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黎刹
在马尼拉罗哈斯大道旁,面对马尼拉湾,有一个纪念民族英雄荷西·黎刹的公园。公园中央,耸立着黎刹纪念碑。正面是黎刹全身雕像。他左手下垂,右手拿着一本书,举步前行,身体微侧,步履凝重,目光严峻,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坚定。左侧是黎母喂乳像,右侧是黎父教子读书像。碑前有两名戎装警卫守护。
本想到碑前瞻仰,但正门距纪念碑百米处用铁链拦住,无法近前,只能拍几张远景。黎刹公园,原名为卢尼达公园,是西班牙统治时期,对背叛者、革命者行刑的地方,后为纪念黎刹而更名。黎刹遗骨,埋在公园正门内。
黎刹,1861年6月19日生于内湖省卡兴巴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家庭。18岁时写出爱国诗篇《给菲律宾青年》,获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并因此而受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迫害。1882年潜赴欧洲学习,和流亡的菲爱国志士组织爱国团体,创办刊物,掀起宣传运动,成为启蒙运动最有影响的鼓动家。他的文章观点鲜明,文笔犀利,针砭时弊,高扬民族主义思想。他的长篇小说《不许犯我》和《起义者》,大胆揭露了殖民当局的罪恶、民族灾难和菲律宾社会各种尖锐敏感的矛盾。
1892年6月,黎刹回到菲律宾。7月3日在马尼拉召开菲律宾同盟成立大会,他号召通过温和手段和合法途径,建设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民族经济,改良社会制度。7月7日,黎刹被捕,流放到达皮丹岛,同盟会被解散。1896年12月30日,殖民当局以“通过写作煽动人民叛乱”的罪名将他处死,年仅35岁。
临刑前,他用西班牙文写下绝命诗《我的诀别》,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的爱。梁启超将其译为中文:“方见天际破晓,我即与世长辞。朦胧夜色已尽,光明白日终至。若是天色黯淡,有我鲜花在此。任凭祖国需要,倾注又何足惜。洒落一片殷红,初升曙光染赤。”
鲁迅先生在1918年的《随感录》中说:“总最愿听世上爱国者的声音,以探究他们国里的情状”,“最注意的是芬兰菲律宾越南的事”,“菲律宾只得了烈赛尔(黎刹)的小说”。他说,从黎刹的作品里听到了“爱国者的声音”,“复仇和反抗”的呐喊,“真如时雨灌在新苗上一般,可以兴人无限清新的生意”。鲁迅在另一篇文章中说:“飞猎滨(菲律宾)的文人而为西班牙政府所杀的厘沙路(黎刹)——他的祖父还是中国人,中国也曾译过他的绝命诗。”
鲁迅先生说黎刹的祖父是中国人,已被证实。1999年,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出具公证,证明黎刹的高祖父出生于福建泉州。菲律宾国父的根在中国,轰动海内外。
黎刹已经牺牲111年,但依然受到菲律宾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在他鲜血浸染的地方,如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幽静典雅,成为观光名胜。公园东侧,是人工水池,其中有菲7101个岛屿模型,北面有种植中国、日本、意大利花卉的庭园,还有雕塑展览馆、剧场、喷泉、爬虫馆、太空馆、儿童乐园等设施。公园在繁华的闹市中心,日夜开放,不收门票。
我想,黎刹在天之灵看到悠闲漫步的菲律宾人和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会感到欣慰的。
2007年5月29日
菲华历史博物馆
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位于马尼拉王城,是由菲华集资建造的多功能综合性华裔文化中心,内有展厅、图书馆、资料库、会议室、礼堂等多种设施。这座二层西式洋楼,庄严凝重,宽敞明亮,1999年1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成人100比索(2美元),儿童与学生为70比索。
全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从史前至明朝菲中两国人民交往的历史,介绍菲律宾华人的生活劳动,华人社会的形成,华人给菲律宾带来牛耕、印刷等先进技术,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对华人的迫害和华人的反抗;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二战后菲律宾华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早在唐宋时代,中菲两国就开始了贸易。宋人《诸蕃志》,元人《岛夷志略》中都记载了麻逸国(今民都洛岛)土地肥腴,原住民守信尚义不负约等淳朴民风。菲人喜爱中国陶瓷,宋代商贾从泉州出发,到达吕宋岛西岸、民都洛岛、巴拉望岛,史家称之为南海陶瓷之路。明代,吕宋、冯嘉施兰、古麻刺朗、苏禄等多次派使节访明,明朝也四次遣使访菲,关系极为友好。1417年,苏禄东王、西王、峒王妻等三位首领率340多人访明,受到隆重接待,在北京游览近一个月。在归国途中,东王葛叭答刺在山东德州病逝,明成祖下诏为他立碑建墓,他的次子、三子留下守墓,从此世居中国。
