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生命中两位重要的女人,都是画家。学美术的女子大多对审美有一种天然的敏感,胡絜青年轻时既时尚又爱美,与老舍谈恋爱,一天要换一套衣服。老舍看出胡絜青骨子里的小资情调,于是与她婚前就“约法三章”,头一条就是:要能吃苦、能吃窝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由此可见,老舍对女人的态度,是断不能与为了让陆小曼过上奢侈生活而出去兼好几份差事的徐志摩相提并论的。
婚后,老舍带着妻子胡絜青去济南谋生,也曾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可是,当日本鬼子逼近泉城,一派兵荒马乱的时候,老舍却抛下弱妻幼子(长女四岁,儿子两岁,幼女不满三个月),只身离开—去了“大后方”武汉。
当男人从爱情的仙境跌落到婚姻的凡尘,又找不到最好的降落姿势时,他们自然百般苦恼,一心只想赶紧逃出这座围城,离开唠叨的女人和一堆嗷嗷哭叫的孩子。那时候“投身抗战”是个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并不是所有留在敌占区的人都是汉奸。事实上,文人比一般人更难以接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现实。所以老舍和沈从文的朋友评价他们时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随时准备逃家的男人……抗战是一个多么堂皇的理由,他抛妻别子,跑了,去为抗敌协会奔走……”
老舍抵达武汉后,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见老舍“单身”,就给他物色了一位“秘书”。男人的人性弱点此时暴露无遗—明明自己拖家带口,只是暂时逃难在外,怎能谎称自己单身?即便别人误会你是单身,你也得说明一下情况吧?怎么能将错就错、将计就计?!
老舍的这位“秘书”,就是赵清阁。这位赵小姐是个颇具男子气概的妙龄女子,气质忧郁、性格倔强,并且素颜锦心,才貌双全,被盛赞为“高标动人”。她学美术出身,后成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并在鲁迅等左翼作家的鼓励和帮助下,转向写剧本,发表过多本作品集。才子才女一相见,一个十二分地仰慕对方的才华与名气,一个则倾慕于对方的聪敏与美丽,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久,两人就同居了。
后来老舍到了重庆,赵清阁随后跟去,两人仍双栖双飞、形同夫妻。他们不仅公开同居,而且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上世纪40年代初,赵清阁年华似水、笑靥如花,当她与老舍牵手走过公园桃林时,她一定没有想到,此刻的光阴,会成为她沧桑一生中“一滴幸福的琼浆”,而且是唯一的一滴。
在老舍离开济南五年后,胡絜青得知丈夫的心已另有所属,立刻带着三个孩子万里迢迢,一路千辛万苦,辗转三个月来到重庆。正在吃饭的老舍听说此事后,惊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当时老舍在北碚,他既没有立即去重庆接胡絜青母子,也没有让他们立即过来。十多天后,赵清阁做出让步,迁居他处,胡絜青母子才得以来到北碚。
面对名不正言不顺的“小三”,老舍并没有用离婚来许她一个明媚的未来。不久,赵清阁便逃离四川,去了上海。老舍不舍,一路追到了上海。一个月后,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多么狗血的桥段,“小三”受不了心爱的男子合家团圆、岁月静好的折磨,选择离开;男人把家庭的责任抛之脑后,也追随情人而去;老婆自然不肯放手便宜了孩子他爹,又拖儿带女地追杀过去……为什么悲摧的总是女人?只因为母性使她永远不具备像男人一走了之那样的潇洒,更何况他们那时还没有离婚。
1946年,趁美国国务院邀请讲学之际,迟迟无法做出取舍的老舍,再一次抛妻别子逃到了大洋彼岸。1948年,老舍从美国给赵清阁写了一封信:“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赵清阁没有回应他。
她不想与他从此远走高飞吗?不,她怎么不想,晚上梦里全是他呀!性格决定命运,倔强而清高的个性再次决定了她的一生。她在一篇自传体小说《落叶无限愁》里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小说里的她要求他离婚时,他却说:“她(妻子)不肯,她拿赡养费要挟我,而我没有钱……我不愿考虑这些。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静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作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好一个“我不愿考虑这些”!这里又见一个“逃”字!正是这个“逃”字让她彻底灰了心。恋爱时可以风花雪月称二两,饿了吃花,渴了饮雪;真正生活到一起,清风明月怎么可能使爱情永生?
赵清阁清楚地看到他们爱情最绚烂的时刻已然过去,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她内心纠结得很,情感与理智、自私与道德一直在较量。就算她可以克服这矛盾的心理,老舍却未必可以克服那矛盾的现实。他有妻子儿女,还有大得吓人的名气,他不肯离婚去解决问题,却像只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流沙里,只想逃避现实,全然不顾身体露在外边……他不给她名分,却想占有她的爱情。她是心气极高的女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当他见不得光的“小三”!所以,她选择一生远远地守望,而不是耳鬓厮磨的厮守;她宁愿选择清冷孤独的一生,过得平静、平稳、平淡,也不愿毁了两个人的名声还有他们的爱情。
于是,才女赵清閣一生未嫁,去世前烧掉了老舍给她写的七八十封书信。赵的姑姑曾当面指责老舍:“你骗了清阁。”老舍“无语,面容哀戚”。他给她的幸福是多么短暂,而伤痛却有一生那么绵长。
不愿离婚又回到妻子身边的老舍,却只是人回来了,心却没回。妻子自然也被丈夫的这段婚外情伤得体无完肤。有人说老舍在文化大革命被批斗时,胡絜青写过的揭发老舍的一张大字报,内容就是老舍与赵清阁的情事,可见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深。更有知情者透露,老舍被红卫兵放回家后,还要被妻子率领孩子们再批斗一次。内忧外患,老舍伤心绝望。他准备投湖自杀前,曾“将血衣和一封给周恩来的信交给胡挈青之后就出门了……那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胡并没有拉住他”。可见,最终胡絜青也没能原谅他的那段婚外情。
虽说许多事跟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但是,老舍的不幸更多还是由他自己的性格决定的。他在情感上逃避现实、模棱两可、得过且过的“鸵鸟”态度,不仅狠狠地伤透了两个女人的心,最终也伤害到了他自己。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家人的冷漠可能是那根将骆驼最终压死的稻草”。
一位写过许多经典作品的伟大作家,因为没能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和爱他的两个女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把头埋进流沙的鸵鸟,最终被流沙吞没。
编 辑/葡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