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矿业领域,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来自古城扬州的一代矿师朱瑞徵。朱瑞徵矿业知识渊博,才能出众。在一次与“洋教头”的较量中,以出色的才华和睿智的表现,打败了高傲的洋人,令其狼狈不堪,为国人扬眉吐气;他用一颗滚烫火热的心,去关心每一个矿工,给工人带去阳光和温暖,不是亲人胜过亲人。他不愧是中国矿业界的领军人物,普通矿工的知心朋友。矿工们都尊称他为“咱们的朱矿师!”
少年立志? 成绩优异
1882年,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古城扬州郊区泰安乡焦家庄,一声啼哭打破了乡村的寂静。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来到人世间。他就是朱瑞徵。
朱瑞徵从小喜欢捞鱼摸虾,与小伙伴爬树逮鸟蛋,捉知了,躲迷藏,下河游泳打水仗,度过了快乐无邪的孩童时代。
当背上书包,在明亮的教室上课时,他感到非常新鲜,学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了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多彩的世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感到有趣、好奇和冲动。读书让他长见识,长知识,他将读书当作最心仪的事情,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成绩一路攀升,上小学时是优等生,上中学时出类拔萃,在民风淳朴的乡间,他成为一位知书达理、晓明大义的时代青年。
朱瑞徵天资聪慧,智力超群。但面对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国家,他忧心如焚。他深知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但仍决心苦读钻研,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变世界。“知识改变命运,改变人生”这句至理名言,让他得益匪浅,这也成为他读书的动力。
无数个夜晚,朱瑞徵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功夫不负苦心人。1911年,朱瑞徵参加全国大学生会考,取得了最优等奖的荣誉,乡亲们为他祝贺,为他骄傲。他决定要报考一个专业学校,用学到的知识去报效祖国和人民。思来想去,当时只有20岁的他报考了江南高等实业学校,用实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在这里学习了4年的矿业知识。通过学习,他知道了地大物博的中国,蕴藏了无数个矿藏:煤矿、铅矿、锡矿、铜矿、铁矿、金矿等等,这些矿藏被发现、开采,没有知识和科学技术是不行的。4年的专业知识学习,让他成为品学兼优又知晓矿业的有用人才。
技艺斐然? 洋人叹服
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在班上名列前茅。学校十分看重他,校长决定让他留校当老师。这在毕业班是一种特殊礼遇,也是所有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机会。
虽然当教师可以培养更多的矿业人才,但朱瑞徵更渴望去矿区工作,那里是矿业的最前线,也是实现他实业救国理想的地方。当时全国多个矿业奇缺这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有时不得不用高薪聘请外国人打理。
正巧,江西萍乡煤矿向他伸出橄榄枝,请他担任萍乡矿业副工程师及英文秘书。不久,一家更大的公司向他招手——中兴矿业公司聘他担任矿业副矿师。这个职位在当时来讲,是最高的奖赏和任职。而矿师则是用高薪聘请的一名德国专家高夫曼。
这位德国人长得高高大大,黄头发绿眼睛。他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在他眼里只有日尔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看不起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对朱瑞徵也同样不屑一顾。可朱瑞徵并不理会这个傲视群雄的德国人,踏踏实实凭技术干活。
一次,矿上勘探到一处丰富的煤矿,极具开采价值。但细心的朱瑞徵经过一再观察和反复论证,以无可辩驳的科学理由断定,此矿不宜直接开采。如开采,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否则必定会引发瓦斯爆炸和严重的水灾。事关人命,他主动向矿师高夫曼讲明利害关系。这个高傲的德国人表面接受,心里却相当反感。
高夫曼固执地认为,副矿师的结论不一定对,但自己又拿不出反对的理由和科学根据。为了显示洋人的能耐和水平,高夫曼竟然违背科学,作出了草率而令人无比痛心的决定。
一次他趁朱瑞徵出差外地的机会,下令矿工开矿。矿区的董事长朱启钤有些大惑不解:“朱矿师已探晓该矿暂时不能开采,当时你也是同意的。如果出现严重后果,怎么办?”
“我是总矿师,一切听我的,出了事故,我负全责!”高夫曼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结果,灾难性的重大事故骤然爆发!
