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悲剧总是流传得更久远,传奇要带点苦涩,才能凄美地承载人们的感慨,这是审美的必然。对于传奇中的人,这并不值得高兴。特别是女主角,发黄书页里,人们口耳相传中。鲜活至今的名字:崔莺莺、杜十娘、李香君……总是红颜薄命居多。
反而那些悄然埋没的,可能有着一个如意人生。好比赌场上,大呼小叫的未必是赢家,角落里闷声不响的,倒赚得箍溢钵满。两宋年间,钱塘色艺双绝的名妓张秾,就是这么一位赢家。
本来,张秾很难跳出青楼姐妹们的宿命,一时翘楚又怎样?前辈中,多的是花魁年老色衰、沿街乞食的先例。她的出路就一条:找个可靠人从良,做小心谨慎的妾,生一男半女,熬到姨娘的份儿上,就算圆满了。
机会正好摆在她面前。那恋着她的书生叫左誉,刚中进士,正在谋官,也算得上一只潜力股。书生人情纸一张,却是盛满才情的纸,左誉为她写了许多优美深情的词,盛传一时。突然斜刺里杀出一个程咬金,让这段才子佳人戏戛然而止。此人就是时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的张俊。
张俊,有财有势,魁梧帅气,朝野钦服的忠臣良将,唯识字不多。左誉,前途尚不明朗,长得较丑,人送外号“判官”,但文采飞扬。两人都说喜欢她,一个只待她点头,便要风光地娶她回家;另一个许了她未来,等我做官了,定来替你赎身。你若是张秾,你选择谁?
张秾投入了张俊的怀抱。选择得很世俗很功利,坐实了无情无义、贪图富贵的名声。但,且慢,谁说她对张俊就必定无情呢?他跟她也年貌相当,金戈铁马中走来的英雄,本就符合女人浪漫的理想。对她又好,除了不会舞文弄墨,简直就是个白马王子。再说,谁规定王子一定要写诗?
张秾自己,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人情练达,长袖善舞,在文人墨客的包围中,她的才华足够与他们应酬,并不像某些半吊子女文青般对才子盲目崇拜。读书人的好坏,她一清二楚,因为熟悉,所以淡然。武人风味的张俊出现,反倒可能让她眼前一亮。
卑微的地位,丰富的内心,张稼自己都未必明确意识到,她想要去的世界其实很宽广,而这需要一个比她更辽阔的男人,才能容纳,使她心悦诚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张俊,比书生的左誉更接近这理想。
墨客骚人都称赞她的美貌,赳赳武夫却青睐她的才能。张俊娶回张称后,公务文书都交她起草,家中财务也让她打理。评判男人爱不爱你,看他是否肯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你。大部分男人所贵者金钱与事业。以“坐在钱眼里”著称的守财奴张俊,却把这两样东西都托付给青楼出身的张秾,可见其对张秾的重视。
这一年,身处前线的张俊写信回家,殷切嘱咐张秾好生管家。张秾回信正色道,将军您应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为榜样,尽力忠君报国,家事就别惦记了。张俊立刻把家书呈给皇帝看,皇帝大喜,说连如夫人都如此深明大义,真是满门忠烈。于是亲笔嘉奖,封张秾为雍国夫人。
宋室南渡,为抵抗外侮,宋高宗赵构不得已打破祖宗成法,重用武将,自是深怀猜忌。张俊借小妾之手,及时表白了对朝廷的忠心不贰,是他一贯的心机深沉,也得利于夫妻双方完美协作。换了别的女人,谁懂这些花招?他们之间,就有这样的心领神会。
张俊的正妻死后,他便把张秾扶了正,她成了这个家名正言顺的女主人。而左誉,一直仕途不顺,后来偶尔路遇前呼后拥的雍国夫人,心灰意冷,竟出家去了。
尽管张俊协同秦桧陷害了岳飞,死后,铜像跪在岳飞祠中,落满后人憎恨的唾沫。但这些,都已与张秾无涉了。在那些风清云淡的夜晚,她只是用保养良好的手燃上名香,望着窗外一轮照彻千古的月,回想一生,慢慢微笑起来,非常满意。
害,就是皇帝的不对了。
之前,秦始皇辛苦缔造的王朝就是因此被百姓推翻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热衷长生不老的皇帝。汉武帝做的事情,秦始皇都做过,只不过国力所限,没有汉武帝做的规模那么大。汉武帝没做的,秦始皇也做了,如派术士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汉武帝之后,皇帝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永不止步。道教出现后,皇帝们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做法上又增加了一条——炼丹,如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就追求永生,痴迷丹药。
说起宠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唐朝的皇帝都比不上宋徽宗赵佶和明嘉靖帝朱厚熜。赵估崇拜仙道,自封为道宗皇帝,放下国家不管不问;朱厚熄到处搜寻灵丹妙药,甚至摧残宫女来炼丹,最后差点被宫女给勒死。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更绝,干脆几十年躲在宫中炼丹求仙,大臣们压根儿没见过皇帝长什么样,见过的都是被召进去写道教青词的,谁写得好谁就升官,严嵩就是因为写了一手好青词,做宰辅几十年。
可见,中国帝王有着悠久的追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历代百姓深受其害。
但有哪个皇帝长生不老了吗?没有。当皇帝最长的乾隆也没活到一百岁。人总是要死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可能有长生不老的仙药,智商不低的皇帝们难道不知道吗?如果说他们一开始相信人能长生不老,那么多次受骗,付出了几十年的无谓劳动之后,为什么还要执迷不悟呢?
只有一个解释:皇帝们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汉武帝的智商很高,他能识破江湖郎中们的骗局,更应该及时省悟才对,可他却自愿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汉武帝怒杀少翁后隐瞒了真相,放出话说:“文成将军吃马肝中毒死了。”之后又有骗子来,汉武帝怕他们知道少翁被杀的事情,解释说少翁的死与自己无关。为什么?因为他还需要术士们继续帮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当为梦想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期望的日子就也越来越长,皇帝们对长生不老的神话就是“为了相信而相信”了。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追求长生不老,就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一旦开动就不能停止。汉武帝把太好的光阴都花在追求永生上面了,拜了神,花了钱、杀了人,甚至连闺女也嫁了,怎么就没有结果呢?不会的,也许成功就在最后的五分钟坚持。
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也能发现许多类似的例子,如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越战老兵群体对越南战争的评价最高,而且赞同战争的比例高得离谱。越战老兵亲历了战争的残酷,目睹了美国的巨额无效付出,怎么还会称赞越战呢?心理学家认为,老兵们把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好的时光和若干甜蜜的记忆留在了越战之中,他们真正为越南战争付出了青春、汗水、鲜血和战友的生命,因此内心不由自主地认同战争。
我们时常明知许多事情不可为而为之,也时常深陷某段情绪难以自拔。说这种心理是“赌徒心理”也好,说他们偏执也好,总之全力追求永生的古代帝王们也受到这种心理的左右,巨大的付出让他们产生了偏执心理。汉武帝为什么深陷方士欺诈而不愿脱身,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心理解释。
汉武帝在生命即将结束的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月,最后一次来到东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年迈的他选择了班师回朝,三月,听从大臣田千秋的劝谏,停止求仙活动,罢黜全部方士。他的忏悔,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帝王追求永生偏执症的一个极好总结:“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编辑蔡元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