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国海军曾经有过的“四个第一”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3889
陈建新

  探寻历史陈迹本身并无宣扬之意,只是为了不被忘却。最近查找了一些民国海军时期的资料,感触颇多。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海洋战略的政治家,早在1919年在他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中就指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海权轻,则国权轻。”这些话语至今仍为立国之要。脱胎于清末海军的民国海军,诞生于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2月,临时海军司令部在上海成立,民国海军正式建立。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立海军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海军建设应列为国防之首要”。但遗憾的是,直到孙中山1925年病逝,中国的门户权依然是他最担忧的问题。1927年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以后,又一次提出发展中国海军的计划。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设海军署,1929年4月即扩充为海军部)在民国海军杰出领导人物陈绍宽将军的主持下,接受采纳多位海军高级将领和专家的建议,制定了在15年之内造舰、购舰60万吨,建设一流海军强国的计划书。然而,这个造舰购舰计划因国家财力见绌而很快流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的邻国日本,已经拥有足以彰显“国力强盛”的海上优势,以致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尽失制海权和制空权。回顾民国时期两次扩建海军的过程,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政治上稳定统一的强盛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海军;只有经济发达、财力充足、科技水平高超的国家才能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而强大的海军又是维护国家权益所必不可少的。我们由此而更加感到今天新中国海军事业大发展的迫切与必要,更加为我人民海军由黄水走向深蓝而由衷振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却中华民族为建设自己的海军所走过的那段崎岖的历史,不能忘却民国海军始终在为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曾经有过的“亮点”,特别是民国海军史上曾经有过的“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支海军陆战队

  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军曾拥有一支颇为正规的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来头很不起眼,本是清朝海军部(原来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卫队,指挥官为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卫队长杨砥中。1911年清朝灭亡,北洋政府仿效外国建立陆战队,就是以海军部卫队为基础的,可以想象,这只是一支很小的部队,但它却是北洋系海军陆战队的起源。

  该海军陆战队真正参战,是北洋政府杜锡珪担任海军总长、闽江要塞司令兼代理福建防军司令平定福建的时候。这是一次小规模的军阀之战,在历史上却有一定影响。当时孙中山在广州正和陈炯明叛军对峙,叛军攻占东江,对孙中山威胁甚大。孙兵力不足,只能继续等待援军,他等待的援军,就是原来割据福建的驻军司令臧致平。结果,臧致平自己后院起火,和杜锡珪的海军打成一锅粥,自然也就不能救援孙中山了。海军陆战队经过杨砥中在福建扩编部队以后,兵员增加,战斗力提高。杨的野心膨胀,开始排挤海军舰队将领,贩卖鸦片,坐地称王。此举引发了海军内部的矛盾,新任海军总长的海军老将林建章1923年在上海策动“沪队独立”,响应孙中山,连杜锡珪后也积极促成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而杨砥中则独霸闽中,试图背叛海军团体,继续投靠北洋军阀。1926年10月9日,杨砥中微服潜往上海北洋军五省督军孙传芳处密谈,消息为海军团体所知。林建章遂下令给他的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最后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委员会主任),令其制裁杨砥中。派出的杀手在客轮中发现杨砥中,当即出枪射击,致杨腹部中弹,伤重不治。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海军正式宣告加入国民革命军。时民国海军序列下辖第一、第二、第三舰队,加练习、巡防、粤海三舰队。杨砥中的残部后成为第一舰队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抗日战事爆发,民国海军陆战第一旅随舰队主力行动提供支援,历经江阴、马当等各次战斗,时决策者让舰队自沉封江,延缓日军进程,使舰队消耗殆尽,海军陆战队乃转而担任要地防守和铁路护路任务;后又因为海军部不同意将海军陆战队配属于陆军而使其缺乏补充。该海军陆战第一旅在抗战中的最后任务是在四川守卫各个机场。

