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成为齐国首相的仲父管夷吾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子者,鲍叔牙先生是也。这位先生本人并没有太高的才能,但是,如果没有他,史书上就不会有管仲和齐桓公,不会有齐国的40年霸业,不会有之后数百年富庶繁华、名士云集的齐国……整个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不一样。那么,他究竟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无他,只不过是将一段友谊坚持到底了。友谊的威力,有时就是这么强大——
管夷吾是安徽颍上人,与他千年之后的老乡们——著名的徽商群体——一样,浑身上下充满了商人的热情和不安分的细胞,早早就投身商海,玩命折腾。鲍叔牙就是这个时候被他拖下海,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对于鲍叔牙而言,这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孽缘。因为自从与管夷吾结交后,鲍叔牙吃尽了管夷吾带来的亏,却几乎没有享受到半点管夷吾的好处。
那时候管夷吾家穷,两人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分钱时管夷吾二话不说,直接拿了大头。鲍叔牙人厚道,怕人说管夷吾贪财,到处跟人解释:“夷吾家里穷,还要养活老母亲,多分点是应该的。”不过这样搞的次数多了,鲍叔牙本人可能不觉得什么,但鲍夫人肯定不干,于是几次之后,两人就分道扬镳,各自单干。
照说单干了,管夷吾也害不着鲍叔牙了,但这时的管夷吾别的长处没有,就有一张比赵本山能吹N倍的超级忽悠大嘴,鲍叔牙禁不住忽悠,就照着管夷吾的主意去投资。结果呢?血本无归。鲍叔牙还是继续厚道,又解释道:“不是夷吾没投资眼光,是时机不对。”管夷吾倒是自觉脸面无光,商人也没信心做了,改行朝官场发展。
在春秋时代,官职基本被大家族垄断。像管夷吾这种平民,能做的只是给贵族子弟当门客,也就是跟班提包的。但不知怎么回事,历史证明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夷吾,愣是连个提包的工作都找不到。找了几份活,都是干不了几天就被人扫地出门。大受打击的管夷吾找鲍叔牙诉苦,鲍叔牙安慰他:“不是夷吾你没才能,是没找到赏识你的人。”有了朋友的支持,管夷吾咬咬牙,继续折腾。
当时的城市平民是要服义务兵役的,一心想挤进官场的管夷吾也不能例外。但是很不幸,管夷吾是个胆小鬼,一见到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惨烈场景,小腿肚就直哆嗦,还没开战呢,他撒腿就跑,据说还不止当了一次逃兵。好在当时逃兵不犯法,管夷吾只是顶着个胆小鬼的名声灰溜溜地回国。给他接风洗尘的鲍叔牙又一次安慰他:“夷吾你不是胆小鬼,你是怕自己战死了,家里的老娘没人养,没事的,我相信你。”
管夷吾感动得稀里哗啦,但也就只是感动而已。对照几年以后管夷吾对鲍叔牙的所作所为,报答呀、共富贵呀之类的就甭提了,倒是彻彻底底的忘恩负义。
这时候,管夷吾已经年近不惑,折腾了这么多年,下过海经过商、当过兵扛过枪,见过不少世面,却还是-一事无成。不过,机会终于还是来了——齐国国君僖公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选家臣。
按照当时的传统,国君的儿子都要从贵族子弟或者城市平民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士人”——中挑选辅臣甚至老师。世子的辅臣自然是热门,讨好了世子,等世子即位,他的辅臣自然也一步登天,但这种好事基本被大家族垄断。不过没关系,还有其他公子,巴结上了他们也是好处大大的有,管夷吾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番唇枪舌剑,凭着超好的口才,管夷吾顺利成为齐国二公子姜纠的辅臣。
