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在淮安境内的河段为淮扬运河淮安段,流经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等四区一县。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隋炀帝开凿隋唐运河,再到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淮安始终是沟通江淮、黄淮,保障运河南北通畅的一个重要通道;是南北漕运的枢纽,是河道治理的关键和总河驻节之所,历史遗存丰富,价值突出。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可以说既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又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
大运河淮安段申遗
的基础工作开展
随着大运河淮安段申遗工作的正式启动,2008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陆长苏为组长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市文广新(文物)局和财政、水利、环保、旅游、交通、规划等部门与相关县(区)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当时的市文广新(文物)局[2019年机构改革,现为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文物)局,下同]。在此基础上,淮安市文广新(文物)局成立了以一把手局长郑泽云为组长,分管局长李倩为副组长,文物处、办公室、纪检室主要负责同志为组员的申遗项目指挥领导小组,并抽调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市博物馆、市运河博物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骨干人员,专职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后因人事调整,2013年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分管副市长王红红,市文广新(文物)局项目指挥部组长调整为一把手局长杨斌。
经过市文广新(文物)局的调查摸底,全市有运河遗产涉及各类水工设施60多个,包含张福河、太平河、古黄河、盐河等多个河道;闸、坝、堰、堤、转水墩等各类水工设施;埽工、石工、砖工、木龙等多种水工技术。在中国几千年运河发展史上的大多数水工设施、水工技术在淮安都能找到实例。经国家申遗办多次遴选,最终确定大运河淮安段申遗要素为清口枢纽、总督漕运公署遗址2处遗产区,包含1段河道,即淮扬运河淮安段;5处遗产点,即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大运河淮安段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397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6289公顷,总计10268公顷。其中“清口枢纽”是为解决运河会淮穿黄的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在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技艺等方面代表了农业文明时代最高的科技价值,成为大运河申遗中阐释大运河价值的一个重要佐证;“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是现存最重要的国家级漕运管理机构遗址;总督漕运公署为明清两代管理漕运事务的最高机构,主要职能是管理全国漕运事务,以及南粮北调的筹运工作。
清口是京杭大运河与黄河、淮河的交汇点,治黄、导淮、济运、通漕、减灾等一系列工程设施构成了复杂的清口枢纽工程,加之二河、淮沭河等许多现代水利工程在此聚集,被誉为“中国水工历史博物馆”。为了给申遗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独特的佐证资料,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淮安市于2011年至2013年实施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为期3年的努力,全面掌握了清口枢纽遗址等遗产的分布范围,挖掘、揭示了天妃闸石工、惠济祠遗址、顺黄坝等关键点段的结构布局、设计原理以及地下埋藏方向,诸多被时间封存和人们忽略遗忘的运河遗存得以真实呈现。
为更加准确地诠释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点的发展历史、先进的治水理念和重要历史价值,市文广新(文物)局组织实施了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系列解读工程。一是组织实施大运河淮安段沿线重要遗产点保护与展示项目,包括清口枢纽遗产片区天妃坝遗址、惠济祠遗址、顺黄坝遗址的保护展示;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信坝和高堰段石工墙环境整治及展示;码头镇(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现为马头镇)古运河河道疏浚、岸线整治及桥梁建设等。二是在清口枢纽遗址上设立小型陈列展览,运用3D动漫等高科技手段,结合沙盘、展板,全方位展示了清口枢纽的历史由来、建设原理以及鼎盛时期的场景和保护现状,再现清口枢纽“蓄清、刷黄、治河、保运”的先进治水理念和复杂的水工技术。三是组织实施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标识系统建设,在大运河沿线相关遗产点上竖立保护标志牌和界桩。四是筹建大运河淮安段保护与管理档案中心,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历史文献、保护规划等近千份资料;同时在档案中心设置大运河淮安段遗产预警监测系统,与国家大运河预警监测系统成功对接,全天候监测大运河淮安段沿线保护管理状况。
早在2007年,淮安市就率先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社会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职进行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播。2008年举办中国第四届大运河文化节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会,深入研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目标、思路和举措,切实提升全市各级干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2012年,在淮安大运河广场举行了省级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机关、学校和社区,开展主题征文、大幅海报签名、遗存节点展牌巡展等系列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大运河申遗。挖掘整理大运河史料,申遗启动后,陆续编辑出版了《淮安里运河(名胜篇)》《淮安里运河(故事篇)》《运河之都丛书》《淮安运河文化长廊》《洪泽湖志》《百里文化长廊——洪泽湖大堤》等一批运河丛书,并印发了《淮安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宣传手册》。