  民国时期的海军陆战队,还包括其他几支部队。一是第三舰队海军陆战队。这个第三舰队是原来东北海军沈鸿烈的队伍,东北海军本来有一支小型陆战队,不过抗战开始后这支部队得到扩编。这是因为抗战开始后,第三舰队在青岛被日军包围,因为众寡悬殊,被迫沉舰撤退。第三舰队官兵拆卸舰上火炮后撤退,全部成为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抗战中在临沂、湖口打过几次硬仗,特别是坚守马当长山要塞,堪称海军的经典之战。二是黑龙江海军炮队。九一八事变以后,马占山在齐齐哈尔起兵抗日,与日军激战于江桥。此时,黑龙江省境内有一支海军舰队,就是原来东北海军沈鸿烈的黑龙江江防舰队。这支舰队在前一年中东路战争中和苏军打了一场恶战,伤亡很大,只剩五艘炮舰(江清、江平、江通、利济、利绥),一个大队的陆战队也损失殆尽。此时军舰因为冰冻封江无法出动,但海军部队依然有抗日勇气,遂组建炮队先随马占山后随李杜抗战。江防舰队后被日军收编,但1932年又发生利济号炮舰起义,利济号官兵杀死日本指导官和电台人员,投入“抗日救国军”,成为抗战中原东北海军坚守东北的最后一支力量,这支部队的残余人员最后退入苏联。三是广东舰队海军陆战队。即原海军第四舰队司令官陈策指挥的陆战队,他的陆战队战斗力强,兵力雄厚,来头也大,是孙中山当年留下来的孙祥夫的海军陆战队改编的。因为有这个老资格和本钱,陈策的陆战队曾经拿下过海南岛,抗战中也曾依托虎门要塞死战,是海军中最能打的部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陈的海军陆战队还曾死守东沙岛,依托气象大楼和既设阵地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伤亡,这是中国海军保卫南海诸岛的第一次战斗。四是海军炮队和各地要塞炮台。抗战开始后,中央海军逐步向上游退去,战舰损失惨重,还有若干老旧舰艇被充作阻塞线,舰上官兵携带拆卸下来的火炮组成了海军炮队继续抗战,这些部队和沿海沿江各地要塞炮台的官兵虽然不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正式编制,但其作战性质,与海军陆战队是比较相似的。所有这些杂牌海军陆战队,都在抗战后国民党整军的过程中消亡。五是海军陆战队的第二旅。南洋系的福建海军于北伐战争期间,与广州属于互通款曲的关系,舰队都反水与北伐军联系。福建境内原属于北洋军阀系统的残军也被海军方面吃掉,编成了陆战第二、三旅(1928年合编成第二旅),这是该海军陆战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总兵力二旅四团,相当于一个陆军师,后来基本上都在抗战中消耗殆尽。该海军陆战第二旅,一个团在浙东警卫海岸,一个团在厦门防守,指挥官是李世甲。李凭借三艘军舰、一个团的薄弱兵力,在厦门屡次挫败日军进攻,浙东守军也曾炮中日军装甲巡洋舰“出云号”,将其船舷打开一个大洞。抗战中这个海军陆战旅可算打得不错。1945年6月,国民政府取消海军陆战队编制,将其全部编入陆军。

  中国第一艘“航母”

  在1920年代,中国就有着一艘当时被类分为“飞机母舰”的舰艇,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的旧舰,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一两架水上飞机,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舰载航空力量也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虽说无法与世界列强比肩,但当时分裂对峙,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力量的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还早早地在实战中投入了这艘军舰,从这个意义而言,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也并不为过。

