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祁氏的家风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7422
周游

  山西文友下扬州,要我陪同他们叩访东圈门20号祁家大院,自然乐于奉陪,因为那是“中国第一书香门第”。

  扬州东圈门好多人家都有门堂,但有门楼的人家极少,惟有祁氏与何氏的宅第。祁家大院又称“祁氏山林”,原有花园,后来山林逐渐荒废,只有门楼以北、长楼以南,尚存散落的山石、稀疏的花木。据传,祁家大院是清代“四朝元老、三代帝师”祁寯藻在道光十七年(1837)出任提督江苏学政时缔建。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山西寿阳人。历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勤政爱民,学粹品端,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影响嘉道以降诗旨书趣。也正因此,祁寯藻曾兼任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故有“三代帝师”之称。祁寯藻为官46年,正学风、荐贤臣、安流民、禁鸦片,常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这一古训教育三代皇帝。祁寯藻一生都在探索“何以为君,何以为民”这个沉重的问题,尽管历经坎坷,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的正气,表现出高风亮节和公正廉洁。祁寯藻的民本思想在清朝中晚期这个特殊的时代表现为崇尚节俭的作风。他门无杂客,不通贿赂。道光年间,有一门生送祁寯藻一方砚台,因为送者已故,无法归还,便投井中。逢年过节,他总要写信告诫家人:凡有送礼品银钱者,一律退回。因此,他得罪了不少官员同僚。祁寯藻的节俭主张不仅体现在自己身上,而且体现在他对君主、对官员、对普通百姓的要求上。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清正廉洁和他人的节俭来营造一个朴实节约的社会环境,塑造一个脚踏实地、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这对于晚清政府而言,是有效的,是必须的自强之路。祁寯藻身为朝廷要员,能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不染纤尘,保持一颗安贫乐道之心,这在世风日下的晚清社会,尤其是在士大夫阶层中极其少见。可以说,祁寯藻的节俭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律和仕途上的一种要求。他的勤政节俭,不只是表现在自己亲身实践上,更重要的是他以这种品性去要求别人。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初八,他上疏陈述时务,“几五千言,始于勤圣学,终于崇节俭。其崇节俭一条,于土木游观,尤三致意焉,识者服其先见”,其旨在“敦崇节俭,以培元气”(《陈时务疏》)。他把节俭的理念灌输给君主,明确要求最高统治者也要做到节俭,罢营造之举,省游观之费。同治二年(1863),祁寯藻还向两宫皇太后进呈《杜渐防微疏》,建议皇太后以节俭教育穆宗皇帝。虽然穆宗皇帝早夭,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他在位时社会风气良发,不尚奢华,这与祁寯藻的警训不无关系。试想从统治者到人臣都能崇尚节俭,那么普通民众必将效仿,整个社会将会笼罩在节俭的氛围中。只有从上到下都能戒奢华,崇勤俭,社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民众才能更好地生活。总的来说,祁寯藻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对他人的要求表现出自己的社会愿望,诗笔中书写的是节俭的风尚,这是值得每个执着于仕途的人学习的地方,是每个普通老百姓应该学习的生活理念。

  寿阳祁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龢;后者有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但祁寯藻一生中能为三代皇帝授课,成为三代帝师,举世无双,且在三世之中,代有翰林,实乃罕见。其父祁韵士(1751—1815)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启一代学术新风;其子祁世长(1825—1892),13岁就侍父江苏学政任上,幕客有俞正燮、张穆、苗夔诸人,耳濡目染,尤笃守宋儒义理之说。咸丰十年(1860)中进士,历任江南监考官、兵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学政、浙江学政、左都御史、经筵讲官、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等职,尤其在浙江学政期间推崇朴实的学风,选拔人才注重文章德行并重,大力整顿考风,禁止考生私自拜官,严肃考风考纪,一守其父旧规。浙江任满,祁世长转任左侍郎,勘察山東河工,主张疏浚海口以泄盛涨,修防民埝以保大堤,命偕尚书延煦勘山东河工,上疏:“非疏海口不能泄盛涨。修防以民埝为第一层屏障,守民埝即以守大堤。巡抚陈士杰筑修民埝多在大堤既决之后,殊为失计。请乘时兴修。”光绪皇帝从之,并赐祁世长紫禁城骑马。同年充任武乡试正考官。光绪十六年(1890),祁世长迁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清操自励,累世官卿贰,家如寒素,时以称焉。祁世长去世后,翁同龢亲书挽联吊唁:“遗疏尚闻忧国是,传经真不愧家风。”

