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国的短篇小说作家们

时间:2023/11/9 作者: 作家 热度: 13348
杨向荣

  9、安·贝蒂

  (Ann Beattie,1947~)

  安·贝蒂生于1947年,在华盛顿长大,1969年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后又在康涅狄格大学读研究生,先后在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教书。贝蒂进入成熟期的60年代,社会开始急剧发生变化和动荡。她的小说里充满了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符号的人物:吸毒、留长发、懒散、嬉皮,很多人的名字叫萨姆、格丽芬、马克、米洛、艾米和露易莎。70年代后,各个层面和阶级的幻灭感开始浮现。在公共领域,贝蒂那一代人的政治理想随着尼克松的执政和共和党的长期执政(其间仅被吉米,卡特的一个总统任期所打断)而被击碎。在私人世界,这样一个现实开始明朗起来:爱的自由已经没有。

  70年代中期,后现代派作家们,诸如唐纳德·巴塞尔姆、约翰·巴思、约翰·霍克斯受到严肃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但是,如果把如此众多的作家,如此不同的风格可以称为一场运动的话,后现代派运动至少已经逐渐枯竭。贝蒂带着一种新颖的小说类型出场了,并且很快就贴上“极简主义”的标签,最初,极简主义这个术语主要在塑料艺术中使用,描述那种在较大的动能中以小空间为要素的作品。后来这一概念与小说创作方法联系起来,被归入这一流派的作家除了贝蒂,还有雷蒙德·卡佛、玛丽·罗宾逊、托拜厄斯·沃尔夫和加拿大的艾丽丝·芒罗。艺术极简主义的倡导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空间概念,他们将其视为“自由”的媒介,与意图无关。这个概念移植到文学领域后,评论家把一篇小说中的缄默和省略当做一种“自由”要素。小说的意义因此蕴含在弦外之音中,像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那样。通过对缄默和省略的巧妙运用,极简主义作家反而借此来强化他们想表达的东西。意义从间接中产生,又从间接中获得力量。海明威和贝克特都对贝蒂的写作产生过影响。贝蒂非常倚重对话描写,很少使用“他说”这种方式来划分一句话。她重视对话内容的锤炼,写得机智聪明,而且又不直接道出,总是含蓄地藏一手,留出空白和省略,让给读者在阅读时去填充,同时,呈现在表面的内容和文字也颇具贝蒂式的机智,没有直白讲出来的东西往往显得更加重要。典型的贝蒂的小说一般都会设置某个顿悟的瞬间,在这个瞬间,会出现一个具有总括意义的画面,它集中渗透了此前经历的各种紧张,最后形成一个结晶,最后一切都因此而释然。

  1976年,贝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扭曲》发表,与此同时,第一部长篇小说《冬天的寒冷景色》出版。这两部作品的同时面世发出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安,贝蒂来了。其实,读者早就通过《纽约人》杂志熟悉她了,她的短篇小说经常发表在这份刊物上,《扭曲》选收了《矮子屋》《狼之梦》《佛蒙特》《马歇尔家的狗》《维克多,布鲁》等重要小说,可谓1970年代的启蒙书。如贝蒂所说,这个时期的人喜欢“把60年代梦幻化和浪漫化”,同样,她的人物也喜欢对这个时代进行这种不切实际的处理,他们仿佛生活在一场梦中,想象中上个十年比眼下这个时代更加有趣和真实,在这部小说集中,贝蒂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爱情和亲情进行了研究和表现。她的人物几乎处处都想超越糟糕的婚姻或者失败的恋爱事件的拘束,寻求某种解脱。在《停车场》中,贝蒂描写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跟一个叫吉姆的男人的婚姻关系,她觉得自己的婚姻(在小说中用一个黑暗的四边形的停车场来象征)枯燥乏味而又刻板。这个女人终于找到走出婚姻的出口,她跟一个男人在停车场偶然相遇后,两个人就去一家汽车旅馆偷情,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并不让人满意,这往往是贝蒂主人公的宿命。

