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民乐,乃民族音乐的简称,更为准确的说,中国民乐泛指中华民族管弦乐。民乐由吹、拉、弹、打不同类别组成,民乐最大的特色在于大量使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民乐不仅有小型的演奏,更有大型的协奏曲合奏。
经典永流传。2020年新春时节,著名作曲家张晓峰先生荣获“最具唐诗风范涉琴最广的民族音乐作曲家”称号,这是由中华二胡国际联盟颁授的荣誉证书。对于年届九旬、从艺70年的张晓峰来说,这个奖项的获得当之无愧。
张晓峰,著名民乐作曲家。江苏太仓人,1931年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世纪50年代,供职于上海歌剧院。自60年代起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民族器乐曲创作,谱写了一系列富有光彩夺目、强有生命力的民族器乐曲。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其“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40余载春秋,张晓峰一直默默地耕耘于民乐创作园地,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充分汲取养料,以唐诗为载体,将唐诗的意境与民乐相结合,为探索民乐创作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唐诗与民乐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一个是文学,形象的艺术;一个是音乐,抽象的艺术。然而文学堪称文艺的核心与灵魂,一切不同艺术门类都离不开文学。唐诗与民乐的有机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激情火花?唐诗不仅留存于浩瀚的辞章里,也唱响在铿锵的音樂中。“音乐中的唐诗”“中国真正的民族之音”,这是舆论对张晓峰用唐诗创作民乐协奏曲的高度评价。
张晓峰创作的民乐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大型民乐协奏曲是其标志性作品之一,其中有清丽古雅的琵琶协奏曲《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感人肺腑的二胡叙事曲《新婚别》(杜甫《新婚别》),奔放豪情的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静夜思》),哀婉凄绝的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明快悠扬的二胡协奏曲《江南春》(杜牧《江南春》)等。这五首以唐诗为题材的民乐协奏曲,奏响了民族音乐园地里的“唐诗”。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名作《琵琶行》传诵千古,家喻户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篇著名的长诗,结构紧凑、音节和谐,对歌女演奏琵琶的一段描写更是有声有色,表现了诗人优美精炼的语言艺术。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根据诗篇的意境重新编排创作。由“忽闻水上琵琶声”“说尽心中无限事”“江州司马青衫湿”三个部分及尾声“月白江心”组成,整个协奏曲用清秀幽静的引子,借用“春江花月夜”手法,引入浔阳月夜“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青莲乐府”素材、“月儿高”旋律的主打,加上慢板音乐、快板节奏、急板演奏的灵活运用,音乐上呈现鲜明对比与层层递进,把主人的磊落形象,歌女的悲伤心事,以及主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等表露无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殊不知,这首琵琶协奏曲《琵琶行》创作于1978年5月,是张晓峰创作的第一首以唐诗为题材的民乐协奏曲。据张晓峰回忆说:“当年,国家拨乱反正,百废待举。那时‘文革结束不久,民乐还处于恢复和探索时期,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振兴民乐,一时都找不到方向,写唐诗题材还是冒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我坚信中国优秀古典文学可以挖掘,可以吸收。”于是,张晓峰根据白居易的同名诗篇改编,用了4个月时间精心创作,后来一炮打响,好评如潮。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既有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
1979年,张晓峰开始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作,乐曲以杜甫的同名乐府诗为依据,叙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在“安史之乱”中的不幸遭遇。他与著名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整整合作了一年,也是第一个以二胡器乐为主的大型民乐协奏曲。
《新婚别》的引子表现“安史之乱”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用《鬲溪梅令》为素材,来塑造一个淳朴善良、要出嫁的羞羞答答的农村少女形象。全曲由“迎亲”“惊变”“送别”三个部分组成,乐曲时而明亮悠扬,委婉质朴;时而跌宕起伏,如泣如诉;时而柔肠寸断,愁绪万端。“迎亲的喜悦,惊变的恐惧,送别的凄婉……”大喜大悲的故事,在张晓峰的心中激荡,笔下流淌。闵惠芬的演奏更是有声有色,情声交融,把乐曲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新婚别》的情节、意境源于唐诗,又高于唐诗,并且把唐诗的意蕴演绎得惟妙惟肖。”“《新婚别》这首清韵隽永的乐曲,永远是我们后人可资可鉴的宝贵财富。相信曾经感动过无数听众的《新婚别》,在未来的岁月中,它必将感动更多听众!”“二胡叙事诗《新婚别》,是一首获得广泛肯定的成功作品,是一部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这是众多音乐评论专家对《新婚别》作出的赞誉。
时隔20余年后,2002年,张晓峰又一部以唐诗为题材的二胡协奏曲《杨贵妃》问世。这首协奏曲,张晓峰倾注了很多心血。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自唐以来咏唱不绝。白居易的《长恨歌》,千百年来被无数墨客骚人用各种文艺样式反复吟咏过,甚至出现过舞台艺术的“杨贵妃现象”。张晓峰的二胡协奏曲《杨贵妃》是根据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前半部分,客观地描写杨贵妃由入宫得宠到被迫自缢的一生,没有渲染过多的主观色彩。该曲名为“协奏曲”,实为以乐叙事,将杨贵妃风云多变的一生用音乐完整表述出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根据白居易《长恨歌》的诗意结构创作,张晓峰采用敦煌译谱《王昭君》来表现大唐盛世的皇家气魄,主题采用琵琶曲《塞上曲》为素材,布局了“第一乐章:天生丽质;第二乐章:渔阳鼙鼓;第三乐章:1.马嵬坡下,2.此恨绵绵”。清丽、辉煌的慢板,轻巧的小快板、激烈的快板,以及凄婉的慢板、飘逸的行板,相互交织,共同演绎,讲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哀婉凄绝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白居易的千古绝唱《长恨歌》最悲凉的一幕。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仅按派别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芸芸,其体裁上主要有古体诗、律诗和绝句等。唐诗是伟大的,不朽的,传世的。张晓峰对“音乐中唐诗”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是根据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静夜思》三首诗的不同意境而创作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有传神入画的景象,有空灵飞动的感觉,也有抒发客居思乡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夸张奇特、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和随心所欲的想象。那时张晓峰随团到庐山演出和创作采风,对庐山一泻千尺气势磅礴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以《望庐山瀑布》诗意为基础,来抒发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象,“飞流”出心中的激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二胡协奏曲《望江南》的问世,体现了张晓峰民乐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江南人,江南景,江南史,江南事,对张晓峰来说,那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二胡协奏曲《江南春》再现了梦中诗画般的江南,赞颂江南春景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唐诗与民乐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让人们不仅咏唐诗,品唐诗,还可以听唐诗,奏唐诗,在中国文学与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又多了一种别样叙述,一种艺术鉴赏。
(责任编辑: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