据博物馆统计,仅在中国宋元明清的古籍中,就有82种394处提及菲律宾。随着贸易的往来,华人从唐代开始移民到菲沿海地区,到明代,逐渐深入内地定居。明人张燮《东西详考》称:“华人既多诣吕宋,往往久住不归,名为压冬,聚涧内为生活,渐至数万……”《明史·外国传·吕宋》说:“闽人以其地近且富饶,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华侨与当地人和睦相处,通婚,并传播农业、冶炼、制糖、航海、建筑、印刷技术。
博物馆的资料显示,现在菲律宾有华人120万,祖籍大都为福建广东,他们依然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华文报纸、华文学校、华人社团。他们在金融、商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说经济实力约占菲经济的70%,而且在社会慈善事业、教育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
用激光合成的立体菲华混血儿的讲演,体现了菲律宾华人和这座博物馆的精神:
我继承着,
我华人祖先的遗产。
有着我祖先,
高尚的精神。
我为菲律宾,
我的祖国服务。
2007年5月30日
菲律宾的微笑
在菲访问,接触的都是华人,没有机会认识纯粹的菲律宾原住民,只能远远地望着他们的生活情景,但尽管如此,却颇有感慨。
在马尼拉郊区,有一片贫民窟。那些歪歪斜斜的房子,用铝板、纸板、木板、塑料布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搭建,花花绿绿,像一个巨大而破烂不堪的蜂巢。周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但就在那污秽的环境中,我却看见一个身着花衣服的小姑娘,坐在家门口,旁若无人地看书。她是那样专注,那样用心,面带微笑,仿佛嘈杂的汽车声、垃圾、污水、贫穷并不存在,而她生活在一个神奇美丽的童话世界。
在马路边,常见衣服褴褛的儿童,等待来往行人,伺机乞讨,但脸上并无凄云愁雾。他们神情开朗,说笑打闹,玩耍游戏,能否要到钱物,似乎并不重要。在公园里,见到几个流浪汉,虽然衣物污秽,蓬头垢面,但却带着宠物,坐在树荫下乘凉,微笑着向行人招手。
在碧瑶,司机找不着我们下榻的饭店,不时停车问路,不管是匆匆行人,还是沿街摆摊的小贩,过往的司机,店铺的伙计,都停下
脚步,认真地听完,知道者,热心指示方向,不知道者,面露歉意,连说对不起。一路询问多人,无不理不睬,冷若冰霜,扬长而去者。
菲律宾人性格温和,安分守己。我想,这种天性与菲佣风靡世界可能有很大关系。据说现在有250余万菲佣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深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是受过良好教育,英文水平高,道德感强,懂礼仪;二是管理家务,侍奉老人,带小孩,买菜做饭,理家理财,都是高手;三是雇主没有其会克扣菜金,给孩子吃安眠药,虐待老人,或当第三者,搅散家庭,鸠占鹊巢,取而代之,或席卷财物,不翼而飞之虞。她们用诚实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的信任,每年将几十亿美金寄回国内。因此,每年圣诞节前夕,菲律宾总统都要接见海外高级家政人才的代表,予以表彰鼓励。
在罗哈斯大道观赏落日时,我们身后有个酒吧,里面突然响起热烈的西班牙舞曲。一个卖香蕉的妇女,脸色黑红,光着脚,头上顶着一个篮子,里面放满了香蕉,少说也有十几斤,但她却随着舞曲翩翩起舞,脚步轻盈,节奏激烈,身姿飒爽,满面春风。她头上的沉重香蕉,仿佛是一顶桂冠,或一个花篮。很显然,她是靠卖水果糊口的小贩,家境贫寒,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却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她如醉如痴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沉思,甚至心中生出了几分羡慕和疑惑。我扪心自问,倘若我也是个赤脚卖香蕉的,能有闻乐起舞的心情吗?很显然,她的快乐,与当今以名利地位财富为标志的个人成功、自豪和自我实现的社会价值观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然而这种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在困苦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智慧,脸上的微笑,难道应该嗤之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懒惰麻木、抱残守缺的卑劣根性吗?
