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尘封的信物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2800
关凌云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11岁的白居易随全家迁居到符离(今安徽宿州北)居住。在此期间,他虽屡次到外游历,但一直到32岁举家迁往长安,才算正式离开了符离。白居易始终视符离为故乡,他在这里写下许多优美诗篇,结交了很多朋友,最难忘的是一个叫湘灵的邻家姑娘。

  湘灵曾为白居易做过一双鞋子,选料讲究,做工精致,用同心结来连接首尾针脚,锦缎鞋面上有精心刺绣的花草。湘灵送他这双鞋子的时候说,希望两个人就像这双鞋子一样双行双止,永不分开。白居易很珍惜这双鞋子,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外出应试的时候,他写诗寄托思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阑干独自愁。”(《寄湘灵》)

  回到家中,他向母亲提出要正式迎娶湘灵,但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白家虽然只是几代寒吏,但也绝不容许娶一个平民的女儿。在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这种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夏,已经37岁的白居易与杨氏家族一位小姐完婚。但湘灵的身影依然在萦绕。甚至是一场夜雨,都会让他想起故乡那苦等他多年的女子。

  白居易被贬谪江州(今重庆)后,一天忽然发现了当年湘灵为他做的那双鞋子,他把它们从符离带到长安,又从长安带到了江州。这时,离开家乡、离开湘灵已经十多年了,握着已经开始褪色的鞋子,白居易唏嘘许久。他辜负了收下这双鞋子时对她的诺言,他亏欠她的,此生难还。

  袁枚《随园诗话》里说自己的几个妹妹部文采出众,更不幸都“多坎坷,少福泽”,其中三妹袁机的婚姻却不是这六字就能简单概括的。

  袁机是自幼定下的娃娃亲,定亲的经过原本是一段佳话:袁机四岁时,父亲正在给衡阳县令高某做幕宾,高某死在任上,被查出有亏空,妻儿下狱,此时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了高某的妻儿。高某的弟弟感激袁父高节尚义,说自己的妻子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与其三女儿袁机结为娃娃亲,袁父答应了。后来高家果然生了个男孩,就依照约定,送来一枚金锁片,正式定下了这门亲事。

  成亲的日子快到了,高家却来袁家退亲,说自己的儿子高绎祖得了治不好的恶疾,怕耽误了袁机。而袁机认为女子既然已经订婚,就只能从一而终。她决然发誓,夫婿“疾,我侍之;死,我守之”,同时拿着金锁日夜啼哭,寝食俱废。父母没有办法劝解,只好回绝了高家退亲的请求。高家第二次来人说明了实情,退亲并不是因为高绎祖有病,而是因为其人忤逆、残暴、嗜赌,高家父母不想对不起恩人。但袁机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坚持不退亲,到2 5岁时,终于依自己所愿嫁到了远在如皋的高家。

  袁机孝顺公婆,婆婆因此视她如己出。对丈夫高绎祖,她更是委曲求全:高绎祖无理由地打骂她,她忍声相承;他自己不事生产,却不愿意让袁机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绎祖不学无术,更看不得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就当真不再写诗。后来袁机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阿印,孩子虽不幸是个哑巴,但也给了袁机很大的安慰。

  做了父亲的高绎祖丝毫没有长进,他偷了袁机的陪嫁作赌本,输光了还欠下债,回来反而拿袁机撒气,往死里打她。他母亲出来阻止,他丧心病狂地把他母亲的牙齿打断。袁机逆来顺受,幻想她的隐忍有一天总会唤醒高绎祖的良知,哪里想到,高绎祖他居然想把她卖了去还欠下的赌债。被逼无奈之下,袁机逃到尼姑庵躲避,又请人给娘家报信。父亲把袁机带回杭州。

  袁机回到娘家尽管是和父母兄长生活在一起,固有的亲情和她本人的温和博雅让一家老小对她尊敬有加,但她只能算是娘家的客了。她取号青琳居士,素服、茹素,表示在家修行。三年后,袁枚搬迁到南京,袁机也随着全家一同前往,定居随园。没有残暴的丈夫再毁坏她的诗稿了,她把在家人面前掩饰的寂寞,无法排遣的悲伤写在诗里。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如皋传来了高绎祖的死讯,往事纵然不堪回忆,总是孽缘一场,袁机《追悼》诗“旧事浑如昨,伤心总问天”之句写出她不愿诉人的苦楚;“胖合三生幻,双飞一梦终”是心头隐隐的哀伤。身心俱疲的袁机在第二年冬天病故,死时才40岁。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金军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府。十一月,金军轻而易举攻占了东京汴粱,宋钦宗亲赴金军大营跪献降表,汴梁城内皇家珍藏、公私储蓄被金军掳掠一空。转年三月,金军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官员、教坊、工匠等一万多人分批押往金国都城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

  渡过黄河后,宋徽宗遣武义大夫曹勋寻机南归,与侥幸避开劫难的赵构联络,徽宗交付曹勋一件背心,里面密写:“可便即真,来救父母。”

  赵构的妻子邢秉懿摘下一只素日戴的金耳环托付曹勋:“到时传语大王,愿早如此环,遂得相见,并见吾父幸道无恙。”周围人听后都忍不住掉泪。邢秉懿在北行时已有身孕,被逼迫“以堕马损胎”。押解到汤阴县时,因万夫长完颜宗贤逼辱调戏,邢秉懿几欲自尽。颠沛转徙的艰难,生死之间的挣扎,千言万语都难以诉尽的苦楚都被她省却了,只是转告丈夫希望“早还”,转告父亲自己“无恙”。邢秉懿流于史书的话仅此一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极其温厚重情的女子。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遥尊母亲韦氏为宣和皇后,遥册妻子邢秉懿为皇后。曹勋顺利逃归到南京,把信令交给赵构。

  1141年年底,宋金签订和约。金熙宗同意在次年放还赵构的生母韦太后,以及宋徽宗,郑皇后、邢秉懿等人的灵柩。

  邢秉懿当了12年的“皇后”,可是却没过过一天皇后的生活,于绍兴九年(1139年)屈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西北),时年34岁。在邢秉懿灵柩前,赵构长恸不已。自在南京遥册她为皇后,他就没有再立皇后,现在等到她回来,却已是一具枯骨。他追谥邢秉懿为懿节皇后,隆重安葬。

  15年过去了。他让她藏着另一只耳环,怀着“早还”的空梦,血泪空流,望断了归路。很长时间里,赵构心情抑郁,甚至不能上朝。吴贵妃为了宽慰他,特意命自己两个才华横溢的侄儿吴珣、吴琚娶了邢秉懿娘家的两位姑娘,让赵构深为感动。绍兴十三年,赵构感念吴贵妃多年来与他甘苦与共,立她为后。至此,16年中宫虚设的南宋宫廷有了第一位皇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