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听赵朴初说佛教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3823
袁普泉

  1994年4月,我和茗山法师陪同赵朴初夫妇视察南京鸡鸣寺。鸡鸣寺住持尼宗诚老师太热情接待,请大家在豁蒙楼吃素宴。喝茶聊天时,茗山法师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佛教同封建迷信混为一谈,有些人把信仰佛教的人看做是搞迷信活动的落后人群。赵朴老接着說,对佛教有这种不正确的看法,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对佛教缺乏了解,缺少佛教方面的知识,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把民间的一些迷信活动带到佛教里来。而佛教内部也有些人把那些本不属于佛教的东西作为宗教活动,这就使人产生错觉。就佛教自身来说,我们要加强正信建设,弘扬正法,正本清源,反对迷信。

  这次谈话以后,我又研读了赵朴老著的《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文集》和他的多次讲话,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作为其思想基础的,相信或崇拜某种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所以宗教和迷信常常被混为一谈。宗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信仰,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宗教实体是联系和团结一部分信仰者进行修学,端正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服务。而“封建迷信”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巫术之类,如请神降仙、驱鬼治病、相面揣骨等等。一些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进行的装神弄鬼、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活动,扰乱人心,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合法的宗教受到政府的保护,而“封建迷信”则被政府所禁止和取缔。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佛教的本源是无神的。所以赵朴老说“佛教是正信,不是迷信!”

  佛教否定创造万物的主宰

  赵朴老说,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字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意思是觉者或智者。赵朴老介绍了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出家、成佛、弘法、逝世的情况,说明佛祖是真实的人而不是神。赵朴老说,佛教在创立时期就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的神权。释迦牟尼在思想上推倒了婆罗门教的神权,宣布众生平等,说出“诸法无常”的真理,对当时的社会起了进步作用。赵朴老从佛教的教义上阐述了佛教没有造物主的依据。他说:“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缘起”即“诸法因缘而起”。因为承认诸法因缘生,就不能承认有个独立的创造者。因此,赵朴老说佛不是“神”,僧人也不是神职。

  1965年3月,赵朴初率中国佛教团访问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在雅加达会见了赵朴初。苏加诺问:“为什么你们佛教徒信无神?”赵朴老说,佛教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的。佛教承认诸法因缘生,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都是缘起的。因又有因,缘又有缘。从竖的方面推无始无终;从横的方面推无边无际。由此而得出结论没有绝对的一个因。佛教主张任何现象的生起,都不是无因的,而是受必然的因果律支配的,这便是由因生义。苏加诺问:“佛教很像无神论,但是为什么佛教寺庙中又供有很多的神呢?”赵朴初说:“佛教并没有否定婆罗门的神,只是看做是一种众生,后来有些神被吸收到佛教中成为护法神,这是一方面情况。另一方面,也应该承认佛陀被神化了的事实。但是根据佛教教义,佛不是造物主,他虽然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但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佛也是受因果律支配的。”苏加诺说:“我现在明白了,你们的佛教是后来才被神化了的。”

  赵朴初所以信仰佛教,就是因为佛教没有造物主,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一切事物皆有缘起,蕴涵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之中,佛教不承认第一因,也不主张有最后的果。赵朴老说:“我们讲事物的因果,是指在长河中截取一段,这一段有因有果。万事万物,无始无终。”

  佛教的缘起观

  赵朴老认为,辩证法是从释迦牟尼来的。佛教讲缘,缘就是条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条件,都有其成因。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佛经中说缘起有四个重要论点,就是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所谓无造物主,就是否定有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所谓无我,就是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为独立的实在自体。所谓无常,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而变动不居。所谓因果相续,就是说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事物或现象)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事物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赵朴老说,佛教讲缘起性空。十方缘起又缘起,缘起性空又性空,性空又缘起,缘起又性空。世界万事万物,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是相互依存,相互消亡。佛教讲无始无终,无始故无第一因,必须众缘方生,无终绝无独灭,而众缘分散。如树木,生赖众缘,灭也众缘,离去众缘,本无生灭。赵朴老说:“佛种从缘起。我们要重视时节因缘,所以我们要认识时代;要重视国土因缘,所以我们要报国土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爱护祖国;要重视众生因缘,所以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种因缘具足,佛的种子才能得到滋润发芽,以至开花结果。才能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佛教要坚持正信教育

