诏书更是“皆非己出”。幕后掌权者正是刘裕。

  为了试探傅亮的心思,刘裕奏请晋安帝外派傅亮为地级市市长,又故意事先不找傅亮谈话,而是把消息透露给傅亮的哥哥。哥哥告诉傅亮后,傅亮一言不发,飞马拜见刘裕说:“谢谢您的好意,但是在下只想留在京都,在您这样的好领导手下干出一番事业来!”刘裕很满意傅亮的表态,答应把他留在身边。从此,傅亮跟随刘裕统一南方,北伐关中。

  刘裕受封为宋公后开始觊觎皇位,他令人缢杀了白痴晋安帝,又伪造遗诏拥立晋恭帝。刘裕此时既想篡位,又不愿背负乱臣贼子的千古骂名,所以盼望有个聪明人挺身而出解决难题。这个人就是傅亮。公元420年,傅亮带人星夜启程,直奔京城,逼迫晋恭帝禅位给了刘裕,刘裕摇身一变,成了宋武帝。

  傅亮凭借聪明的头脑轻松帮助宋武帝成功登基,自己也被授予重任,并负责接见国内外使节和宾客。每天一大早,他的办公室门外总有数百辆豪车,豪车主人们都在等候傅亮接见,傅亮每次出场也是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哥哥见他位高权重,日渐趾高气扬,很是担心,经常提醒他要审时度势,懂得急流勇退。傅亮却贪恋权柄,把哥哥的忠告当耳旁风。

  如果傅亮能一直在宋武帝手下做事,相信凭借宋武帝对他的信任,傅亮应该能优哉游哉地过完后半生。可惜两年后,宋武帝就去世了。宋武帝离世前,任命傅亮与另三位大臣为顾命大臣,辅助16岁的宋少帝。

  宋少帝是典型的虎父犬子,13岁被立为皇太子后,就经常与一些奸佞小人鬼混在一起,花天酒地,“日夜媟狎”。即使在守孝期间,他也荒淫无度,把政务完全丢给顾命大臣处理,自己当甩手掌柜。北魏趁机大举入侵,夺取了大片土地。傅亮等四人自知罪责深重,集体主动前去请罪,宋少帝竟然置若罔闻,像没事人一样,弄得大家一脸无奈。

  更无奈的是,宋少帝决定立妃子司马氏为皇后,而司马氏正是晋恭帝的女儿。傅亮当年亲手终结了东晋王朝,晋恭帝禅位后就被宋武帝派人暗杀。如果司马氏真的成了皇后,她会饶了杀父帮凶吗?傅亮决定先下手为强。而此时,其他三位顾命大臣也纷纷表示无法忍受宋少帝的昏庸行为,唯恐“高祖之业,将坠于地”,于是秘密串联,密谋将其废除、另立新君。

  废黜旧帝相对容易,拥立谁为新君呢?傅亮立刻开启了自己聪明的脑瓜子,盘算起来。

  按顺序,废黜了刘老大宋少帝后,理应拥立刘老二庐陵王。但另三位顾命大臣中有人曾秘密去考察过刘老二,结论是他“德轻于才,非人主也”。四人商量之后,傅亮决定利用刘老大和刘老二之间的矛盾,先把刘老二除掉,转而去拥立“素有令望,又多符瑞”的刘老三宜都王。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宋少帝接到弹劾刘老二的诏书后,立马顺水推舟地把刘老二贬为庶人—殊不知,这正好帮了傅亮等人的大忙。

  之后,傅亮等人又假称奉皇太后令,控制住了因醉酒还未起床的宋少帝,收缴了皇帝玉玺和绶带,将其废为营阳王,贬往吴郡(今属江苏苏州)软禁。为了解除后患,傅亮等人后来干脆将刘老大、刘老二咔嚓了,就等着去迎接刘老三,收取胜利果实了。

  傅亮为何要密谋杀害刘家哥俩?因为他担心刘老大和刘老二死灰复燃,给刘老三和自己带来麻烦,更害怕刘老三迁怒于自己。毕竟,做下属的天职就是千方百计为领导排忧解难。因此,不论为自身安危还是今后前程考虑,傅亮觉得自己身为顾命大臣都必须先下手为强,保证刘老三顺利登基。

  可这次傅亮的聪明劲儿用错地方了—劉老三把傅亮等人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刘老三兴冲冲准备进京前,突然听到两个哥哥被害的消息,吓得不敢下船。直到明白傅亮等人是为了大局这么做的,刘老三才强忍悲痛接见傅亮,痛哭流涕地询问傅亮为何要杀死自己两位哥哥。

  傅亮见刘老三不是先感激自己的拥立之恩,而是追究两个哥哥为什么非正常死亡,吓得汗流浃背,当晚便心情复杂地写诗表达悔惧之意—直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本以为自己在做一件拯救高祖大业的事情,其实是自寻死路。

  果然,刘老三即位为宋文帝后,先给傅亮等人大灌迷魂汤,对他们加官赐爵。但傅亮深知自己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未雨绸缪,率先提出自保之策,决定和其他三名顾命大臣分工协作,免得遭到报复:傅亮和其中一个文官把持朝政,剩下的两位是武将,负责镇守长江上游的荆州和下游的广陵(今江苏扬州),“各有强兵,以制持朝廷”。

  但宋文帝始终不能原谅傅亮等人杀害两个哥哥的罪行,更无法容忍他们操纵皇家废立之事。所以,宋文帝表面依然对傅亮等人信任有加,声称自己对朝政还不够熟悉,且还需守孝一年,放手让傅亮等人掌权,暗中却磨刀霍霍,静待良机。

  机会很快来了。宋文帝决定擒贼先擒王,找借口召傅亮前来觐见,再趁机将其捉拿。傅亮在去京的路上及时收到内线传出的消息,急忙以寡嫂病重为借口,请求择日再去。傅亮乘车出城,骑马飞奔到哥哥墓前,痛哭流涕,后悔当初不听哥哥的金玉良言,贪恋权位,导致今日给全家招致祸患。正哭诉时,特使赶到,宣布逮捕傅亮,但看在他当初拥戴宋文帝的分上,保证不株连他的子女。于是,傅亮心甘情愿伏诛,时年52岁,妻子儿女均被流放。之后,其他三名顾命大臣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傅亮一手将刘家父子两代先后推上皇位,的确才智不凡,但他过于贪恋权势,又不懂得急流勇退,还展开了一系列政变和杀戮、遇到了更聪明的主子,只能落得俯首就擒的结局。傅亮以宝贵的生命验证了这条真理:聪明诚可贵,但聪明人往往反被聪明误。

  编 辑/夏 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