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寺内供奉着一位诗僧黄宗仰(1865—1921),他是孙中山的挚友,原名浩舜,又名中央,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枷小隐,后称印楞禅师,被尊为“上人”。
佛俗两界 皆有作为
1865年5月,黄宗仰出生于江苏常熟。他自幼好学,聪慧过人。16岁时,因其父兄逼他继承家业,学掌店事,他愤而离家,赴三峰清凉寺剃发修行。寺中主事重视培养僧才,故延聘名师教之,宗仰受益匪浅。因得深研释氏内典,又涉古今中外学说,且善诗书绘画并园林艺术,他不仅是一位通才,尤可贵的是他虽是方外之人,却从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宗仰为国担忧,常与本地名人聚会,未料他关心国是的言行却遭到非议,为佛门训斥。生性刚强的宗仰遂离开清凉寺。此时寺中另一位主事,深爱宗仰是位奇才,因而亲自带领宗仰前往镇江金山寺挂禅受戒。宗仰在寺持之以恒地研习英文、日文和梵文,成绩不俗,深得方丈之欢悦。方丈遂亲写度牒,派他到南北名刹朝山进香,宗仰得以去山东、河北、广东、福建及越南等地云游,1899年始返抵上海。此次云游四海,使宗仰目睹祖国美好河山,坚定了他救国救民之信念。他此时期所作诗画——《垂救沉沦》《乘时崛起》等,皆是抒发救国之情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宗仰愤而作《庚子纪念图》,并作诗,曰:“难倾国泪详图画,只记颓京城下盟。”希望“四百兆同胞”勿忘国耻。
1902年4月,宗仰与章太炎、蔡元培、蒋维乔、吴稚晖、黄炎培、陈范等,在上海共商救国大计,大家决议从教育入手,于是决定发起并共同组织了“中国教育学会”。蔡元培为第一任会长。黄宗仰为第二任会长。教育学会常聚张园演讲。其时南洋公学压制学生的言论自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退学浪潮。中国教育会遂发起组织“爱国学社”,不久,又成立“爱国女学”,以缓解学潮遗留下的问题。为此,黄宗仰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地为学社筹备经费。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苏报》在上海创刊。1900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2年,成为爱国学社的机关报。该报贬光绪帝为“小丑”,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推荐革命党人邹容的著作《革命军》,并发表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录。次年7月,清政府勾结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苏报案”。章太炎旋即被捕,被判七年,邹容被判两年。宗仰奔走各方,极力营救,不果。宗仰曾为此作诗两首:《“驳康书”书后》和《“革命军”击节》,声讨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迫害革命党人的罪行。为避免更多的牺牲,蔡元培、吴稚晖逃亡日本。宗仰也因遭通缉而流亡日本。在日本,宗仰也没有忘记老友,他再撰《寄太炎》和《再寄太炎威丹》(威丹是邹容字),1906年,章太炎获得自由,宗仰守候在监狱之门外,为之安排一切,并赠送赴日旅费。
结识中山 投身革命
1903年,孙中山从越南西贡转泰国到达日本横滨,化名“高野长雄”,进行革命活动。早在国内就十分赞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黄宗仰,惜从未谋面,此次终得机会,他慕名前去拜访,得到了孙中山的热情接待。两人一见如故,畅谈革命大业。孙中山遂留宗仰住在自己居室振华商店楼下,从此交往渐密,终成莫逆之交。宗仰开展募捐活动,赞助留日学生创办《江苏》杂志,孙中山和黄宗仰遂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许多诗文。是年8月,中山先生离开日本,前往檀香山。宗仰不仅资助旅费200元,并为中山先生饯行,同时作《饯中山》一首。诗曰:
伫看叱咤风云起,不歼胡虏非丈夫。
握手与君五十日,脑中印我扬子图。
举华剑气凌江汉,姬姒何以复故吾。
此去天南翻北斗,移来邗水奠新都。
此诗情真意切,赤诚地表达了宗仰对中山先生的敬仰,对反清建立民国大业的坚强信念,对中山先生不渝的信心和殷切期望!
