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笔名西谛,浙江温州人,杰出爱国主义者、作家、藏书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发表反帝反封建作品,曾在上海主编宣传抗日、反对专制的《公理日报》《民主周刊》等。新中国建立后,郑振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他平生热衷藏书,为传承民族文化,保存珍典古籍做出非凡贡献,40多年的不懈坚持、10万卷藏书的坎坷经历,堪称中华藏书史上的隽永传奇。
承传好家风
1898年12月19日,浙江永嘉县乘凉桥郑家老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祖父郑承晟为他取名“振铎”,“铎”是古代形似铙钹的乐器,发音洪亮,他希望孙儿日后声名大振,出人头地。
郑氏家族是世代承传的书香门第,清代就有高祖郑元璧、叔祖父郑允展等5位先人考中进士,那时,不经十年八载寒窗苦读,绝难拔筹中举,郑承晟年轻时从福建迁来浙江,携带最多的家当就是几大箱藏书。
爱书喜读的家风为郑振铎积淀下优秀的血脉传承,他十几岁念私塾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等名著。40多年后他回忆说:“余素喜治流略之学,童稚时,不但通读《汉书·文志》《古文观止》等,尚手录《隋书经籍志》《八史经籍志》等,时自省览。”
1917年,郑振铎考入北平铁道管理学校,课余最喜欢去浏览旧书市,眼望褐黄的书卷被风吹日蚀,深叹自己无力拯救古人的珍贵典籍……他订成一册《求书日录》,在扉页写道:“我要把保存全民族文献的一部分担子挑在肩上,一息尚存,决不放下。”
从那天起,他发现善本、孤本、钞本等珍籍,就把书名、作者、印刻年代、卷数等信息详细记在《求书日录》上,在北平读书3年多,以史籍、诗文、戏剧、故事等分类,共记载古籍4800多种,为日后搜书、藏书积累了可靠依据。
他还利用学业之余创作、编译文稿,1920年,他翻译出版了《俄国戏曲集》,拿到稿费立即跑到旧书市,买下明代散曲《词林逸响》、版画集《彩笔情辞》等80多卷古籍,他承传喜读爱卷好家风,终生不懈的藏书生涯从此开始。
手抄救孤本
1921年,郑振铎毕业回到上海,在商务印书馆做译文编辑。一次,他出差浙江鄞城(今宁波鄞州区),闲暇步入一家旧书屋,发现一套元代古籍《录鬼簿》,这套书记录了金、元两代80余位知名杂剧、散曲艺人的生平和代表作。
他想买下,但店主要价过高,只得请求租阅,结果店主只允许他在店里看,不许拿走。恰好店主家楼上开客栈,他便租住楼上,雇来两位誊写快手,加上自己,3人圈在屋里两天一夜,把《录鬼簿》全部抄完。后来,这部原书佚失,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就是依照郑振铎抄本排印。
1927年,郑振铎因投身反帝反专制斗争,受到军阀政府通缉迫害,不得不远赴英法等国避难。到英国的第二天,早已抵达伦敦的舒庆春(老舍)、朱光潜等人为他接风,对他说:“这里的图书馆有许多从祖国掠夺来的古籍,你要去看一看,对藏书大有益处。”
当郑振铎走进大不列颠图书馆,果见难以计数的中国古籍,翻阅更为震惊,许多踪迹难寻的孤本、善本,都默默躺在异国的书架上,他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忍耐的酸楚,眼含泪水暗下决心:带遭劫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回家”!
但图书馆有严格规定:古籍只可阅读,不许借走、抄录。这难不倒郑振铎,他在阅览室把古籍段落背熟,再到休息室默写下来,后来觉得太耗力费时,便把白纸粘在大腿的裤子上,穿起大衣,坐在阅览室偏僻角落,撩开大衣偷偷地抄。一个人太慢,就找老舍、朱光潜等人帮忙,在英国几个月,抄得10多万字珍贵孤本,还浏览了绝大部分中国古籍,并做了详细记录,回國后出版了《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等专著。
多年后,他收藏明代初刻《南北宫词记》8部,《昭明文选》33种,《玉台新咏》8种等孤本,其中大部分是在英国的手抄稿。
倾家购善本
1928年至1937年,郑振铎创作出版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等数十种专著,稿费所得换来了万卷古籍。他购书、藏书不惜代价在文化界颇具名声,当时的文史专家王伯祥说:“西谛买书之勇,世罕其匹,虽典质举债,不恤也。”
1938年3月的一天,郑振铎在旧书店发现一套赵琦美手抄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赵琦美是明代“脉望馆”藏书楼主人,万历年间,他竭力收集整理元、明两代各类剧本,耗时3年多,手抄剧目242部,集成《甲编》《乙编》2套共64册《古今杂剧》,堪称元、明戏剧大成,是弥足珍贵的善本。
他与店主杨寿祺讨价还价,最终以1千元讲妥。郑振铎拿出全部积蓄,变卖值钱家当,最后把呢子大衣、礼帽都送进了当铺,才筹足款项,取书时他还托付杨寿祺帮忙打听《乙编》的下落。
没几天,杨寿祺有消息传来:《乙编》32册在闸北“集宝斋”古董商孙伯渊手中。郑振铎急忙去找孙伯渊,谁知他也热衷藏书,已寻找《甲编》多年,得知被郑振铎购得,竟提出两个意想不到的条件:“一是我出5千元,买你的《甲编》;二是你出1万元,买我的《乙编》。”孙伯渊想以漫天要价,给对方一笔赚头达到自己目的,不料郑振铎并未还价,一口应承出资1万元购买《乙编》。
原来,郑振铎早有打算:卖掉自己的房宅,最少值2万元。但张罗出售不禁叫苦,当时上海局势紧张,日本轰炸机常常掠过,防空警报不时响起,民众惶惶,都无心购置房产。他只得四处托关系,把房屋抵押给银行,拿到5千元贷款,急忙全部交了定金,并与孙伯渊签下协议:余款1个月内付清。
此时的郑振铎,再也无力承担巨额购书款,他请来好友张元济(商务印书馆总编)、程瑞霖(暨南大学校长)、张咏霓(光华大学校长)等人商议,大家有的借公款,有的拿积蓄,终于凑足了5千元。
郑振铎购得全套善本,撰写《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说:“得《古今杂剧》最为重要,它在中国文学宝库、历史文献资料里是一个巨大收获,这个收获不下于‘内阁大库打开;不下于安阳甲骨文字的出现;不下于敦煌千佛洞钞本的发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