  1978年,贝蒂的第二部短篇集《秘密与意外》发表,收入了作者最精彩的几篇小说,如《朋友们》《草坪上的派对》《秘密与意外》《周末》《一只维京风暴鸟》。此时的贝蒂已经把那种冷静、明察秋毫、克制的风格经营得臻于完美。比如在《草坪上的派对》中那位叙述者说:“班克斯来了,天暗下来时,他坐在我旁边。我看着草坪那边的丹尼勒。她围一条红色披巾,紧紧地裹在肩膀上。她显得既憔悴又优雅,我父亲已经喝了整整一下午的酒。”我们从这几句话中不难看出,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忽然中断,本该继续深究之处断然过渡到另外的对象和事物上。这正是贝蒂从一种感觉向另外一种感觉状态迅速转移时的思维模式。贝蒂自始至终最常关注的是那些不善表现或者喜欢自嘲的人物。这种人物也常常是其小说的叙述者。这种写法有时让评论家们把叙述者的意思误读为贝蒂本人的想法,错失了对渗透在作品中的反讽味道的体会。贝蒂有时还描写主人公对并不存在的过去的疯狂渴望。《一只维京风暴鸟》中的尼克经常梦到他跟从前的情人凯伦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凯伦把那只洁白的风暴鸟放进林肯隧道,那是一只从天线飞起的纸折的彩色汽船。贝蒂用一句非常精致的话这样写到尼克:“多年以后,他去寻找那条他们一起走过的路,但却没有找到。”这句话也许可以作为整个这部小说集的总结。

  1982年,贝蒂发表了第三部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屋宇》,这里描写的人物也许已经稍微年长一些了,但是却不见得更聪慧,也不见得更容易撞上幸福。弗洛伊德曾暗示,房子是灵魂的象征,读者从这部更加诗意和感情更为幽深的集子中感觉到的是,贝蒂凝望着她的灵魂们在自怜、自爱、宠爱中燃烧。她的小说技巧从来都是新意迭出,犹如中国套盒,其中套压着一层又一层故事。这些小说中还不时流露出宿命论的色彩,“将来会发生什么事谁也挡不住”,而智慧不过是学习如何应对,学习优雅地、艺术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残酷打击。

  1986年,贝蒂的第四部短篇集《你会在这里找到我》出版,在这部集子里,贝蒂对题材的驾驭能力日益炉火纯青。这时,她的人物开始出现了对尘世的厌倦,他们无奈地接受了小世界里的生活。这些人物几乎全部出自中产阶级上层社会。他们生活条件不错,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始终摆脱不掉一种说不清的失落感。

  1991年。贝蒂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选集《什么是我的》。这本集子可谓作者有意对自己近二十年的短篇小说创作成果进行总结:把属于我的留下。该书收集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在这部选集中,贝蒂表现出对既让人着迷,又让人震撼的现实生活的洞察力,不愧是这个时代精神世界的记录者。

  到了90年代后期,贝蒂小说中的主人公开始进入调整期,她的语言依然保持了轻柔、机智和想象力的锋锐,但是由于主人公试图在更宏大的宇宙坐标中给出自己的定位,试图确定当他们在应对家庭秘密、疾病的悲剧、不忠、无谓的争执、毁灭了好姻缘的无法解释的欲望时,这种思想深度的拓展使得贝蒂晚近的小说具有更加深长的意蕴。总之,贝蒂似乎想提供出一份自己那个时代人

  物的心灵史。

  10、索尔·贝娄

  (Saul Bellow,1915~2006)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最知名的作家,以长篇小说最为出色。这些充满智性和语言魅力、喜剧天才、富有想象力的技巧的作品使他赢得了大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喝彩与好评,荣获197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俄罗斯犹太移民家庭,9岁时举家迁往美国芝加哥。在他们家里,英语、法语、意第绪语都有人说或者阅读。在芝加哥大学待了两年后,贝娄又转到西北大学,1937年毕业,获人类学和社会学学位,接着又赴威斯康星大学读研究生,但很快又辍学专事文学创作。为了养活自己,他又打了些零工,在芝加哥一所师范学校教了四年书,第二次大战期间,他曾短期服役。做过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此后,他的生活基本上分为写作和教学两部分。

