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运河与常州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6357
宋江 刘兴尧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东吴苏州望亭到中吴常州奔牛的运河(即江南运河),常州人从此开始了沿运河筑城的生活模式,汩汩流淌2000余年的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格局。因此说:因有运河,才有常州。

  大运河與古代常州

  中国人向来喜欢有山有水的生活居住环境,常州地处肥沃的太湖平原,自古有江东、江左之称,虽然山不多,但是水不缺。山水对人的性格养成乃至地域文化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宋代常州知府李余庆组织开挖了白云溪和顾塘河,并预言常州30年内出状元,后来果然出了首位状元霍端友,时间恰好30年。白云溪似笔尖,文笔塔形似笔杆,古人认为白云溪(运河支流)是出状元之地,山水蕴灵秀,白云溪边文人辈出,“半湾都是诗人屋”,共出了5位状元、7位公卿。

  江南运河的开挖,开始基于军事目的,后来才逐渐转为民生。当年吴国因“泰伯奔吴”发展来,本姓姬,和周天子同宗,吴楚虽同为诸侯国,但吴国一直在楚国的压制之下,吴楚之间征战频繁,吴王寿梦只有在楚王出征的时候才敢称王。随着周平王迁都洛阳,由西周过渡到东周,西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东周天子对诸候国的控制就弱多了,楚庄王在周天子劳军时竟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是大禹所铸,夏商周三代是政权的象征,问鼎的大小轻重,其心昭然若揭。

  东周天子暗弱,一时干戈四起。吴伐楚,旱路不但路途遥远,且车辆运输粮草有限,“劳师袭远”,因此,吴国打仗总吃亏,吴王为扭转被动局面,想到吴国水网密布,于是,把河与河连起来,修成一条运兵运粮的“运河”,坐着船行至楚国城下,不必车马劳顿,还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运河开挖不但带来军事上的好处,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稳定富庶的经济又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东西南北各地的交流与融合,为历史上多次重大的人口迁徙提供了便利。齐梁时期,常州是齐、梁两朝帝王始迁祖萧整率族定居地,乃“齐梁文化”发祥地。作为“魏晋风骨”的继承与弘扬者,齐梁两朝虽仅有80年的历史,却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文化的繁荣期。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不仅带来了海量财富,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齐梁两朝政局相对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为“齐梁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齐梁两朝统治者萧氏皇室成员对文学的爱好与推崇,为“齐梁文化”的繁盛,开风气之先。这一时期文人学者在经学、史学、文学、佛学、绘画、书法、文论等方面都有建树,涌现出一批名士大家,留下许多传世之作,造就常州文化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

  宋元以降,明清相继,常州文风兴盛,清代常州再次重现文人辈出、学派林立的文化盛况,造就了常州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常州先贤们在经学、文学、绘画、医学、方志、乐律等多方面成绩斐然,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学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常州”命名的流派。如: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毗陵六逸”“毗陵七子”为代表的毗陵诗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以费伯雄、丁甘仁等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等,为常州赢得了“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美名。

  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常州科举的鼎盛。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常州历史上一共出了9位状元(常州府状元16人),1546名进士。其中在宋代,常州府考取进士776人。宋大观三年(1109),朝廷会试天下贡士,一科300名进士中,常州府就有53名,占同榜进士的六分之一,为常州赢得了“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美誉。萧颖士、杨廷鉴、唐荆川、赵熊诏、钱维城、庄存与、庄培因、赵翼、洪亮吉等常州进士饱读诗书,治学有成。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世科第、翰林坊等一座座科举牌坊,载录了常州“科第蝉联,甲于他郡”的历史盛况,抒写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昔日荣光,激励着无数常州学子勤奋好学,奋发向上。

  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培育了无数常州本土人文学者,还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流在此流连驻足。著名诗人白居易、杜牧等为“茶山境会”盛宴创作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著名学者杨时在常州讲学18年,使常州成为由洛学向闽学过渡的桥梁与纽带;大文豪苏东坡更是赞誉“眷此邦之多君子”,最后终老常州。

  因运河而生的特殊地理位置,常州作为“三吴重镇”“中吴要辅”,从隋唐开始,就成为转运赋粮的中心。“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是常州运河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小市河(米市河)、西市河(豆市河)、篦箕巷、青果巷、西瀛里等商贸市场的繁盛,让常州经济盛况空前。明清时期,常州已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锦绣繁华之地,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毗陵驿也成为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重镇。从清末至新中国,常州一直是全国闻名的商贸重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州一跃成为中国“工业明星城”。

  大运河与当代常州

  常州现存有三条运河,分别为古运河(春秋运河)、老运河穿城而过的明清运河、新运河(新312国道旁的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主要是明清运河。

  运河对当代常州的影响巨大,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为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添光环。为打好“世遗”这个品牌,常州历经6年多修缮施工、2019年4月开街的“江南进士第一巷”——青果巷,对于常州文旅融合发展、创建旅游明星城市,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瞿秋白、张太雷、史良、盛宣怀、刘国钧、赵元任、吴祖光、吴瀛、刘海粟、周有光……运河畔的青果巷,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乃至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印记。

  运河边的常州人不但形成了“千载读书地”的崇文重教氛围,形成了季札“让国家风”的谦谦君子风骨,也形成了“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争强好胜性格。常州人“南人北性”,讲吴侬软语,却血气方刚。这些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是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交流、吴楚文化融合所致,历史上常州几次惨遭入侵者屠城,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常州人,血性和豪情一点不输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刚烈智勇,颇有楚风。常州人的主要特征是包容,历史上江阴、无锡属于常州府,所以常州人性格多面,文化多元,也是运河大动脉带来的。

  纵观常州20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运河使得常州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铸就了常州特有的多元化、包容性文化特佂。现代常州人,把包容精神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新发展理念,使包容精神经世致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从“实业之父”盛宣怀、工商巨子刘国钧到数学家华罗庚、画坛泰斗刘海粟,常州人总在不断创造“中国第一”;从社队工厂到乡镇企业,常州创造了通过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苏南模式”;从几所零散的大专院校,到常州科教城创造的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高职教育“常州模式”。包容性是常州城市精神的底色。

  大运河因常州而靓丽,常州因大运河而妖娆。

  (责任编辑:刘跃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