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子,是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组成,一般都贴在门、厅堂等上,可分类为楹联、寿联、挽联和春联等。对联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艺术形式,自它诞生后,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现在遍布城乡住宅、楼台亭阁及名胜古迹的各类对联,就是最好的佐证。我国的第一副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其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自古以来,虽然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对对子的佳话,但也留下了少许“绝对”。所谓“绝对”,是指只有出句,而无对句。“绝对”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是民间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后来已经对出,有的一直没有对出;二是其难度非常高,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条件限制。现笔者分类把所搜集到的由后辈对出的前贤的“绝对”抄录如下,权当是同读者在文学史林中潇洒地漫步一回。
巧解地名留佳话
在四川成都东郊的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崇丽阁,又名望江楼。相传很早就有人出了上联,挂在楼柱上。联曰:“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虽然当地人曾广泛征集下联,但却一直无人对出。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一个叫李吉玉的人在城北见到了印月井旁边竖立的“古印月井”碑,触景生情,才对出了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1964年,当地人在望江楼上以楼为“赛诗台”,举行賽诗大会时,有人也触景生情,又为望江楼的“绝对”对出了一下联,联曰:“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四川有人能对出“绝对”,广东也有人能对出“绝对”。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从广东去北京必须经过梅岭。因梅岭有处“乌猿洞”,于是当地一文人就作了一上联,联曰:“南雄梅岭乌猿洞。”南雄为一县名。联出之后,因内中含三处地名,又有方位、地理、花木、走兽的限制,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无人能对。后来,有人乘船途经东莞,在茶山附近夜泊,正好停船处名曰“青鹤湾”,于是,乘船人就恰当地为此“绝对”对出了下联。联曰:“东莞茶山青鹤湾。”
不光“楼”和“洞”能被吟成“绝对”,“山”也是能被吟成“绝对”的。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些书生到桂林赶考,路过漓江畔的斗鸡山时,一平素爱写对联的书生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写了一上联。联曰:“斗鸡山上山鸡斗。”写完上联后,却谁也写不出下联。若干年后,有一游客路经此地,发现这上联后,就在旁边挥笔写下了下联。联曰:“龙隐岩中岩隐龙。”
以上的“绝对”均与名人无关,下面这一“绝对”就和名人有关,是因其吟出了上联而写不出下联被称为“绝对”的。这位名人就是明朝大将徐达。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封赏给徐达的府邸瞻园,风景秀丽。徐达面对瞻园,在踌躇满志之余,突发雅兴,面对胜境写了一上联。联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可写完上联后,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下联了,只好在府门外悬赏黄金百两求对,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人前来应对。后来,一个书生前来应对,写下的下联是:“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述“绝对”是因名人自己难倒自己而被称为“绝对”的,而下面这一“绝对”却是因名人为考属下而成为“绝对”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王洪秀全手下有一文官,为上海香花人,故被称为“香花先生”。因为此人擅长撰联,一日,洪秀全就出一上联让其应对。联曰:“花县香花开富贵。”联中嵌入花县、香花、富贵三个地名,富贵又是牡丹花的别称。“香花先生”绞尽脑汁也没对出下联,此联遂被认为是“绝对”。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益阳举办国际竹文化节时,一台湾新竹名叫杨秋联的人闻知此“绝对”后,就随口对出了下联。联曰:“竹山新竹报平安。”对句中的竹山、新竹、平安也是三个地名,世上又有“竹报平安”之说,所以对得天衣无缝。
清朝的礼部尚书李宗昉也像上面所列的名人一样,曾写过一“绝对”。那是他到贵阳视学时在乌江渡口写的,联曰:“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了北方正色。”此“绝对”直到1982年才被人对出下联。当年,《贵阳日报》刊载出此“绝对”后,时过不久,一名叫嘉禾媪的人对出的下联就在同一报纸上登载出来了。联曰:“崖称红崖,水称赤水,寨称丹寨,只因人怀古国,就留为今代嘉名。”