  他的杰出成就主要在长篇创作上,但是经常不忘在长篇创作的间歇写一些短篇。无论长短,他的叙述基本上是戏剧性的,描写那些最终导致主人公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艰辛的自我探索。他那强劲的声音充满了自我反思和嘲讽的意味,往往带着讽刺和斥责的语调,而这些可以从那些内心独白、对话和散漫的点评中听得出来。它嘲笑膨胀的自我,华丽浅薄的说话人,他的主张和分析。他的忧伤和欢乐,贝娄最早发表的小说《两个早晨的独白》(1941年)揭示了一个在等待和真诚地希望被召去参军的失业青年的内心苦恼,这种描写等待的题材后来又写进他的第一部长篇《晃来晃去的人》。这类主题和人物在后来的作品中又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过。主人公约瑟夫反复质问:“一个善良的人该如何生活,该干些什么呢?”这种道德追问或者重复出现或者通过暗示,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生涯。当约瑟夫最终应征入伍后,他伤感地总结说:“我独自一人什么都做不好。”贝娄后来写的很多人物都有这样的想法。

  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贝娄发表了不少短篇,有的是从他的著名长篇《奥吉·马奇历险记》中抽取出来,有的后来又被他拆散融化到长篇中。《杜拉》可谓弗洛伊德《少女杜拉的故事》的翻版,表达的思想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屡有再现。他试图说只有通过彼此的真正欣赏和相处,人们才能确认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做父亲》把关于父性的机智思考和有关金钱的纠缠不清的感觉交织在一起。小说的主人公罗吉是一个年轻的化学研究人员,财力负担很重,梦想通过人王合成蛋白来致富。与此同时,他那位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工作的美丽女友乔娜却正在无拘无束地花着他的钱。一天,他在地铁里发现身边坐着一个衣冠楚楚的乘客,挺像他厌恶的乔娜的父亲。他想,再过40年,乔娜的儿子或许就像这位四等男人。他感到既恐惧又厌恶,考虑从这种关系和失败的命运中抽身而出。但乔娜却很关心他,坚持给他洗头发。当罗吉感觉到乔娜充满爱抚的手指和温暖的流水时,愤怒烟消云散,一股爱的暖流从身上涌过。《贡扎戈手稿》进行的是另外一种研究,得出了偏激和片面的结论。小说标题模仿亨利·詹姆斯的《阿朋斯文稿》,描写年轻学者克拉伦斯·费勒去西班牙寻找一个不知名的已故诗人未曾发表的诗歌。费勒希望借把贡扎戈的诗歌公布于世来总结自己的生活。这次寻找最终失败,表明了人类关系的不牢靠,并且暗示诗人,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对人类普遍抱有的崇高期望的最终幻灭。《告别黄屋》对身份和意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描写了一个孤独的老妇人晚年的遭遇和感受。作者用荒原中的黄屋来象征女主人公一生的空虚及其卑微愿望的虚幻。

  贝娄在60年代中期发表的几篇著名小说都跟回忆有关。《老规矩》探讨了他心爱的主题:能够改变性格并丰富人生的记忆的力量,主攻“遗传化学”的著名基因专家萨缪尔·布劳恩博士经常回忆自己跟两个亲戚之间的争执,种种回忆不仅促使他反思传统犹太性(老规矩)中的伦理和精神价值,同时还反思了自己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曾经排斥的犹太人对爱和友情的感觉。小说分析了融合的代价,追索了这位美国出生的叙述者被长期压抑的对亲人的记忆重新唤醒后的生命力。《莫斯比的回忆》的核心仍然是回忆,小说中的主人公普林斯顿大学原政治理论教授威利斯,莫斯比,意识到自己一生犯了很多严重的错误,但是他既不斤斤计较地悔恨,又没有丝毫道德挫折的沮丧。他想把自己的回忆塑造成一部现代知识分子史,他决定用幽默的方式来摒弃自己的种种凄凄切切的想法。

  1978年,贝娄发表了受到高度赞扬的《银碟》,他又开始写起自己的拿手题材:父子之间理不清的情感联系。父亲的死去让伍迪‘塞尔斯特开始沉思这位古怪的老人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父亲常常给这个家带来各种麻烦,有一次甚至偷了一只银碟,最后却让儿子承受谴责。伍迪试图理清自己对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不可动摇的热情,他不仅抓住父子关系中的深层内容,而且抓住了家庭亲情的救赎性力量,

