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之后,丞相李斯推动秦始皇焚书坑儒。人们通常认为在这两个政策中,坑儒最为惨烈,因此最应为后世诟病。实际上,相对于坑儒,焚书的危害要大得多。
当年焚书,针对的是两类书:一、史书,除了秦国史之外,全烧;二、诗书百家语,不仅烧,而且今后不许人提及。谈及历史,就是以古非今,要灭族;谈起诗书百家语,则不仅要被杀掉,而且要被弃之于市。所以,读书人即使没有被坑杀,肯定也不能靠自己的知识过活了。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是学点技术,比如医药、卜筮、种树;再就是学法律,还只能放下架子,跟着官吏学,进而成为预备官吏。
当然,对于儒家经典,儒生是可以背诵的,即使文字版被烧掉,凭着记忆,他们也可以写出来。但春秋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书籍,在没有印刷术之前,每每有各种各样的抄本,人们也不大可能把它们都背诵记熟。而且竹简形式的书籍,想要收藏本就不易,何况秦朝还拥有一直延伸到乡一级的政府,有如狼似虎的官吏,只要政府一声令下,这些书肯定大部分就给毁了。因此即使有后世的回忆,有隐藏,也不可能恢复旧貌。
烧书,杀人,都是为了毁掉民间近五百年私学的传统,进而毁掉春秋以来的文化,仅仅在法令学习的意义上,恢复过去的王官之学的面目。从此而后,只有官府才有书,书只有法律书。这样的社会当然特别没劲儿,不仅对先秦之世是一种大反动,就是对于秦自己之前的社会也是倒退——连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不能读了。当然,在暴政的高压之下,这样的日子也是能过的,因为,坐牢受刑的担忧,已经压过了日子本身的枯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