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快乐程度与他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寡并不成正比,一个流浪汉与一个百万富翁的快乐,在本质上并无不同。菲律宾人的祖先,大多来自马来西亚,也有中国、阿拉伯、西班牙和美国人的后裔,混合文化、混合人种的菲律宾人,既有东方的传统,又有热情奔放的拉丁精神。他们对人生的领悟,对生活的理解,值得深思。
我以为,平静,安详,乐观,无忧无虑的微笑,是菲律宾最大的魅力。
2007年5月28日
碧瑶的来历
2月12日,我们一大早从马尼拉出发,去碧瑶。
从马尼拉到碧瑶250公里,如果是高速公路,也就三个小时车程。但这条路,一段是高速,一段是公路,一段是山路,横穿打拉克省、潘加西南省,走了四个多小时,才进入山区。在盘旋的山路边,出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松林,而且越走松树越多越密。马尼拉到处是椰林棕榈,热带雨林景色。而这里巨松参天,浓荫如盖,松涛阵阵,一派北国风光。
碧瑶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摄氏二十多度,四季如春,是热带国家菲律宾难得的一方清凉宝地,适于松树生长,因而也称松市。城市掩映在绿色之中,繁花似锦,香飘四季,因而又称花城。在美国占领时期,美国总督鲁克·拉特委托设计师伯汉姆设计建设了这座美国风格的城市,现有人口30万,大学六所,中小学几十所,学生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观光景点有总统行宫、赖特公园、文咸公园、普陀寺、菲律宾军事学院、亚仙温泉等。
闲聊中,我说碧瑶这名字真美——晶莹碧透之美玉,不知是谁翻译的,可谓神来之笔。朋友告诉我,这是英文BAGUIO的音译,原为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平原。当地牧童到山上放牛,看到如比秀美的沃土,惊呼BAGYIW(当地土语为风景),久而久之,就成了地名,后又转拼为BAGUIO。
1909年,碧瑶建市,当时人口仅1963人,后逐渐发展繁荣起来,人口最多时约四十多万。很多华侨来此谋生,扎根落户,但如何把BAGUIO译成汉字,颇费斟酌。有人译为北遥,因其在马尼拉之北。有人译为碧瑶,便人联想到瑶池仙境,但一直无定论。直到民国初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避袁世凯之祸来到这里,华侨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此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美如碧玉,碧瑶二字名实相符,于是定名碧瑶,沿用至今。据说碧瑶最早是华侨李瑞甫先生提出来的,仅此二字,李先生就可流芳千古矣!