  上个世纪80年代,贝娄屡有出色的中短篇小说问世。《口没遮拦的人》(1982)再次把笔触伸向自我同情和自我省察的知识分子。退休音乐史教授兼著名作曲家肖马特因税务问题跟美国政府发生麻烦,准备流亡加拿大生活,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与其说被金钱磨钝,还不如说被他不能保持沉默的激烈辱骂磨钝,这篇小说相当于一封致歉信,道歉对象是35年前被肖马特冒犯过的大学图书馆馆员,他认为这次冒犯毁了这位无辜女士的一生。事实上,贝娄想借这篇小说来思考美国道德和文化价值中存在的固有矛盾。《你今天过得怎么样》(1984)似乎想暗示:艺术能够给现代人提供最好的整合超越反应的手段。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年事渐高的评论家和社会哲学家,虽然脑力尚佳,但肉体的疾病让他感觉自己时日已经不多。他怀疑存在超越纯粹物质的普遍理念,但是艺术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也不见得总令人满意,这位教授和他的情人乘坐的飞机遇到一场暴风雨,死亡在即,情人恳求教授说一句爱她的话,可教授却拒绝了。这位有夫之妇在这种充满风险又不名誉的生活中没有得到多少情感的报偿,《亲戚们》(1984)是他写得最自我、感情最深挚的小说之一,在这里,贝娄借主人公表达了对集体和个人纽带关系的弱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众和个人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的关注。主人公跟作者一样,对当今社会道德和精神标准的日益衰败深感沮丧。

  贝娄在75岁到80多岁这段时间又发表了三部中篇;《窃贼》(1989)、《贝拉罗萨关系》(1989)、《真实》(1997),以及两个著名的短篇《记住我这件事》(1990)、《在圣劳斯河畔》(1995),这些小说探索了性和死亡交织难分的思想以及家庭关系的本质。80岁高龄的贝娄还在思考着犹太移民和他们

  的孩子在新大陆所经历的社会和道德上的挣扎,这种挣扎从来都是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关注的主题,仔细阅读贝娄的短篇小说会发现,这些作品不仅是他的长篇小说的延伸,同时又是他对20世纪美国生活充满探索精神的整体描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11、吉娜·伯雷奥尔特

  (Gina Berriault,1926~)

  吉娜·伯雷奥尔特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长滩,为了摆脱贫寒的家境,童年时代发愤读书。母亲是瞎子,父亲是自由作家,家里有一台打字机,伯雷奥尔特很快就开始敲起键来,把自己读过的喜爱作家的作品中的段落打印出来。她梦想有朝一日写出那么漂亮的文字。进入青春期后,她开始动手自己写小说并向杂志投稿,希望能够卖掉一篇挣笔钱来补贴一下艰难的家庭。编辑给她寄来了鼓励信,却拒绝发表作品。编辑的兴趣倒是增强了她的自信,她继续写下去。高中毕业后,她没有继续求学,坚信如果一个人有真正的写作冲动,是不会在乎学术训练的,她是有写作冲动的。伯雷奧尔特在40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写出一部剧本、四部长篇、三本短篇小说集。最近的一部集子《床上的女人》获福克纳笔会和国家批评界奖。她现在旧金山大学教创作。

  吉娜·伯雷奥尔特的小说往往都经过一番辛苦的打磨,语言省俭,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思索角度新颖。她的几部长篇小说对核战争、自杀、乱伦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关系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思考。但是,伯雷奥尔特的短篇小说给她赢得了最多的关注和赞美。