因一“绝对”而命丧黄泉的名人恐怕只此一家了。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学政范子俞在乡试时,给考生出了一上联。联曰:“泰山俨俨,四壁青峰压东鲁。”此上联一出,所有的考生都被难住了,无一人能对。于是,就有考生去请主考大人出示下联。没有想到考生会有此一招的范子俞因无下联可对,就答应次日相告。然而,范子俞因苦思冥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出下联,竟含羞自尽了。乾隆皇帝闻知此事后,便传旨说谁能对出下联,谁就当山东学政。因为一连三年也无人能对,所以山东就停考了三年。后来,授翰林编修、进士王尔烈从陕西回京,听了此事,随即就对出了下联。联曰:“黄河滚滚,九曲玉带镇西秦。”后人已将这副名联刻于泰山五大夫祠。
最后这一地名“绝对”是江苏省的一位无法查出姓名的名人写的。此名人曾写了这样一上联:“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无人对出下联,直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后,一个巴蜀秀才才据此对出了下联,联曰:“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还对国民党政府进行了辛辣嘲讽。
妙对人名易反掌
清代嘉庆年间,有人根据“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同朝大臣马宾王两人的名字相同这一事实,出一上联曰:“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名宾王。”此联一出,竟无人能对出下联,遂成了“绝对”。直到民国初年,《大公报》主笔恰好一个姓龙,一个姓龚,于是,有人就为其“绝对”对出了下联:“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有人能用“主笔”对“宾王”,就有人能用“科长”对“县令”。清代光绪年间,江西知县江某因为支持教民反对外国传教士而被杀害后,北京的一个叫江亢虑的教师在江亭(陶然亭)为其举行了追悼会。一个文人据此写了一上联曰:“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此联一出,虽然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但却无人能对出下联,登报求贤也无人敢应对,遂成了“绝对”。百年以后,江苏有一名叫许若峰的老教授在翻阅革命史料时,发现泗洪县臧桥人臧庚烈士是于1943年任县民政科长时被敌人杀害在该县臧楼的,其子还祭奠了他,于是就对出了此下联。联曰:“臧公于臧楼缅怀臧桥臧科长。”
以上两“绝对”均有姓无名,下面有姓有名的“绝对”同样也被对得天衣无缝。古时,有人曾用三个三国时的著名人物写了一上联,来表达笼中鸟的苦闷心情。联曰:“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到了现代,有人就用三个著名人物对出了这一“绝对”,对曰:“龙飞天外穿星海,跨白云,逍遥南宫。”此下联用的三个人名,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电影演员白云和宋代书法家米南宫。
“孔明诸葛亮”难住了大文豪,是一个不是文豪的人替大文豪解的围。清代的大文豪纪晓岚善于对对子,自己虽然曾扬言“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但到后来却被自己的妻子难住。有一天的夜里,其妻眼望纱窗外的明月,突然随口吟出了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并让丈夫对出下联,可纪晓岚到死也没有对出下联。直到两百年后,有人才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名字为对,对出了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梅兰芳,字畹华。
梁启超的“绝对”是由黄炎培用南汉辰对出的。1921年,梁启超在北京到友人夏曾佑(字穗卿)处,见夏正在读《春秋左氏传》,就触景生情地吟一上联,曰:“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但两人谁也没有对出下联,后向蔡元培、黄炎培等友人征求下联,也无人对出。直到1951年冬,黄炎培、夏衍等在郭沫若家小聚时,因南汉辰、白杨被田汉拉到东华门外去看梅兰芳的《红娘》彩排而耽误了一会儿,田汉等到了郭家讲起此事后,黄炎培听罢马上来了灵感,对出了30年前未对出的下联。联曰:“东华门外,南汉辰欣赏北西厢。”
不用人名也能对出人名“绝对”。有一次,國学大师章太炎去拜访梁启超时,在叙旧的过程中,章太炎为试探一下梁启超的学问,就出了一艰深晦涩的上联让梁启超对下联。联曰:“今古三更生:中垒,北江,南海。”“更生”即名“更生”的人物。汉代刘向,本名更生,元帝时官至中垒校尉;清代的洪亮吉有《北江诗话》,世称北江先生,后自号更生;康有为,南海人,世称康南海,戊戌政变失败后逃亡,改名更生。联内的中、北、南为方位;垒、江、海为地形。因此,要想对出下联,实在很难。梁启超想了很久,也没有对出,于是就向章太炎求索下联,但章太炎也无法对出。直到1924年,章太炎的学生钱玄同在与名士符鼎升闲谈时,当谈起此联后,符鼎升竟对出了下联。联曰:“世间一长物:孔兄,墨哥,佛郎。”“长物”特指钱。“孔兄”旧时是铜钱的代称,因铜钱外圆中间是方孔,所以又称“孔方兄”;“墨哥”指的是墨西哥银元;佛郎即法国币制“法郎”。联内的孔、佛、墨为宗教;兄、哥、郎为人伦,与上联应对得十分巧妙自然。