  这艘军舰就是“镇海”号,若要提起她,还必须从东北海军讲起。东北海军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中,可以说是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1922年8月,张作霖开始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事实上就是东北的海军部队。他委任曾留学日本江田岛士官学校的沈鸿烈为航警处少将处长,沈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沈深知当时仅有的吉黑江防舰队实力单薄,根本无法与其他军阀相抗衡。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海防舰队”。虽然当时沈积极筹备购买军舰,然而外购军舰需要大笔款项,这对于地方军阀而言绝非易事,况且当时正值华盛顿会议以后,各国限制出售军舰。因此,沈鸿烈提议购买旧的商船,以此改造成军舰。1923年7月,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一艘2708吨的原为德国海军的运输船后改为商船的“祥利”号,因张作霖被北洋政府授予“镇威上将军”的称号,沈为取悦张作霖,特意将“祥利”改名为“镇海”。“镇海”改装以后配置了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2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4门,动力为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1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12节,虽然不及正式的军舰,却也成了东北海军发家的基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吴佩孚的帐下拥有强大的渤海舰队,该舰队以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为主力,张作霖的海防舰队根本无法望其项背,渤海舰队进逼营口、葫芦岛等奉军要地,发炮挑衅,还掳走护渔炮舰“绥辽”号。然而成军不久的“镇海”号却冒险开到秦皇岛,打出“还我绥辽”的旗号后得以返航。同时,奉军强大的空军也遏制住了渤海舰队,海防舰队以水雷封锁了津沽海面,炮击山海关附近直军的后路。由于冯玉祥的倒戈,腹背受敌的吴佩孚迅速溃败。奉军舰队又截击直军于秦皇岛海面,堵住了直军由海上南逃的退路。战争以直系失败而告终。

  奉军入关以后,占据天津接收了大沽造船所,俘获俄造破冰船一艘,船坚马力大,当即被改装成军舰,命名为“定海”。次年秋天又自日本购买鱼雷艇一艘,命名为“飞鹏”号,自此,加上原来“镇海”、“威海”,这四艘舰艇构成了东北海军的海防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于东北各海域,此时正式改称“东北海军司令部”。

  1924年12月,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施来克”水上飞机,这种飞机是施来克FBA-17型的改进型,该型飞机一共只生产了9架,而张作霖的这份订单就订走了其中8架!首批4架加入奉军以后,在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张作霖聘请原滇军唐继尧麾下的云南航空处飞机师、华侨黄社旺任中校队长,“水面飞机队”最初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并且将“镇海”舰改为飞机母舰。虽然闽系海军早在1919年已经开始自制水上飞机,然而起步晚、规模小的东北海军,却率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而且建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战序列之内。“镇海”舰也成了中国第一艘类分为飞机母舰的军舰,舰上搭载一或两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随行。虽然不是正规航空母舰,更不具备弹射装置,飞机起飞时都要停车抛锚,用起重机将飞机吊入水面起飞,费时费工,然而,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海军舰船中,算是放出几分异彩的了。

  “水面飞机队”最初创建时,人数不足百人,场地也仅限于葫芦岛,活动范围有限。但是到了1927年,渤海舰队的驻地被收归东北海军后,“水面飞机队”直属于东北海军司令部管理,属于团级建制,东北海军在青岛、长山岛为该队又增设了两个陆上场地,“水面飞机队”最终拥有了8架法国制的水上飞机,人数有所增加,名称也改为“海军航空队”,由中校王寿南任队长,还聘请俄籍空军军官霍尼罗夫为中校副队长,俄籍航空机械师班可夫任中校机械长。为增加航空队飞行员的专业技能,俄籍军官负责对十余位飞行员进行海面飞行训练和投弹练习,仿照俄、英等国家的海军航空部队做法,训练细致而严格,大大提高了飞行员的素质技能。在1927年3月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东北海军屡次南下袭扰苏、浙、闽三省口岸,曾有人统计说是14次,战斗规模虽不大,取得成果也微不足道,但对闽系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其中海军航空兵的初次登台亮相无疑给这些压力大大地加了码。闽系海军只得龟缩于长江之内,制海权尽为东北海军掌握。北伐军难以利用海运,海上交通线完全被阻止。

