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9年,号称“冲天大将军”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迅速占领了浙西、浙东,并进入了广州,向唐僖宗上表索求天平节度使的官职。
唐僖宗紧急召集众大臣议论对策,以宰相郑畋为首的众大臣力主和平解决的策略,认为:“巢之乱本起于饥,其众以利和,故能兴江淮,根蔓天下……如以恩释罪,使及岁丰,其下思归,众一离,巢即机上肉耳,法谓不战而屈人兵也。今不伐之以谋,而怖以兵,恐天下忧未艾也。”即以“不战而屈人兵”为上策,先假意给黄巢一个官职把他稳住,等到他的部下做鸟兽散再收拾他不迟。但宰相卢携却与群臣的意见相左,他想依靠手下一名重将高骈来击退黄巢,以战胜敌,于是进谏说:“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
因观点不同,郑畋和卢携二人当即在堂上争论不休,最后唐僖宗同意了卢携的提议,决定用武力解决。
既然唐僖宗圣意已定,郑畋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心中仍是不平,再加上大将军高骈又提议以公主和亲南蛮,“携又议从之”,郑畋大为恼火,“以为损国威灵,不可,即抗议,至相诟谩”(《新唐书》)。在激烈的争执中,卢携愤怒地起身拂袖而去,唐人的衣袖宽大,没想到这一拂袖竟把袖子拂到了墨盘里,染污了一大块。这一来,卢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火气,操起墨盘对着正喋喋不休的郑畋投掷过去,于是二人在“办公室”内大打出手,而且相互骂得很难听。唐僖宗得知后大怒,说:“大臣相诟,何以表仪四海?二人俱罢政事,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表面上,这两位宰相大打出手是因为二人的政见严重相左、争执不下,但究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更有意思了。
《新唐书》中载,卢携和郑畋“俱李翱甥(外孙),同位宰相”。李翱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散文家,与妻韩氏生有七个女儿,其中一个夭折,有两个没留下姓名,还有四个分别嫁给了卢求(卢携的父亲)、郑亚(郑畋的父亲)、进士卢储以及杜审权(宰相杜让能的父亲)。对于李翱的外孙里出了三位宰相之事,《唐诗纪事》中记载,有一道人还曾调侃李翱说;“公之子不如外孙。”
虽然都是李翱的外孙,但郑畋与卢携在外公家里受到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新唐书》中对卢携的描写是“姿陋而语不正”,而记载在《旧唐书》里的郑畋却“文学优深,美风仪,神彩如玉,尤能赋诗。与人结交,荣悴如一”。郑畋少年时代就写得一手好诗文,18岁高中了进士,因为文章写得太成熟了,以至于唐武宗怀疑他隐瞒了年龄或是文章有假,后来“索所试自省,乃可奏”。郑畋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玄宗回望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马嵬坡》)
可以想象,这位姿容如玉、聪慧灵动、性情宽厚的美少年郑畋自然是李翱家的“宝玉”,深受李翱夫妻与众姨妈的宠爱,而那位容貌丑陋、说话又有语病的卢携,尽管读书努力而上进,但在外公家里的待遇却低于郑畋。于是,两个表兄弟小时候一起玩耍,打架、拌嘴时有发生,即使成年后入朝做了高官,谁也不拿谁当大官看待,还像小时候那样互不相让,“所处议多驳”,因此像上面那样在“办公室”里相骂的事件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如此看来,为了国家大事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以至于皇上动怒将二人一齐罢相之事发生在这两位姨表兄弟身上,也算是很正常的了,只不过未免有些滑稽可笑,得不偿失。
编辑:蔡元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