范长江妙对阎锡山。1937年,“山西王”阎锡山在江苏无锡游览时,面对太湖烟波和锡山美景,吟了一上联,曰:“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吟罢,便命同来的一批文人对下联。因无人对出,阎锡山就下令登报征集下联,但仍无人能对出。直到1945年,天津《大公报》记者范长江随陈毅到江苏的天长县采访,在信步江边时,突然想起了那句阎锡山自命为“绝对”的上联,于是触景生情,对出了下联。联曰:“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此联在《大公报》登载后,被称为“千古妙联”。
上述所对,都是用“后人”对的“前人”,下面此对则是用“前人”对的“后人”。建国后不久,有一次一些文艺界著名人士聚会时,电影导演谢添为画家钟灵斟酒后,钟灵为对谢添表示感谢,马上口出一上联。联曰:“谢谢谢添添酒。”在座的众人虽然笑语不断,但却无一人能对出下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有心人在和朋友聚会干杯时,突然想起《封神演义》中的比干,于是就为其对出了下联。联曰:“比比比干干杯。”
排列数字今胜昔
明代嘉靖八年,江西状元罗洪先与朋友同游九江时,一船夫出一上联向其求对。联曰:“一孤山,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罗洪先及朋友都对不出下联,使此对成为“绝对”,几百年间也无人对出。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有一个叫李戎翎的人,知道了1959年6月佛山市一位装修工人因装修的需要,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一段叫“九里香”的木材,那人乘坐8765号拖轮,仅用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九里香”并运回来这件事,还听说1943年有人为找“九里香”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就以这两件事为据,对出了明代船夫出的“绝对”。联曰:“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上述对句的数字,是和“绝对”用的相同数字而反序排列,下面“绝对”不但乱用数字,而且对句竟没用数字。很多年前有人用一到十这10个数字写成一上联,来概括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的一生。联曰:“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此上联出后,无人能对出下联,成为“绝对”。后来,有人运用“五行”和“五方”,对出了下联。联曰:“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卜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还有的“绝对”和对句所用的数字不是数字而又能表示数字。清代末期,江南燕子矶武庙因年久失修,仅存一个横刀勒马的泥像,一位文人有感而发,面对此泥像在墙上写一上联曰:“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因该联中的“孤”“独”“一”均为“奇数”,此文人想了老半天也没有吟出下联,只得留下上联离庙而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赴京赶考的秀才路经此地,见此上联后,马上就对出了下联:“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其中的“两”“夹”“二”则是“偶数”了。
摆弄汉字有何难
相传古代有一相国小姐出联选婿时,所出的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此联中的“寺”和“诗”均为两相连的字组合而成,“月”和“明”字拆开,后一句为唐诗。此上联一出,竟无人能对,成了“绝对”。过了许多年后,是一位姓林的秀才对出了其下联。联曰:“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妙人儿倪家少女”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上联,被称为“千古绝对”。因为其是一种“拆字联”,即联首的“妙”字要拆成联尾的“少女”二字,而中间的“人儿”则要合成为“倪”字,要对的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所以多少年来也无人对出。1981年4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合肥讲学时,住在稻香楼宾馆。一天,他看见一个姓倪的服务员后,就想起了这副“绝对”,这时,正巧被派来照顾他的张医生也在场,于是,华罗庚慧目一转,马上就对出了下联。联曰:“搞弓长张府高才。”
不仅拆字能拆出“绝对”,而且合字也能合出“绝对”。从前,有一个姓张的秀才,喜欢与人对对。一天,他在山上遇一樵夫后,樵夫出了一上联,让他对下联。联曰:“此木是柴山山出。”张秀才虽然善对,但对这“合字”上联却没有对出下联。不少文人墨客得知此事后,也都纷纷上阵,结果却无人能对出。过了许多年,一个姓刘的秀才赴京赶考傍晚路经此地,听说此事后,面对村中的袅袅炊烟,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了下联。联曰:“因火成烟夕夕多。”
拆字与合字“绝对”有人能对出对句,扣字“绝对”当然更难不倒后人了。很久以前,有人用《玉蝴蝶》《蝶恋花》和《花动心》这三个词牌名写了一“扣字法”的上联。联曰:“玉蝴蝶恋花动心。”当时无人能对出下联。又过了很久到了当代,有一人也用“扣字法”嵌了三个名人的人名对出了下联,这三个名人分别是:著名画家齐白石、著名女作家石评梅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联曰:“齐白石评梅兰芳。”
(责任编辑: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