  关于祁家大院另有说法,据董玉书《芜城怀旧录》记载:“祁孳敏,名友蒙,山西文端(祁寯藻谥号)公孙,文恪(祁世长谥号)公次子,卞诵臣制军之婿。由南河堰盱同知,改官湖北知府。民国后来扬,购东圈门何氏楼,以栖遁焉。”卞诵臣,即卞宝第,扬州仪征人,光绪年间曾“手绾七印”,他的儿子是张之洞的女婿。因为张氏做媒,祁友蒙娶了卞宝第最小的女儿。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气数完结,祁友蒙便隐居扬州。其时,壶园何家已经日渐衰败,祁友蒙买下了何氏东宅,人称“祁家大院”。杜召棠《扬州访旧录》亦云:“一人巷东西墙壁内,皆何家屋。巷多曲折,上有木板支桥,有扶栏,两院可通。东屋临街皆楼,人称‘何家大楼。祁孳敏,名友蒙,寓内。”董玉书《芜城怀旧录》还说,祁友蒙“性敏悟,喜隐语,与孔小山诸同社,常悬文虎,互相猜测为乐”,可见祁友蒙是知名的扬州谜人。其实,祁友蒙在中国近百年来的谜语界算得上是个人物。2004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百年谜品》一书,全面总结百年灯谜艺术成就,总共收入了百余位灯谜名家的代表作。除了俞樾、况周颐、唐景崧、樊增祥等早期谜家外,祁友蒙也在其中。1930年,祁友蒙卒于扬州,年仅48岁。著名学者陈含光在《(祁寯藻)〈息园日记〉跋》中评论祁友蒙说:“公孙字孽敏者,居扬州,与先君为僚婿于卞氏,其家人甘食美服,口皆燕语,非复文端之风。孽敏死数年,劫后家藏书籍荡尽……”

  祁友蒙有一儿子祁式潜(1915—1966),青少年时,他就酷爱马列著作,走出“祁氏山林”,参加筹组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7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中共南京市委派遣,回到扬州,与中共党员朱迈先(朱自清长子)取得联系,建立党支部。1938年9月到1943年7月,祁式潜(化名赵政)偕同妻子居瀛棣(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居正之女,化名朱慎)在苏皖鄂豫抗日根据地工作。祁式潜曾担任中共鄂东特委委员、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会委员、中共苏皖省委委员等职,多次受到刘少奇、陈毅和方毅接见;居瀛棣则在根据地担任文书、文化教员,从事根据地农村党组织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45年8月,祁式潜奉命前往重庆加入中共吴克坚情报系统。1946年,祁式潜、居瀛棣夫妇随吴克坚同机由渝抵沪,以国民党中央银行专员和长期任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同盟会和国民党元老居正女婿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情报和策反工作。他奉命到上海后,以沪、宁、杭三角地带为基础,兼顾国统区其他有条件的重点城市,组织和指导对敌隐蔽斗争。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军委联络部上海联络局专员兼秘书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文革”一开始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后服毒自杀。1978年10月获得平反。

  如今,根据人民的愿望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提议,扬州市政府已经修复了祁家大院,但尚未开放。据《山西通志》记载:“寿阳祁氏家族,清风俭德,霍山以北,言家范者,必首称焉。”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倡导这种优良家风。

  (责任编辑: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