瓦斯爆炸,煤井垮塌,深水如注倾泻,400多名无辜的矿工无法逃生,有的被炸死,有的被淹没,死伤致残者不计其数。矿工的亲人闻讯,个个嚎啕大哭,哭声响彻整个矿区,高夫曼吓得躲了起來,他无脸面对死去的矿工和他们的亲人。
待朱瑞徵办完公事,匆匆赶回矿区时,面对凄惨的场面,他捶胸顿足,泪如泉涌,仰天长啸:“矿工兄弟,对不住了。”
处理善后事宜时,矿区花了大量的钱,赔偿死者及致残矿工抚恤金。此外,矿区还要重新整顿修复。在这次重大事故的总结大会上,高夫曼作了深刻沉痛的检讨,并主动提出辞职,他建议,朱瑞徵完全有能力接任他的职务。当朱董事长要求朱瑞徵发言时,朱瑞徵说:“本来我不想发言,因为我心里还悼念着死去的矿工兄弟,心情特别沉重。今天,我只说两句话:‘尊重科学,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巨额财富;违背科学,只能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这两句话送给高夫曼先生。”朱瑞徵的这两句“温情告诫”,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深刻而隽永的人生哲理。在场人员听了无不点头赞许,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自负的高夫曼终于低下高傲的头,不得不佩服这位不平凡的中国矿业专家。
之后,朱瑞徵不仅荣升为总矿师,还被任命为副经理监察人,主持日常矿务主管技术工作,成为矿界年富力强的专家。
经过重新整顿后的中兴公司,焕发了勃勃生机。1924年公司从每日生产500吨猛增为日产3000吨。中兴公司如日中天。朱瑞徵功不可没,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接着淮南煤矿又聘请他为总矿师总经理。
关心矿工? 胜似亲人
生命只有一次,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每个人对此都十分珍惜。对专管技术的朱瑞徵来说,他不仅是技术上的一把手,在对待矿工的生命安全上也值得称赞和褒扬。
他将矿工当作自己的亲人,急之所急,想之所想。他深知矿工在地下深层挖煤,是个辛苦又危险的工作。一旦发生事故,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故,容不得一点粗心大意。每次,他勘察到新的煤矿,不会立刻叫工人下井,而是先亲自下去探索地质情况,摸清煤层的位置,排除危险因素。有时洞口过于狭小,他只好伏下身子吃力地匍匐前进。待他检测清楚,确保安全后,才让工人下井开采。他说:“我下去首次探测,如果有危险,死去的是我一个人,但会保证无数矿工的生命安全,这是值得的。”
事故总会发生。但如何对待事故是检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的试金石。有一次,煤矿发生井下火灾,大火很快蔓延到地面,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正值春节期间,朱瑞徵闻讯后,立刻冲向事故现场指挥灭火,他一边沉着指挥,一边不顾一切冲进火场,将受难的矿工救上来。由于接触火源太近,朱瑞徵煤气中毒。大火扑灭后,人们才发现他昏了过去,于是,赶紧将他抬到地面。经过全力抢救,方才脱离危险。他清醒后第一句话就问:“最后一位矿工兄弟有没有脱离危险,我要去救他。”在场的工人听了个个落下英雄泪,称赞他是矿工的好兄弟。
再说高夫曼引咎辞职后,在德国及其他国家的矿业担任要职,他吸取了在中国的教训,牢记朱矿师的“温情告诫”,并将之作为他立世处事的个人准则。
1936年,一代矿师朱瑞徵因积劳成疾,在家乡不幸病故。远在德国的高夫曼得知噩耗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朱瑞徵的家乡参加祭扫活动,向他的墓碑献花,并三鞠躬,以示敬重和崇拜。著名学者蔡元培闻知后,亲笔为他的遗像题名。许多政府要员、文化名人、工商业界人士均痛失其才。书赠挽联,称其功勋卓著。令人特别感动的是,当矿工知道朱矿师去世的消息后,强烈要求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上千名矿工失声痛哭,悼念朱矿师。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54岁,但他的光辉形象和事迹,永载史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吕文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