淮安市运河遗产种类多样、状态复杂、价值突出,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关键节点之一,得到了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在专项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蔡武,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励小捷,以及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省文物局分管领导多次莅淮现场调研视察,对淮安运河申遗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淮安段运河遗产的重要价值和组织准备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省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
大运河淮安段申遗迎检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下,大运河淮安段申遗的迎检工作准备充分,成功接受了国际专家的现场考核。
大运河淮安段申遗迎检工作涉及水利、交通、环保、卫生督查等多个部门,以及运河沿线相邻城市之间的衔接。为做好迎接世界遗产专家来淮现场考察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大运河淮安段申遗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大运河申遗淮安段迎检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内容,落实责任单位,确定完成时间。在前期组织实施一系列大运河遗产点工程项目基础上,市政府、市文广新(文物)局对考察线路、现场讲解、时间控制、接待细节等各环节进行了多次踩点、演练和研究改进,制定了迎检路线,把淮安城市资源中最美的风景、最好的遗产点编排到迎检线路中。市文广新(文物)局提前半个月,安排专人每天到各个遗产点进行巡查,保持遗产点环境卫生、现场秩序等。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是中國大运河接受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考核的日子。ICOMOS是世界文化遗产评定的专业咨询机构,每年会派遣各路专家赴世界遗产申报地进行现场考察。因此,迎接ICOMOS国际专家现场考察,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大运河体量大、路线长,范围涉及华北及华东平原大部分地区,ICOMOS不得不派两位专家来华,从东西两条路线分别进行现场考察。ICOMOS派来的两位专家分别来自印度和韩国。A组是印度的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女士,在国家文物局陪同下,考察大运河东线;考察淮安段的B组由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唐炜副司长带队,中国文化遗产院工程所副所长张瑾负责答疑、社科院考古所金英熙作韩语翻译,一名随行人员,陪同韩国的ICOMOS国际专家姜东辰先生,5人一组考察大运河西线。B组考察路线经河南、安徽考察卫河(永济渠)、通济渠沿线后,下江苏考察淮扬运河与江南运河,最后抵达杭州与A组会合,为期11天。这是有史以来ICOMOS现场考察耗时最久、行程最长的一次。
2013年9月22日,大运河淮安段正式接受ICOMOS国际专家现场考察的日子,淮安迎检小组驱车赴安徽迎接考察小组。来淮现场考察的ICOMOS国际专家姜东辰先生,是韩国釜山庆星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教授。初见姜东辰教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衣着得体,始终保持微笑,谈笑皆点到为止。他很安静,似若有所思。初次见面让我们心里没什么底,如此精致儒雅的教授,想必对待工作亦是一丝不苟。
ICOMOS国际专家现场考察的前一天,淮安下了一场大雨,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点都在乡镇户外,虽做了充足准备,但大家的心情还是随着雨势起伏,忐忑不安。后半夜雨势渐止,经过查看,所有遗产点完好无损。这场大雨还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现场考察当天雨过天晴,姜东辰教授在考察大运河淮安段河道和遗产点时,不停地赞叹淮安的空气很清新,河道的水很清澈,遗产点的环境很优美,缠在手上的数码相机不停地捕捉遗产区的细小信息。
姜东辰教授考察大运河淮安段清口枢纽遗产区时表示,遗产区的规模、水工技艺、遗产的保护管理、遗产点的展示让他很震撼,他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次考察更像是一次感受和学习的经历。特别是看到洪泽湖大堤的石工墙时,又是一番惊叹和喜悦,他说洪泽湖大堤这样的规模和保存现状,完全可以单独申遗。除了大运河本身,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还有纷至沓来感受申遗的民众,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大运河遗产的决心。大运河淮安段遗产点在紧张有序中顺利接受了ICOMOS国际专家现场考察验收,并获得了国际专家的好评与肯定。
大运河申遗成功
经过8年的努力,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宣布:中国独立申请的文化遗产项目“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也标志着淮安市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ICOMOS国际专家在中国大运河项目的申遗陈述过程中,以淮安段运河遗产为例,来阐释中国大运河的遗产价值;并在现场播放的PPT中,多次展示淮安的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洪泽湖大堤、清口枢纽遗址,获得了世界遗产大会成员国及与会专家的肯定。在大运河申遗文本中,也有多处以淮安段遗产为例,来阐述中国大运河先进的水工技术和重要历史价值。
大运河淮安段是我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大运河是国内唯一一处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当时国内大运河沿线各城市,对“活态线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尚属空白。大运河遗产的保存现状、管理能力和水平,与世界遗产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此后,淮安市通过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以提升大运河全线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整体水平为目标,重点完善了大运河淮安段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巩固了跨部门协商机制,加强了运河遗产本体保护与监测,加大了运河遗产环境景观控制力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大运河缓冲区管理、监测体系建设、运河水质改善、遗产展示利用、管理能力建设以及保护专题研究,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遗产价值内涵,探索活态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积极促进大运河淮安段申遗成果向持久保护的转变。
(责任编辑:武学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