  1928年6月3日,皇姑屯的一声爆炸结束了一代枭雄张作霖的性命,也宣告了北洋军阀统治的终结。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中国终于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则特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奉系海军自然成为南京政府海军的一部分了。稍前的12月10日,东北江海防司令部成立,由张学良兼摄总司令,沈鸿烈任副总司令。全面整编后的东北海军达到其鼎盛期。即便如此,东北海防舰队的第一艘军舰“镇海”舰没有黯然失色,仍旧发挥着作用,葫芦岛航警学校的学员们以其作为练习舰和实习舰,学员们上舰操练大多是在“镇海”舰上完成的。同时,作为唯一的飞机母舰,时时在演习中还能一睹其姿影。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对青岛虎视眈眈,山东划为第三路军的防区,沈鸿烈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隶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东北海军担任了山东、河北沿海的防务。沈鸿烈除了下令在青岛附近洋面上布置了鱼雷网和水雷网,阻止敌人登陆;加固青岛的市区海防线以及添设海岸炮台之外,还指令将所有东北舰队所属“镇海”等舰自行沉没、堵塞港口。构成阻塞线,限制日军利用该航道。青岛海军学校已先期搬迁湖北宜昌。“镇海”等舰虽然被迫自沉,但是从舰上卸下的火炮、重机枪由精选的各舰优秀水兵所装备组成的舰炮总队10月19日从青岛出发,投入了抗战第一线。21日,炮队击毁了日军企图突破禹城徒骇河铁桥的铁甲列车两列,使敌军不敢再次正面攻击。以后,这些东北海军的精锐又转战马当、田家镇要塞,为抗战卫国建立了战功。当时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薄弱,这些拆卸下的舰炮竟然成为威力最大的装备之一,这里面当然也有来自“镇海”舰上的那几门炮,“镇海”虽沉,其魂犹在。

  中国第一次接收战败国赔偿舰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参战的战胜国之一,也曾经获得过一批舰艇,那是中国参战后在战争中被中国海军俘获的原来德国海军在华舰艇,这也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的战利舰艇。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败国赔偿舰。中国第一次接收战败国赔偿舰,还是抗战胜利后,中国作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国之一,参加了对日本联合舰队剩余舰艇的分割。

  1947年6月28日,驻日盟军总部在东京举行了隆重的日本军舰分配仪式,中、美、英、苏四大盟国按抽签的方式现场决定舰只分配。据说,国民政府海军代表当场抽中的是第2份签,第2份签共有34艘日本军舰,其中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为3.6万吨。无论从吨位还是舰况来看,国民政府海军所得均优于美、英、苏三国所抽中的份额。对此,国民政府海军代表对结果较为满意。根据当时协定,划归国民政府海军的34艘军舰将分4批开往中国,第一批8艘军舰在抽签结束后就已在佐世堡港待命起航,国民政府海军少校钟汉波被任命为第一批8艘军舰的领队官,在钟汉波手下配备了200余名日本海军士兵,由前日军军官高岗带领,驾驶军舰前往中国投降。1947年7月1日,舰队挂着红蓝两色E字缺角形制的日本俘虏旗出发,由于遇到大雾,耽搁了一些时间,于7月3日下午抵达上海吴淞口。7月6日,在上海高昌庙码头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军舰上的日本旗帜被降下,升起了国民政府旗帜和海军旗,随后又对这些日本军舰进行了改名,编入国民政府海军。在此后3个月内,另外3批日本军舰相继前来中国投降,国民政府海军对这34艘军舰进行了检查和维修,自然,当时美、英、苏三国都没有以日本二战赔偿舰艇来协助中国重建海军的想法,所以交给中国的舰艇上除了简陋的电航仪器外,武器装备均被拆除,没有丝毫的作战能力。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中国在修复这些舰艇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法克服,致使这些舰艇中有10余艘因无法修复而废弃。最终有28艘军舰编入国民政府海军服役。

