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搞“内讧”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4508
黄小凡

  对北洋政府来说,1919年春的巴黎和会是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一战结束,中国是协约国中的一员,属于胜利的一方,希望能收回战败国德国所占领的青岛等地。而同样是战胜国的日本则希望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最终日本成功了,中国成为受辱的战胜国。

  这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而历史则远远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复杂得多。

  1919年的中国,除了北洋政府外,在广州还有一个军政府。而国际上承认的则是北洋政府。以这样的局面参与巴黎和会,定会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故事。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他抵达巴黎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代表团的组成问题。主要的协约国,比如英、法、美都有五个席位,陆徵祥也是按五个席位准备的,结果到巴黎才得知中国只有两个席位。这种冷遇,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中国的主张很难会被认真对待。

  在巴黎和会正式开幕前36小时,陆微祥终于打听清楚,尽管中国有发言权的代表只有两名,但是每次参会的人员可以不必固定——这样他还是可以组建一个五人的代表团。陆徵祥征求意见后定下方案:由王正廷(广州政府代表)任第二代表,驻英公使施肇基为第三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为第四代表,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祖为第五代表。

  但是北京方面推翻了这种安排,大总统徐世昌训令,中国代表名次应排列如下: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关键的调整是顾维钧取代王正廷排第二位,北京方面的考虑是,如果出现陆徵祥因病不能参会的情况,万万不能由广州政府的代表王正廷掌管大局。

  对中国代表团来说,在巴黎和会上为国争取利益的同时,还要费尽心力处理内部矛盾。变更代表名次的后果很不幸,王正廷与陆徵祥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纠纷。

  代表们之间的摩擦日趋严重。2月初,代表团召开了一次会议,第一个赶到会场的顾维钧惊奇地发现,通常属于会议主席陆徵祥的位置,却放了两把椅子。王正廷的秘书说,既然王代表的是广州政府,地位和陆徵祥代表北方一样,既然地位相当,就应该像联合主席一样并排就座。陆徵祥对这样的安排皱了皱眉头,但是他在左侧的那个椅子上平静地坐下了,这时王正廷进场,神态庄严地坐到了右侧的椅子上,毫无顾忌地宣布开会,并且要求听取汇报。会议进行中,王正廷不断用肘部向陆徵祥那侧挤去,陆徵祥不得不一点点挪开,最后索性离开了桌子,坐到一边去了。

  第二天,陆徵祥称病未能到会,不久,他就离开巴黎,去向不明,甚至连他最亲密的朋友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顾维钧建议,马上派人去寻找陆徵祥,其他工作按照原计划完成。最终,大家获悉,陆徵祥去了瑞士,他在洛迦诺湖畔有一栋房子,那是他最喜欢的休憩之所。

  代表团内部的争执,反映了国内政治斗争的局面。应该说,几位代表,水平都非常高,他们大多有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彼此也以博士相称,但是却无法结合成一个出色的团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想有出色的外交是很困难的,而当时的中国,不但南北分治,即使是北洋政府内部,也是派系斗争不断,人员更替频繁,很难产生一贯而有力的外交政策。所谓的“弱国无外交”,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了。

  编辑/冰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