管夷吾挤进官场了,鲍叔牙呢?他是别人请他做官他也不干!因为为人端方正直、厚道热诚,当时的人都称他是谦谦君子。名声起来了,麻烦也来了——齐僖公请他当家庭教师,管教齐国三公子。
这位三公子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一块心病。齐国是东夷后人,从初代国君姜太公起,齐国一直保留着东夷的许多古风,民风粗野,社会风气开放,尤其是性关系相当混乱,在严苛刻板的大周朝算是一个异类。而公子小白就是这种风气的集大成者——传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带着几个美女(有时候是美男)坐车兜风,兴致来了就对她们(他们)动手动脚。性情端方的鲍叔牙哪里受得了这种人,打死不干,躲在家里装病。
管夷吾和同事召忽一起登门拜访鲍叔牙,召忽先开场说了一番,鲍叔牙不为所动。管夷吾见召忽劝不动,决定以利相诱,说:“国君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姜诸儿的母亲地位低下,能不能继齐侯位难说;二儿子姜纠的母亲相当讨人厌,国人讨厌他的母亲,也连带不喜欢他;三儿子姜小白虽然浪荡,但待人真诚,性格好,又因为母亲早死,国人都比较可怜他,说不定将来的齐国国君会是他呢。”但端方君子鲍叔牙对攀附权势不感兴趣,后来管夷吾和召忽两人以宗庙社稷这个大帽子来压他,鲍叔牙挨不过两人情面,只得勉强出仕。可他万万想不到,一向眼光不行的管夷吾,这一次的预言居然惊人地准确,这浪荡公子小白,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
管、鲍这对好友同时出仕齐国两位公子,一时在临淄传为美谈。管夷吾和公子纠可能相安无事,但鲍叔牙和公子小白这对性格南辕北辙的师徒究竟闹了多少别扭,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好在公子小白虽然浪荡,也是知道尊师重道的,两人的师徒关系还算不错。
齐僖公升天之后,姜诸儿顺利即位,是为齐襄公。这位齐侯行事相当离谱,终于引发齐国内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部下砍死在卧室里。鲍叔牙早早地察觉了危险,拉着徒弟逃到莒国去了;管夷吾反应慢了点,在齐襄公死的时候才和公子纠一起逃到鲁国,静静地等待时机。
齐国乱了几个月,造反的将军和贵族被几个大家族合力按倒。齐襄公没儿子,大家一合计,没有国君也不行呀,就发信召回逃难的两位公子,于是夺位长跑比赛开始。
但这场赛跑不公平,因为莒国比鲁国离临淄近。管夷吾眼见君位没戏了,心一横,决定进行恐怖活动——刺杀公子小白。
管夷吾带着从鲁国借来的精兵,昼夜兼程,在莒国到齐国的国道上截住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一行。鲍叔牙好久不见老朋友,正高兴呢,可还没来得及打招呼,管夷吾刷刷刷三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反应快,一个“铁板桥”,向后就倒。不料因长期养尊处优,小肚子太大,他躲开了上面两箭,最下面一箭还是正中肚皮,疼得他大叫一声,鲜血狂喷。
恐怖分子管夷吾眼见得手,赶紧开溜。鲍叔牙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了,“死人”小白已经跳了起来,叫大伙赶紧朝临淄狂奔。原来那一箭恰巧射中小白的玉质皮带扣,这位未来的齐国国君第一次展示了他的急智,中箭的时候咬破舌头喷血装死,骗过了管夷吾和鲁兵。
管夷吾回去报告了小白的死讯,公子纠一行都很高兴,于是大伙慢悠悠地上路。等管夷吾和公子纠走到临淄后,他们才发现小白已经当上国君好多天了,傻了眼的两人只好再跑回鲁国。这年秋天,鲁国国君鲁庄公带着鲁国军队武装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齐国迎战。双方在乾时一
场大战,鲁国大败,鲁庄公连战车都丢了,靠搭驿道上的顺风车才逃回国内。借着胜利的威势,新齐侯小白叫嚣:“把公子纠和他的党徒都交出来!特别是那个管夷吾,寡人要对着他的肚子射上108箭!”
