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朱棣夺权后的名誉保卫战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3939
乔娟

  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于南京称帝。

  篡位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所以朱棣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搞“涂金”工程,以粉饰自己的行为。开场白当然是诏告天下:如今我朱棣主宰天下。可是由谁来替他写这份诏书呢?方孝孺是读书人的种子,学问最大。可这个人是建文帝的铁杆粉丝,死心塌地地效忠,宁折不弯,简直是一根筋。朱棣明白,他绝不会替自己写诏书。但也只有通过他,才能考量出天下读书人对篡位的态度,朱棣迫切地想拿到这样一份答卷。只要方孝孺没什么异议,其他知识分子自然会噤声;百姓更不会多说什么,他们的最高理想不过是吃饱穿暖生娃挣钱发财换老婆,管它谁统治,有饭吃就行。于是,方孝孺就成了这场名誉大战举足轻重的序。

  方孝孺来了,他身披重孝,哭建文帝,大骂朱棣,在纸上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面目铁青,威胁要灭他九族。方孝孺梗着脖子:“灭我十族又如何?”

  朱棣是个相当骄傲的人,天生就是一个想征服一切的自大狂。方孝孺也是个狂人,是清高、单纯、忠贞、藐视一切的狂人。狂人遇狂人,朱棣把方孝孺逼成了圣人。只是,圣人的遭遇太悲惨:妻子、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全部上吊,所有姓方的亲族包括邻居全被赶尽杀绝。873人,整整用了七天才全部解决。值得强调的是,方孝孺被执行磔刑时,朱棣竟然亲临刑场全程观看。但这个酷刑大帝并不解恨,马上进行第二步:清算!列出建文帝的所有臣子名单,杀,让人间不再有真相!

  齐泰和黄子澄位列首位。当时齐泰正在外地出差,听说朱棣登基立刻化装外逃,但仍没能逃过朱棣布下的天罗地网。随后,这两个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杀。当架构权力的狂人将魔爪伸向手无寸铁的臣民时,灾难就像决堤的洪流,淹没的不仅是肉体,还有一切言论和思想,这就是明代文坛一派肃杀沉寂、萧条数百年之久的原因。

  为了报兵部尚书铁铉当年的反抗之仇,朱棣将铁铉的妻妾和女儿全送进妓院,并诅咒她们所生的孩子男世代为奴,女世代为娼。这种龌龊的行为实在让人不敢相信是皇帝所为。发泄完对铁铉妻女的仇恨,朱棣随即把铁铉全家灭族。户部侍郎卓敬曾顶撞过他,朱棣灭其五族。礼部尚书陈迪、左都御史史景清、大理寺卿胡闰等很多人,都被朱棣发明的“瓜蔓抄”等酷刑处死,牵连之人不计其数!

  这些手无寸铁的文人生前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至死不改其衷。究其原因,缘于建文帝一上台就废除了朱元璋的残酷刑罚,代之以仁政。饱受镇压的明朝官员在血雨腥风中陡然见到阳光,惊喜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感念建文帝的深恩,用最真挚的方式—忠诚,来回报这一人性回归,并愿意用死恪守心迹、用精神守节。

  这正是朱棣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些人越效忠建文帝越衬托出自己的不义,他们一天不死,自己的名誉就一天不得恢复,就会饱受诟病。朱棣顽固地相信:武力取天下,暴力治天下!他相信杀戮可以打造一个和平世界。可是那种机械呆板、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歌舞升平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更深的对抗和更强烈的仇恨。在不准“疑惧”、不准“妄言惑众”、鼓励告密、纵容酷刑、抛弃法律、遍设特务工厂的白色恐怖下,山东爆发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

  第三步,用修史的方式漂白自己。他先是焚毁历史,《明史·王艮传》载:“朱棣称帝后,下令建文时群臣奏折千余通,令缙等编阅,事涉兵农、钱谷者留之,诸言语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毁。”从他两次修史更能看出这一点。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入南京,同年十月便下诏重修《太祖实录》。他亲自点将,并制定了赏罚分明的修史政策。这一点,非常值得玩味。修史就按事实写呗,不过是照本宣科,干吗还赏罚?这就是朱棣修史的目的。对按照朱棣意思写的,升官儿;对实话实说、无所顾忌的,诛杀。仅仅用了九个月,深领帝意的刀笔吏们就完成了这部《太祖实录》的初次修订,可见朱棣是何等心虚。

  《永乐大典》由文渊阁首辅解缙主持,奇怪的是,在庆功宴上却没有解缙的身影。原来早在九个月前,解缙已被贬到广西做布政司参议了。原因由立储引起,以解缙为代表的文官倾向于立朱棣长子朱高炽,朱棣本人及武将则倾向于立次子朱高煦,最后朱棣拗不过祖制,立了长子。落选的朱高煦出于报复心理处处惹事,解缙善意提醒,朱棣认为是离间他们父子关系,遂将他贬谪。此事让疑心颇重的朱棣对解缙产生了警觉与怀疑,促使他再次重修《太祖实录》。这次他任用心腹姚广孝为总编,更加处心积虑地狂删不利言论,大增粉饰语言,并大玩“坑妈”游戏:让史官篡改自己系朝鲜妃子所生的事实,把亲妈换成宅心仁厚的马皇后;另追加了一段朱元璋临死前立朱棣为太子的遗言,对自己篡位的事实反复掩饰;通篇都为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一部谎话连篇严重注水的地摊文学,后面盖的却是明晃晃的皇家大印!这次修史用了五年时间,很有深思熟虑的意味。成书后朱棣披阅良久,对刀笔奴很满意:“庶几少副朕心。”

  朱棣利用手中权力埋葬真相,这对人性严重摧残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文化界空前失声,幾乎没有任何建树;再也没有忠直之臣为国献力;宦官势力鹊起,殉葬制度盛行。人人自危,被吓破胆后,人们的全部理想就是保命,文明倒退。这场“名誉保卫战”留下了严重后果,朱棣死后,千般矛盾凸显。他的儿孙们面对暴虐的产物—黑暗昏朽臃肿不堪的烂摊子,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要么沉迷声色,要么大隐二十多年不敢早朝。史上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皇帝,光明朝就有两个。也许是被政事所伤,皇帝们一个比一个荒唐,一个比一个短命。可见,强权暴力既不能解决一切,又是对后代政声的恶意透支。

  编 辑/汪微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