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笔、一卷书所能书写,而以一部奇书《三十六计》为主线,却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国政治史。《三十六计与中国政治》以与众不同的视角为你纵说历史风云、解读中国政治。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搂。”唐代诗人赵嘏的这一广为传诵的诗句为他赢得了美名。同为诗人的常建对他极为仰慕,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认为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可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可能会补全的。”于是就在墙上题了半首诗。
赵嘏真的来到了灵岩寺,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之作,这便是“抛砖引玉”的典故。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这样阐述:类以诱之,击蒙也。意即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愚蒙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抛砖的方式多种多样,政治中的引玉术通常比军事上的武取要文雅得多、含蓄得多,但经常也要狠得多。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抛砖引玉的极好例证。士,以天下兴盛为己任,弘毅刚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不求名利、美色与权势,只求有人知道自己的心迹与志向,有人理解与支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政客们便冒充士们的知己,用冠冕堂皇的言行诱使士们为自己服务,多么巧妙与狠毒!
上期讲到杨坚依“借尸还魂”之计,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588年,杨坚拜其年仅20岁的儿子杨广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让其统领51万大军向南朝陈国发动进攻,统一天下。此时陈国辖下的江南又何尝不是杨广极欲求取的“玉”呢?
南北朝时期,因为南方战乱较少、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实行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加之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繁荣,陈的都城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都市。杨广对富庶的江南梦寐以求,为了这块“玉”,他伸展军事、政治左右手,在江南做了整整10年的“抛砖工”。
杨广是一个政客,他自然知道仅仅靠军事上的胜利、武力上的统一并不能使他真正得到江南。为了引玉,他抛出了第一块砖: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向披靡。隋军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人们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公元589年,陈后主被俘,杨广人建康。590年。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其时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地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此种形势,杨广除军事镇压之外,更加扎实地做起他的“抛砖工”工作:他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学者来整理典籍……凡此种种,以笼络江南人心。
为了进一步引玉,杨广又以自己的特长为砖。他酷爱文学艺术,《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其精工之作“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成为传世名句,清代沈德潜认为他的作品“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
杨广留下了许多描写江南的诗歌,《早渡淮诗》是其中著名的一首:“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江南水景在他的笔下惟妙惟肖。
在另一首诗《江陵女歌》中,杨广诗化了一个江南小桥流水上的爱情故事:“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字里行间里表露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
这里我们无法考证杨广对江南的热爱程度究竟如何,但这些诗词无疑使杨广在江南民众心中的形象得到了加分。
在军事占领后,杨广推行合理的行政,并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时间,逐步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打破南北之间的文化隔阂。
杨广抛砖终于得玉,在他苦心经营下,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终于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的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杨广结束西晋以来长达300年之久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编辑赵雪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