这里华人华侨很多,有一所华人学校叫爱国中学,成立于1917年,已近百年。当地华人与政府、原住民关系融洽,1993年,市议会通过提案,将华人春节定为碧瑶节日,届时舞龙舞狮,放鞭炮,游行联欢,表演节目,如中国过年一样热闹。
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春节时举行庆祝活动,不时耳闻,但把中国的传统春节定为地方节日,可能独此一家。
这种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喜爱和尊重,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令人感动。
2007年4月21日
美军墓地
在马尼拉,有座美军墓地,名为玛卡蒂(MAKATI)。
玛卡蒂在当地语为瘙痒之意。过去这里杂草丛生,湖沼密布,蚊虫如云,孩子们在这里玩耍,被咬得混身是疙瘩,回家母亲问,你们去哪儿了?答曰:玛卡蒂。于是玛卡蒂就成了这里地名,沿用下来。二战时,美军为收复菲律宾,在此与日军激战,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为感谢美军收复菲律宾,战后菲政府在此划地385亩,赠予美国,辟为美军陵园。
这块风水宝地,位于丘陵顶端,绿草如茵,花树繁茂。在陵园中心的山丘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四周,则是排列如阵的17000个雪白的十字架。十字架用意大利高级石料制成,每个代表一个阵亡的美军官兵。有的顶端是六角形,表明战死者是犹太人。战后美军已将阵亡官兵遗体火化,骨灰运回本土,十字架下没有遗骸,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教堂边有一个白色走廊,入口处墙上刻着几幅作战地图,红蓝箭头交错纵横,标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态势。两侧是百叶窗状耸立的巨石,上刻37000多名美军的姓名。
墓地宁静、安详、肃穆,至今仍由美军管理,进入时要查验证件。美国对为国、为和平、为正义捐躯者是由衷敬重的,所以在他们流过血的土地上,为他们修建了漂亮的坟墓,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并叫后人记住他们的名字,来此凭吊。
中国也有许多烈士陵园,纪念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志士仁人,英雄烈士。记得在故乡读书时,每年清明,学校都组织师生,带上扫除工具,到城东的烈士陵园祭扫。陵园坐落在一片榆树林中,整齐排列着几十个水泥坟冢。正中有一座纪念碑,上面是一颗红五星。听老人讲,这些烈士,都是日本投降时来东北的八路军官兵,驻守在县城,后因当地反动势力政变劫营而牺牲,大都是南方人,却长眠在北国大地。
祭扫时,列队默哀,由各界代表宣读祭文,鸣放鞭炮或由县武装部官兵鸣枪。一时间,手枪、冲锋枪、机枪齐射,爆竹声声,硝烟
弥漫,如同战场。之后是铲除杂草,打扫墓地,洒上清水。
当年,人们敬重烈士,视如亲人,清明祭扫,寄托哀思。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当年的肃穆庄严,如在目下。而今那座并不辉煌的陵园还在吗?还有人去祭扫吗?还像当年那样,擦拭墓碑,打扫得干干净净吗?不得而知。但却不时从媒体上看到在烈士陵园开冷餐会、展销会,修建娱乐城,甚至色情揽客……简直是匪夷所思,无奇不有。
倘若先烈有知,他们会惊诧,会震怒,会呐喊,会悲哀……
2007年4月26日
警察与保安
马尼拉的饭店宾馆和大型商场,都有保安站在门口进行安检,与登机不同的是,只查身体和随身携带品,不看护照身份证。保安身着黑色制服,配枪,样子与警察差不多。开始我以为是警察,到处设岗盘查,后来朋友告诉我,是保安。我说保安也有枪?他说对,都有枪。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菲政局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一会儿爆炸,一会儿绑架,一会儿斩首,天无宁日。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影响甚大。在马尼拉市内参观公共设施时,如文化大厦、国际会议中心、椰宫、艺术剧场,几乎都是马科斯时代的建筑,未见新的设施。朋友们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人心惶惶,经济发展缓慢,乏善可陈。
那天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坐蔡博士的宝马车。他路不熟,不断打电话询问,还是找不着,不知不觉进入了禁行区。刚开出不到五百米,一个警察骑着摩托响着警笛追上来。蔡博士把车停在路边,警察过来要他的驾照。他们用菲语对话,不知说什么,想必是蔡博士申诉理由吧?那个警察很年轻,大概二十多岁,脸黑黑的,大热天,全副武装,戴着头盔。蔡博士塞给他一百比索,但他用手推回,看样子是要蔡到警署理论。蔡博士不断地说着什么,又把二百比索塞给他,他半推半就,终于收下,还回驾驶证,并告诉怎样走。蔡博士说,如果到警署去,要罚两千,还要费不少时间磨牙,不如给他点钱省事。蔡博士动作娴熟,看样子已不是“初犯”。二百比索,相当于四美元吧,就把事了了。权力和金钱的交换,如此简单。当然,这是鸡毛蒜皮,蝇头小利,本不足道。
记得有一次在日本东京,一个同学开车来看我,车停错了地方,警察非常客气,但钱却照罚不误,想私了,门儿也没有。
法律这东西,一旦可通融,就是一张废纸。菲律宾的保安和警察,配备枪械,威风凛凛,所承担的责任,也大体相同,但保安似乎没有执法权,可能没有灰色收入。倘若保安也可买通,与恐怖分子沆瀣一气,也就无安可言矣!