如果没有鲍叔牙,管夷吾肯定会像个刺猬一样凄惨地死去,那样的管夷吾会留下什么样的名声呢?“贪婪”、“志大才疏”、“胆小如鼠”……这些恶名估计是逃不掉了,还得戴上恐怖分子的大帽子,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史官们根本懒得记他。但是,被管夷吾狠狠地摆了一道的鲍叔牙(如果公子小白真死了,身为小白师傅的鲍叔牙是不可能像普通门客管夷吾一样改换门庭的,除了自裁,鲍叔牙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居然不计前嫌,不仅向齐桓公求情,而且还极力推荐管夷吾,为此连师傅的威严都用上了。因为他的大力影响,管夷吾才能登上齐国政坛的中心,千古名相管仲也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公子纠的人头被鲁庄公作为求和礼物送到了齐国,搭配着送来的还有管夷吾和召忽这两位门客。召忽烈性,囚车到了齐国国境,他就以自杀谢主人了。管夷吾犹犹豫豫地没敢自杀,等到了齐国,等着他的却并不是齐桓公的乱箭,而是好酒好菜、好衣好被,鲍叔牙就像以前一样以上宾之礼招待他。这令管夷吾惭愧得无地自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无耻之徒了。鲍叔牙一再安慰说:“夷吾,我知道你满腹经纶,你不自杀殉主,不是因为胆小,是不甘心一身才华不能显于天下,放心,我会帮你的。”
鲍叔牙真帮了,而且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小白本来正琢磨着怎么宰了管夷吾报仇呢,听鲍叔牙居然要他任用仇人,气得他火冒三丈,当即拂袖而去,但鲍叔牙逮着机会就说,搞得小白不胜其烦。再加上齐国国政繁琐,浪荡公子小白实在是受不了那些政务,想任命鲍叔牙代政吧,鲍叔牙又说管夷吾之才十倍于他,不得已,小白只有给管夷吾一个面试机会。
为了这次面试,管夷吾准备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效果是显著的。这次管夷吾一生中最成功的忽悠结果是——齐桓公小白彻底放弃权力,将国政全权授予管夷吾,齐国大小事务都是先报管夷吾,后报齐桓公。而小白自己呢?退居二线,主抓礼仪和后宫工作,实践他“寡人好色”的名言去了。
附带一提,从这时候起,管夷吾才变成管仲。因为管夷吾平民主政,为了堵住齐国老世族的嘴,小白干脆就尊称管夷吾为“仲父”,也就是干爹或者二大爷之意,还要求全国人民都得跟着喊,齐国贵族大呼晦气。好在管干爹的本事不是吹的,此后几十年,在他的治理下,齐国愣是从一个东夷小国发展成地方千里、带甲十万的大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鲍叔牙呢?成了管仲的手下,将齐国第一大红人的地位拱手相让。管仲主政的齐国蒸蒸日上,鲍叔牙眼见昔日好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心中估计相当欣慰吧。
这段友谊最终由上天结束。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为齐国霸业奋斗了一生的管仲寿终正寝,死前齐桓公前来问政,请教他可否将国政托付鲍叔牙。照说这是管仲唯一可以报答鲍叔牙的机会了,鲍叔牙也活不了多久,可管仲还是说:“鲍叔牙性情太过耿直,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不是主政的料呀。”最终推荐了别人。有人告诉鲍叔牙,鲍叔牙却只是付诸一笑,感慨了一句:“夷吾知我呀。”次年,鲍叔牙也去世了。
司马迁在巨著《史记》中对管鲍之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说实话,笔者认为这句话值得怀疑,管仲当政后倒是发掘了不少人才,鲍叔牙却基本没有,其知人之能有待商榷。且鲍叔牙只是将春秋时代士人对友谊的忠贞践行到底而已,幸好,他的朋友没有让他失望。
编辑/正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