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矛盾红颜知己:爱与恨,只有一步之遥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4781
胡叶平

  1927年,在全国范围内的白色恐怖中,秦德君失去了与党的组织关系。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革命伙伴一个个壮烈牺牲以后,她内心悲痛无比,决定先赴日本避难,再慢慢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这时,她遇到了老朋友茅盾。天涯孤旅,他们就成了彼此的伴。

  1928年7月,秦德君与茅盾一起踏上了由上海开往日本的小商船。

  在秦德君眼里,茅盾是一个博闻强识的热血青年。他兴致勃勃地和她谈他的著作、他的身世、他在大革命高潮时在汉口《国民日报》当编辑的情景。他由母亲包办定了亲,这引起她发自心底的同情,她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被传统的腐朽婚姻束缚了终身;而在茅盾眼里,秦德君不仅是一个风趣、美丽、善解人意的女子,而且还是个勇敢坚毅、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

  船在无垠的海面上慢慢行进,二人都举目无亲,加上前途渺茫,相互慰藉中,秦德君和茅盾的心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点靠近。

  到了日本,两个中国穷学生的日子并不好过,受到茅盾的鼓励,秦德君与他一起写稿赚稿费度日。那段日子,虽然清贫,可两人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却也欢乐满足。

  后来,茅盾为了扭转左翼文人对他第一部小说的批判,迫切希望创作出第二部作品来。可他没有素材,秦德君便搜肠刮肚,对他讲了很多自己熟悉的革命女性的经历。茅盾听后,茅塞顿开,集中精力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虹》。

  这部小说的取材背景是四川,但当地景色,茅盾并没有见过,秦德君就把那里的一山一水、风土人情详细地说给他听,又帮他把小说里人物的对话改成四川方言。这部小说是茅盾成为中国文学巨匠的新起点,也是秦、茅二人由相知走向相戀的转折。

  相爱的日子,是那么流光溢彩。当时,秦德君和茅盾同居的住房虽然简陋,但门前道旁边满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如云似霞,他们常常在写作学习之余,携手并肩散步在花下,共叙衷情。可惜,早已家中有妻的茅盾,注定给不了秦德君想要的幸福。

  1929年,秦德君怀上了茅盾的孩子,由于生活贫困,加上准备出国学习,她只能做了流产。那时,茅盾表示,要与原配离婚,与她厮守。

  严冬过后,失去孩子的秦德君也没有等来她和茅盾的春天。

  又一年樱花怒放的季节,在日本的许多中国共产党人被捕,不得已,他们只能登上回国的商船。这时,秦德君又怀孕了。

  谁知,回到上海后,母亲不愿退让半分的坚决态度,使得孝顺的茅盾左右为难,心力交瘁。

  这样的处境是秦德君万万没有预料到的,她不忍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再这样憔悴下去,便忍痛提出分手,并再次躺上手术台做了人流手术。茅盾为此痛哭流涕。两人走投无路,定下四年之约,约定四年里,茅盾以写作赚取稿费支付离婚费用,两人再图百年之好。

  可惜,茅盾是封建家庭熏陶出的孝子,回家不过数月,便沉迷在妻子的温香软玉中,把苦苦守候的秦德君忘得一干二净。

  也是在这时候,秦德君得知茅盾早已经脱离了组织关系,也就没办法为她证明在日本三年里所做的一切。政治生命的无端摧折,爱情的渐行渐远,生活的举步维艰,使秦德君的心千疮百孔,她从此一病不起,悄悄回四川老家养病。

  一别四年,当初那个出生入死、抗战杀敌的铁血红颜,已经成了形容枯槁、体弱多病的苦命女子。而茅盾却依然在上海享受着儿女成群的天伦之乐。

  解放后,秦德君辗转来到北京,与茅盾有过几次不期而遇,却已是物是人非。秦德君后来回忆说,有一回在东安市场北门的一个水果摊上,“他回头猛一发现我站在他后面买苹果,惊慌地一溜烟跑了。我拎着自己的两斤苹果走出北门,只见他慌张地钻进一辆黑色小汽车里,把大拇指咬在牙齿中间,歪着脑袋痴望着我”。彼时的茅盾心里有何感慨,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再以后,他忙他的文学事业,安安心心与结发妻子相伴到老;而她,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嫁人、受伤、入狱、被批斗……但在血与火的煎熬里,她却自始至终都顽强不屈地和命运抗争,凭着坚强的毅力,挺过了一劫又一劫。

  在茅盾晚年的自传中,他只字未提自己与秦德君的这段经历。可耐人寻味的是,据说茅盾一生都保留着她的三张小像。而秦德君,在某些场合遇到茅盾,甚至在谈及他时,过激的反应也常常让身边的人尴尬万分。她说,她不愿意再想起他,他是个负心汉。

  人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在爱情的世界里,爱与恨从来只有一步之遥,与其撕破脸皮把年少时受过的痛楚反反复复地翻开检阅,不如让时光的沙尘把疮痂掩埋。

  编辑/晓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