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胡适本是“及时雨”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4806
牛一鸣

  顾颉刚大学毕业,到处投简历,找不到工作,后来托同学到胡适那里说情,胡适一口应承下来,给顾颉刚办了教授证。而顾颉刚却说他不想教书,想去图书馆。这让胡适大跌眼镜,他想的是当教授比当图书管理员工资高,可顾颉刚想的是图书馆书多,方便做学问。胡适见顾颉刚是可造之材,便答应了。但图书馆工资比教授低了大半,顾颉刚家里人口又多,怎么养家糊口呢?胡适一拍胸脯,说:“每月从我工资里扣30元补给你。”顾颉刚也不是没骨气的人,对胡适说:“这30元,借是必要的,送是不必要的。”

  胡适待文人学者慷慨好施,如林语堂所说:“这是他的典型作风。”一介寒士许德珩曾赴法国留学,由蔡元培资助,但老是向蔡元培要钱也不好意思,可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只好试着向胡适借钱。胡适二话不说,马上打款30英镑。

  1946年,陈寅恪眼病严重,辞去英国牛津大学教席,经美国乘船归国。其时胡适也碰巧在美国,听说陈寅恪即将抵达纽约,便致电陈寅恪,约他在纽约下船,请哥伦比亚眼科研究所的专家们为他诊治。只是最后陈寅恪的双眼还是没能保住,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很觉悲哀。”之后,胡适先行赶回国内,托人汇款1000美金,嘱陈寅恪安心养病。1947年,陈寅恪回北大任教,那年天气寒冷,但因经费紧张无法集中供暖,便由住户自理。陈寅恪生活困苦,连炉火都生不起。胡适知道后,又要给陈寅恪钱,陈寅恪不肯收。两人推来推出,最后陈寅恪提出以藏书抵价,胡适只好派人到陈寅恪家里拉了一车书。

  胡适到台湾后,这种“典型作风”依然未改。他专门从自己收入里拿出一笔钱,帮助那些优秀学子出国深造。1958年,胡适约李敖到朋友家闲谈,得知李敖三条短裤都进了当铺,便给李敖送去1000元支票。原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陈之藩在美国留学时,曾借过胡适钱,事后去还,胡适说:

  “其實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钱,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资助值得资助的人,确实是“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李敖后来发达了,捐了一大笔款到北大,给胡适塑了一尊铜像。

  胡适的文章与学术在民国也是一流的,但是不是数一数二,这个很难说。然而,民国文坛与学术界若排座次,估计会选胡适坐头把交椅。无他,江湖都有传说,他是士林“及时雨”。

  编辑/子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