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暑期,我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读博,受业师邹逸麟先生委托,参与浙江大学陈桥驿先生一个项目,去山东搜集运河相关资料,同时作为《彭城晚报》特约记者,在该报开辟《踏访京杭大运河》专栏,发表路上考察见闻。8月初,我从北京一路南下,沿途经沧州、临清、聊城、德州、济宁,顺带把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等地一路跑下来,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思除了在专栏发了34篇报道外,2014年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阅读运河》一书。本文重点介绍当时在邳州及新沂的收获。
邳州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非常密切,很早以前,这里的先民们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今天的运河流域地区就发现有6000多年前的大墩子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刘林遗址、春秋时期的梁王城遗址、战国时期的九女墩古墓群等。据1988年在泇河边发掘出的距今25万年前的一对三米多长的古象牙化石,可以断定远古的邳州地区是一片森林、沼泽覆盖,河流、湖泊密布的温暖湿润的地区。汉代以后,这里逐渐开发,到了三国时期已相当发达,《三国演义》有不少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明代泇河开凿以后,这里更成为漕船必经之地而发展迅速,不过这里真正的腾飞还是在邳县治所由略显偏僻的邳城镇迁至铁路、运河交汇的运河镇以后才开始的。
需要说明的是,京杭运河在徐州有两段,一即位于微山湖西侧经龙堌、沛县、蔺家坝的不牢河,一即位于微山湖东侧出韩庄闸东行至台儿庄、在明代泇河基础上开凿的韩庄运河。韩庄运河经过台儿庄后南下入邳州,于泇口入中运河。泇口位于今邳州西北约20公里处的邳城镇,如今仅是一个不起眼的村落。
早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开始,泇口即是运河上一个重要码头,当地人习惯称其为“泇口街”。明清两代避黄行运,漕船多避开徐吕二洪经泇口入运。按当时人的信仰,凡事即问神明,行船是极有风险的事业,当然不能例外,因此,泇口街里有“七十二座船神庙”之说。在76岁的唐大爷的指点下,我们大概知道曾有过关帝庙、河神庙、龙王庙、大王庙、奶奶庙、青龙庙、火神庙、船神庙等,可惜全部被毁。
如此众多的庙宇,正反映了当时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同时,靠运河生活的人们,面对无数的危险和灾难,自然要对河神、水神顶礼膜拜。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和尉迟恭二人,此二人在别处一为武圣兼财神,一为门神,而在徐州却“兼管水事”,享受水神待遇,受到百姓加倍景仰,原因是“相传二公治水吕梁”。
土山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1460),之所以远近闻名,盖因《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的故事。公元200年,曹操、关羽曾战于土山,关公在此被困,成就了其“忠”“义”双全的美名,这里的关帝庙自然意义非凡。该庙位于土山镇街北村,是江苏现存最大的关帝庙,据原土山文化站王站长介绍,过年的时候香火极旺,香客达数千人。笔者当年到来的时候,这里正在大修,如今已颇具规模。
1910年,张秉神父(Tchang,Joseph)来土山传教,历经数年,1919年由司铎朱神父主办,至1921年,建成15间哥特式天主堂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该建筑在邳州南部地区首屈一指。抗战前期,加拿大籍神父卢克念来土山传教。
从邳州出发沿京杭运河大堤东南行40多公里,便是新沂市的窑湾镇了。窑湾历史悠久,在周代为钟吾国辖地,唐朝建隅头镇,宋代始兴,明清极盛。历史上窑湾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为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每天有上千艘船只往来经过,故有“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之誉。当时的窑湾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行人如织,常住人口达3万余人。最昌盛的时候曾有过8个省的会馆,10个省的代办,7个国家的洋人,360多家商铺,素有“小上海”之称。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漕运衰落,窑湾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笔者一行从运河大堤上下来,打听老街的位置,当地几乎无人不晓,而且无不提到这里前一段时间曾作为电影拍摄的场地。可能在他们的眼里,拍过电影才是老街的真正价值的体现。
镇政府后门出来便是老街,笔者一行首先经过百年老字号——绿豆烧酒厂门口,这里古老的建筑向我们述说着酒厂悠久的历史。早就听说过窑湾绿豆烧,相传清朝康熙年间,窑湾有家万茂酒坊,生产一种叫“老瓦缝”的绿豆酒很畅销,有口皆碑。乾隆年间,皇宫后宰门守将马从凯回家省亲,路过万茂酒坊,品过“老瓦缝”后大加赞赏,并为这个酒坊传授了皇家延年益寿的保健秘方。万茂酒坊遂按秘方加以炮制,该酒以大麦、高粱为原料,以优质特曲为酒基,配以红参、当归、砂仁、杜仲等40多味名贵中药材,并辅以冰糖、白糖等原料,配出的酒呈淡绿色,宛若绿豆汤,其味绵甜,十分爽口。乾隆品后龙颜大悦,赐名“窑湾绿豆烧”。
从酒厂南行,可以看见很多明清时代的建筑。“兴昌号”大院,是保存较好的建筑之一,它原先是个作坊,建筑格局是前店后坊,现在仍然是酱园店,以古法酿造甜油,院内几十口大缸一溜排开,上罩斗笠状缸罩,缸内盛满酱豆,中置一极为细密的竹笼,甜油自酱中沥入笼中,有人来沽便从中舀出。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年这种甜油是专门为皇上酿造的,如今,普通的游客也可以买一些带回家了。
另一处古街是中宁街,这里以商业店铺居多,街上集中了当年各省会馆、代办,如今部分明清建筑依然立在街道的兩边,略显凄凉。
据当地人介绍,小镇的南大街与北大街明显呈“S”形,构成道家的太极八卦图案。据说1668年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窑湾,建筑几乎无存,两年之后,康熙十年大赦天下,一批明朝遗老被发配到窑湾开荒,这批文化素质较高且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明朝遗老精密规划,利用窑湾S型自然河岸筑五里长街,又按八卦九宫方位建房屋。
在中国无数个古镇中,窑湾是相当低调的,近乎悲情地悬挂于骆马湖的一角,这里没有江南古镇的喧嚣,没有徽州古镇的高贵,也没有如织的游人和热闹的市井,走在窑湾老街,笔者一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窑湾所透视出来的表情,除了凄凉,就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高。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古镇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新沂市政府成立了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窑湾古镇进行全面的保护开发。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对两条古商业街的明清建筑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共修建房屋1600多间,修复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两条古街的上下水管网和强弱电入地、青石板铺路,疏通后河及护城河1000多米,修复和架设景观桥5座,完成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窑湾典当史话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文革”记忆馆、山西会馆、江西会馆、天主教堂、过街楼、界牌楼、南哨门、北门等10多个景点的建设。修复后的窑湾古镇集古韵景观、水韵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4A级景区”、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大运河网“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最受徐州市民喜爱旅游景区”等称号。古镇特产绿豆烧酒、窑湾甜油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度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4年大运河申遗保护候选名单,窑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遗憾的是,由于翻建力度太大,古镇原本厚重的沧桑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荡然无存,就像给质朴的村姑涂脂抹粉、穿金戴银后硬要把她打扮成城里人,窑湾自然也与首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擦肩而过,笔者电脑硬盘里的窑湾照片或许是“老窑湾”最后的影像。
(责任编辑:武学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