  她的短篇一直都深获同行钦佩,主要有三个备受赞誉的集子:《情人及其他故事》(1965)、《憧憬的有限激情》(1982)、《床上的女人》(1997)。她的短篇对平民大众中那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人群的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契诃夫小说主人公的标志性的绝望感也深深地弥漫在吉娜·伯雷奥尔特创造的那种主人公身上。《床上的女人》的表现非常精彩。她在这个集子的小说中对什么是女人以及女人们如何变老和枯萎进行了深刻感人的描写。她的精确描写传达出明确的日常氛围,给读者感觉作者好像是一个偷听别人谈话的高手。如果说吉娜的小说有什么局限,这种局限不过是读者不能超越那种表面上的普通性。她可能会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景致中。但笔下的人物却梦想着远方,那种描写失败的主题在她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但伯雷奥尔特是以令人难忘和揪心的笔触写出自己的沉思的。

  12、多丽丝·贝茨

  (Doris Betts,1932~)

  多丽丝·贝茨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现在依然生活在那里的一家农场,她一生获过各种文学奖,还发表了大量关于南方文学的论著。她具有很深的宗教感,但不是对宗教教条和教义的膜拜,而是喜欢利用小说思考重大的问题,比如善恶、生死以及人类如何在宇宙中寻找意义,她的早期作品喜欢探究一些哲学问题。她的小说主要处理的是时间和不朽、儿童和成人的个性塑造、家庭成员和种族之间的关系以及爱情以及成长的多重可能,她的人物多为工人阶层和怪诞角色。短篇小说写作让她磨练出更为复杂微妙、多层次的讲故事的风格。

  贝茨的第一部短篇集《温柔的反叛及其他故事》(1954),由12个人物故事组成,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温和地反叛那种弱化或者不肯承认个人尊严的家庭纽带。这些小说犹如很多部望远镜,它们对人的感觉和心灵的真实状态通过聚焦、微调、放大等手段进行观照,最终要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弱点何其脆弱,同样,我们的美德又何其坚韧。一种人道和博爱的精神隐约贯穿各个篇章。

  1966年,贝茨发表了第二部短篇集《天文学家及其他故事》,包括7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所有的故事背景都在北卡罗莱纳州的某个小镇。开篇小说《香草屋的间谍》描写了一个叫多丽丝的8岁女孩,孤单却富有想象力,渴望被别人注意和记住,她相信纳粹正在秘密地逼近一幢废弃的大楼,而且已经发现了正在探险的她。标题小说被公认为中篇杰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写了一位名叫比姆的纺织厂工人,退休后既没有亲友来往又没有人生计划,开始喜欢上天文学。这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角色,妻子已经死去12年。自从他把一间屋子租给一对未婚情人后。自己孤独的生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由于他忽然对天文学感起兴趣,由于那台家用望远镜,由于他对艾娃的爱日益加深,而后者让他用望远镜看到了邻居们更加广阔的生活世界,比姆先生开始把世俗生活与天文世界联系起来。当艾娃做了流产,并且自责扼杀了一个未出生孩子的生命时,比姆悉心安抚她,批评她等到发生了麻烦时才想起求助上帝。艾娃重新回到丈夫和孩子们身边时,比姆开始反省自己在没有成为天文学家之前的那些日子的各种错误,很多事情他需要得到宽恕:他冷落妻子,控制孩子,不相信上帝。他对早年循规蹈矩生活的反叛打开了一个求知、与他人关系以及对隐藏在“星星之上”的某种东西的信仰的新世界。

  第三部集子《南方荒野之兽》(1973)共收9个短篇,在这部集子里,贝茨描写人物包括怪诞人物的技艺已臻于炉火纯青之境。这些人物继续在寻找有意义的身份和在南方荒野中与他人的满意关系,而所谓的荒野则由于自然的优美和对个人与宇宙之间可能的精神联系的敏感而变得柔和起来。其中的《奥维莱特》被改编拍成美国短篇小说系列短片电影的内容,获得了1982年度的学院奖。这篇小说把奧维莱特从故乡山村乘巴士前往大城市图萨途中的情景写得既幽默又怪诞。作者让读者随着奥维莱特在笔记本上记下她对旅途所见人与风景的怪异观察来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贝茨笔下的这些人物试图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找自我何其艰难,试图取得一种有意义的身份确认也许是徒劳的,她转而通过建立与宇宙的精神联系来给自己的角色附加一种自我意识。她的短篇小说有一种南方文学中的地方主义始终渴望的潜质:利用地方性手段实现普遍性目标。

  责任编校逯庚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