2007年5月27日
大雅台的烟雾
大雅台位于吕宋岛凯特维特省,距马尼拉56公里,海拔700公尺,是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天气晴朗时,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巴拉湾和马尼拉湾,而著名的塔尔湖,如闪亮的蓝绸,飘荡在眼前。这个湖是火山口,长20公里,宽15公里,1911年喷发时形成,1968年和1970年又两次喷发。在塔尔湖中间,有个甲鱼状的小岛,名为塔尔火山,而岛的中心还有一个小湖,湖中亦有小岛。山中有湖,湖中有山,山湖环绕,层层叠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塔尔湖的神奇。
大雅台四周,山青水碧,凉爽宜人。明丽的阳光下,水光潋滟,熠熠生辉,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山坡上,在绿树红花间,有别墅、游泳池、娱乐场和高尔夫球场。山下,小桥流水,山野风光。片片稻田,有的在插秧,有的在扬花抽穗,有的在收割。这里雨水充沛,天气炎热,农家可以不断播种、收割。
汽车拐入山坳时,股股浓烟扑面而来。以为是农家失火,但走近一看,是在田间焚烧稻草,滚滚烟雾,淹没了仙境般的青山绿水,可悲可叹。记得几年前到河南旅行,乘车从洛阳到郑州,正是麦收季节,农民烧麦秆,公路两侧,家家点火,处处冒烟,中原大地,烟火弥漫,遮天蔽日,呛得人睁不开眼睛。没想到这一景象,在这仙境般的大雅台又遇到了。
农民焚烧稻草麦秸,也是无奈,留下无用,且无处堆放,一把火烧掉,可以肥田。然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是多收几把稻谷就能补偿的。有那么多官员、专家、学者,不能帮助农民想出一些处理秸秆的好办法吗?
从青山绿水中归来,蓦然落人烟雾,清亮的心境荡然无存,顿时生出几分忧虑和惋惜……
2007年5月28日
修路、堵车、游行
马尼拉王城内,处处挖沟修路,使本不宽阔的马路,变成了只可步行的羊肠小道,来往车辆,如僵死的巨蟒,陈尸炎炎烈日之下。
那天去菲华商联开会,车堵在路上,寸步难行,只好下车顶着烈日步行到会场,汗流浃背。我抱怨说,怎么处处开膛破肚,遍地开花,不能分批分期施工,缓解一下交通的压力吗?菲华朋友苦笑道:年底不是要选举吗,当政者不知是否能连任,手里的钱没花完,一不想留给后任,二想搞点形象工程,装潢门面,捞点选票,一举两得,他才不管你老百姓死活呢!噢,原来如此。该死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不仅中国有,这里也有,看来是一些为政者的通病。
从碧瑶回马尼拉时,司机不走大路,在杂乱无章的小胡同里东拐西绕。开始我以为是抄近路,但见他远远看到警察就落荒而逃,觉得不对劲儿,一问才知道,怕警察看到他的车号。马尼拉交通不畅,堵车塞车严重,怨声载道。当局为了缓解交通,出台了单号双号行车规则。去碧瑶那天,是2月12日,我们乘坐的那辆车可以行驶,而回来是2月13日,那辆车停驶。可是,车在外地,不能不归,所以司机就和警察玩起了老鼠与猫的游戏。
我们坐在车里,七拐八拐,晕头转向,终于到了柯先生的女儿家。老柯女儿住着一栋宫殿般的大房子,家里有三个女佣。本来有个不小的院子栽树种花,但甬道上停着好几辆车,变成了停车场。我说你女儿女婿外孙女,总共三口人,怎么有这么多车?老柯说,他们必须天天上班,处理商务,为保证每天用车,每人都有两辆。我想,如果有车族家家如此,缓解交通则成了泡影,而卖车的会偷着乐。