1904年,宗仰回国,一面重刻从日本带回的宗教书院藏佛经,一面继续投入革命活动。此时,孙中山正与保皇势力展开大论战,孙中山几次写信给黄宗仰,信曰:“弟等同志,向来专心致志于兴师一事,未暇顾及海外之运动,遂使保皇纵横如此……务望在沪同志,亦遥作声援,如有新书新报,务要设法多寄往美洲及檀香山分售,使人人知所适从,并竭力大击保皇毒焰于各地也。”这时“苏报案”已平息,宗仰遵中山先生嘱,他在得到“致公堂”和《中西日报》的帮助后,便集资刊印了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随即分寄南洋和美洲各地,以扩大孙中山革命学说的影响。这期间黄宗仰已加入“光复会”。后来,“光复会”与“华兴会”“兴中会”联合组成“同盟会”,黄宗仰始终是其中积极分子之一,直到去世,他也未改其信念。
1909年,宗仰应柳亚子之邀,加入了文学团体——“南社”。后又主持过《商务日报》。
1911年,上海光复,黄宗仰亲至上海吴淞口,迎接从海外归来的挚友孙中山和章太炎,并请中山先生下榻于他主持筹建的“爱俪园”。两位革命战友,置身于这美丽的花园,一面叙旧,一面畅谈即将诞生的中华民国各项大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宗仰备感欢欣。未几,孙中山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毅然辞去大总统的职位。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1915年12月,袁世凯帝制自为,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时已闭关修行的宗仰痛心疾首,愤而作《江山送别图》,题之“共和末日写此图纪念”,并赋诗四首,哀叹:“北风寒厉岁云暮,阴晦朝曦暗夕光”,“争春千帆逆水舟,暗潮风劲力难收”。
一代诗僧 圆寂栖霞
1914年秋,面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已知事不可为的黄宗仰回到了镇江金山江天寺,从此杜门谢客,三年未出,遍览经书。1918年才出关,此后遍游祖国名山——庐山、黄山、九华山、雁荡山和天台诸山。一年后,宗仰大师愉快地回到了南京千年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创建于南朝齐梁年间,后毁于清朝咸丰战火,仅存破舍供老僧栖身。宗仰到栖霞寺后,在法意等老僧请求下,担负起栖霞寺的修复工程。
此时,致力护法的孙中山正处于因受桂系军阀排挤而辞去海陆军大元帅之职的困难时期,他得悉黄宗仰拟修复栖霞寺,特捐一万银元,表示支持。宗仰素知中山先生对佛教有精辟见解:“融通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之和平及众生完全幸福为宗旨”,故欣然接受。之后,凡熟悉宗仰的民国要员和社会名流亦纷纷解囊。南京市政府又将火车站迁移到栖霞寺附近,便于建筑材料之运输。
宗仰日以继夜,鸠工督造,费时年余,到了1921年,一座雄伟的“毗庐宝殿”便拔地而起。但宗仰禅师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是年7月间圆寂,享年五十有七。因黄宗仰是中兴栖霞寺的祖师,故留葬于栖霞山麓。之后,他的弟子于大殿后为禅师建造纪念塔。章太炎撰《栖霞寺印楞禅师塔铭》,以示对这位革命挚交的敬意和追念之情!
当今栖霞寺为缅怀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爱国诗僧,特辟“宗仰纪念室”。笔者因先严、先慈在栖霞寺内设有长年供奉之神位,故每年都要去栖霞寺。每次都深怀敬意前去瞻仰“宗仰纪念室”,所见展品均为稀世珍物,堂中正面挂着身着袈裟的宗仰禅师彩色水墨画像,令人见之肃然起敬!此外诸物最值得一提的是章太炎为宗仰禅师亲书的《丙辰纪念图》。台湾佛光山也在大智殿设有“宗仰上人纪念堂”,供僧俗瞻仰。
(责任编辑:顾鸿)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