  除此之外,国民政府海军还接收美国援助舰艇131艘,英国赠送舰艇11艘。经过认真甄选,最终决定保留大小舰艇420余艘,总排水量约19万吨,一并编入国民政府海军战斗序列275艘。据资料记载,在得到日本降舰、美英赠舰之后,国民政府海军官兵迅速扩展到4万多人,组建成海防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江防舰队、运输舰队及10个炮艇队,并将全国沿海划分为4个海区,在榆林、左营、上海、青岛分别建立基地司令部,后改为海军军区,并恢复海军陆战队建制,重建陆战队司令部,将3个陆战团扩编为2个陆战师。

  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时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中国能和美、英、苏三大强国平等均分日本残余舰艇更是使全球华人都感到极为兴奋,全体中国人都将日本二战赔偿舰艇视为“伟大的战利品”。这次接收行动雪洗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败屈辱,激发了中国人心中压抑已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很多国人的心中又重新点燃了发愤图强、建设国家的希望,这对当时的中国是十分宝贵的。

  中国第一次收回南海主权

  民国海军在收回南海主权方面也是值得一提的。早在1932年3月,法国政府声称七洲岛应属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民国海军部予以驳斥道:“七洲岛即华语西沙群岛,确属我国领土。前清宣统二年年间,粤省当局曾派舰到该地树旗鸣炮,正式布告中外,至民国二十年四月香港远东气象会议开议时,安南观象台台长法人勃鲁逊及徐家汇法国天文台主任劳积勋亦向我国代表申请,由中国建筑西沙观象台,依法律上之解释,该地为我国领土,毫无疑义。”该声明对于侵略我国领海的企图是一沉重打击。1934—1935年间,民国海军部会同外交部、内政部编审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岛、礁、沙、滩的名称和位置,并重申它们均为中国领土。与此同时,在美国海军顾问团的协助下,国民政府海军还在青岛设立了中央海军训练团,着重加强接舰训练,后与上海海军军官学校合并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6年二战结束后,民国海军派舰艇收复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抗战胜利后,法军进入越南全境,也占领了西沙永兴岛、南沙主岛和西沙、南沙的部分岛屿。1946年10月5日,一艘法国军舰占领了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在岛上建立了石碑。国民政府对法舰行为提出了抗议,并决定于当月及1947年1月4日与法方谈判。不过,因为越南战事紧张,法国人自动放弃谈判。当月,国民政府派出“太平”号、“永兴”号、“中业”号和“中建”号4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南下,前往西沙、南沙执行进驻接收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24日,国民党海军舰队从上海黄浦江口出海南航。根据出行计划,舰队的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第二目的地为海南岛,最终目的地为南沙群岛。10月26日,舰队到达广州,舰队总指挥林遵等拜会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行辕主任罗卓英。29日晚,广东省政府在舰上举办了一次盛大酒会,罗卓英及广州市党政军代表及各界人士数百人登舰参加。在酒会上,罗卓英勉励全体官兵要不畏艰险,完成使命。官兵们受到了极大鼓舞,一致表示将不惜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场面极为感人。

  1946年12月9日,林遵率舰队出海远行。林遵决定由李敦谦舰长率“中业”舰为舰队先导,林遵坐镇“太平”舰随后,目标直抵南沙群岛的主岛——长岛。12月9日早晨8时,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舰队渐渐驶离榆林港。“永兴”、“中建”两舰在副总指挥姚汝钰率领下出港后直抵西沙群岛主岛——林岛,去执行收复西沙群岛任务。收复后,将林岛改名为“永兴岛”,以纪念接收舰“永兴”号,并立“固我南疆”石碑于该岛码头处。

  此后,“太平”、“中业”两舰向南继续航行。12月10日,两舰登上南沙群岛太平岛后,林遵、李敦谦等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并在岛上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钢筋水泥石碑,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次日,林遵率舰队官兵和政府代表踏上归程。南沙群岛的收复与进驻任务,至此顺利完成。一度为日本和法国殖民者侵占的南沙群岛,再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两支舰队的此次航程,成为近代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重要环节。

  1947年3月,国民政府将东沙、西沙及南沙群岛的管辖权从广东省政府转交海军部,并在1949年4月正式改隶为海南岛特别行政区。

  (责任编辑:巫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