休息片刻,换了辆车,这回司机不用钻胡同了,大摇大摆上了路。但马路上,人潮汹涌,数百人举着旗帜,打着横幅,高呼反对美帝,反对修宪等口号,占据半边马路。他们都很年轻,看样子也就二十多岁,有的背着书包,有的边走边聊,面容平和,举止斯文。与其说是游行示威,不如说是集体散步。队伍赶往一个广场,那里已聚集近千人,一个人在上面讲演,下面呼口号。不知他们是什么政党,什么组织,为何示威游行?
过了广场,路况好些,我们乘坐的这辆车,终于从走走停停、前呼后拥、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中逃脱出来,向饭店驶去。
如今国际大都市的交通,已
能、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坚持了下来,断断续续地写啊,写我的人生,生命和爱,写出我内心对事务的感应,哪怕它不是什么深奥精湛之作,但它是从我心里流出来的。对于写诗,我没有什么理论,我只知道它的美妙和耐人寻味。用简易的语言缔造出一个多层次的意象,给人深刻的省思,让诗人和读诗的人进入更广更深的思维境界。”
他说:“菲律宾是商业社会,文学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当阔佬知道你是诗人时,虽然会彬彬有礼地与你握手,寒暄说久仰大名之类的话,但他心里肯定是鄙夷的嘲笑——穷酸文人,干点什么不好,写什么鸟诗?不是我尖酸刻薄,神经过敏,看看他们的眼睛,我就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藏是藏不住的。”然而,几十年来,他不顾周围的冷眼,一直在商业、文学两条路上奔波,乐此不疲,自强不息。
参观菲华博物馆时,有一位个子不高、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走过来,自我介绍说叫云鹤,是中国作协会员。说着拿出了会员证给我们看,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会员证为蓝皮,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发的,上有编号88年02373。他说前几年交过会费,现在不知还交不交,怎样联系等。我有些惊异,因为作协一般不发展海外会员。
我想,现在的海外会员,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在国内入会,后到海外定居;二是某一时期曾回国工作,加入作协。他虽生于菲律宾,长于菲律宾,但经常到北京、厦门、福州、广州、成都、吉林、沈阳等地参加文学活动,想必是那时经人介绍加入的。他把中国作协会员证带在身上,把证件号码郑重地印在名片上,加在文学小传里,可见这个蓝色小本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和重量。
云鹤,本名蓝廷骏,生于菲律宾马尼拉。17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忧郁的五线谱》,以后又出版了《秋天里的春天》《盗虹的人》《蓝尘》《野生植物》《诗影交辉》等。他的诗,有英、德、西班牙、葡萄牙、菲律宾等多种文字译本,被韩国、印度、美国、西班牙等国编入世界名诗选中。国内诗坛对他也并不陌生,晓雪、李元洛、王若谷、潘亚暾、陈慧瑛等都评论过他的诗。
他现为菲律宾《世界日报》副刊主编,菲律宾资贸发展公司副董事长。他送我一本中英双语诗选《云鹤诗100首》。我以为诗如其名,有闲云野鹤的超凡脱俗,但翻开诗集,抒情、唯美、现代、智慧、忧郁、孤独,扑面而来……
我也莫名其妙地忧郁起来。
2007年6月5日
全文2008年11月11日修改
责任编校逯庚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