  赵朴老认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贫苦的人们没有精神依靠,相信佛教和释迦牟尼可以拯救他们出苦海,这是佛教被神化的社会基础。因此,就佛教本身来说,要进一步加强佛教的正信建设。所谓正信,就是对佛教的理论产生了信仰。由于对佛法的理解和研究,对信仰佛教树立起了正确的信念和信心,即正信。1978年11月19日,赵朴老在镇江焦山对茗山法师说,要培养佛教青年人才,要使他们懂得爱国守法,要研究佛教,分清什么是正信,什么是迷信。第二天,茗山法师陪同赵朴老夫妇游览镇江南郊时,赵朴老又说:“我们要引导信徒们分清什么是正信,什么是迷信。例如无我无常是正信,有我有常是迷信;念佛看经是正信,烧纸烧锡箔是迷信。今后烧香、献花是可以的,但香不宜烧得太多,以防火灾。”

  1991年3月,赵朴老在视察深圳弘法寺时进一步对正信和迷信作了阐述:“现在许多人不理解佛教,认为佛教是迷信。其实佛教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变异、消灭的过程。这个无常的道理是正信。相信有一个常住,不变地起主宰作用的自我(或者叫灵魂)的是迷信。佛教讲缘起,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而起。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论就是说,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和条件。相信缘起论的是正信,相信神创造世界的是迷信。”他还说:“人家为什么说佛教是迷信?这里我们佛教徒也要负一部分责任。群众的一些迷信活动我们不应该迁就。比方说,算命、卜卦、烧纸人纸马、甚至烧纸电视机、纸冰箱、拜财神等,这些都是很荒谬的迷信活动。我们佛教徒是不许可的。有些佛教徒不懂这些道理,把旧社会的一些民间习俗带到佛教里来,我们不要迁就那些本来不是佛教的东西。”赵朴老曾经在佛教协会会长会议上严肃地指出:“现在还有人说佛教是封建迷信。这个问题,我们要自己检查一下,我们的教义上并没有什么封建迷信,而是外面的封建迷信的东西影响了我们。我们有的寺庙里烧纸人纸马、甚至烧纸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东西,这些外面的封建的、民间的习俗玷污了我们佛教。”他提醒大家,不要把这些迷信的东西搞进庙里来。他要求寺庙殿堂、佛像少而精,要古朴、庄严、精致,不要贪多、粗制滥造。寺庙要成为“修行养心的净地”。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一些讲经说法活动,弘扬正法,提高信众素质。1981年3月,赵朴老应邀在江苏省第一届佛教代表大会上讲话中说,佛教讲业力、讲缘起,不是靠神为主宰,是无神论。他从因缘说到八正道。八正道就是要佛教徒修正确的思想信仰,行正确的信仰之道,反对迷信,反对邪命生活。

  佛教既是信仰也是文化

  1994年,我和茗山法师陪同赵朴老和夫人陈邦织考察南京定山寺遗址时,赵朴老说起毛泽东的警卫员李银桥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讲的故事:毛泽东在延安时,有一次他们出去散步,见到远处有一座寺庙,毛泽东提出要去看看,李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泽东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他还说大科学家钱学森和他在全国政协开会时,多次与他说起宗教是文化。一个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个是杰出的大科学家,这两个重要人物都说宗教是文化。赵朴老认为,宗教的“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佛教都有。佛教还有丰富的文化,多一个文化性。他说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与中国的思辨哲学相结合向学术化方向发展,对教义越研越精,由此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使佛教本身达到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方向发展,使佛教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一方面与中国的人生理想相结合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使佛教与中国社会密切联系。这三方面都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功,在诸多领域发生过重大影响,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佛教典籍浩瀚。在汉语系佛教中,现存译典1482部5702卷。藏语系佛教的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5962部,约合梵文300万颂。傣语系佛教除巴利语原典外,还有傣文译本及大量傣文著述。三大语系的佛教典籍之丰富是惊人的。

  佛教在绘画艺术方面更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龙门造像,乐山大佛,雍和宫大佛,扎什伦布寺大佛,布达拉宫等以及遍布全国的寺、塔、石刻,其艺术上的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充分表明佛教绘画艺术既有高超的艺术手段,又有很高的表现形式。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

  在建筑方面,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石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应县大木塔、福建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在音乐方面,公元二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和史学、语言学的研究等等。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10余种,藏语系佛教史中也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文物。

  赵朴老认为,没有佛教文化,就藏族、傣族等一些少数民族来说,就没有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赵朴老还说,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所以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指范文澜)早年曾对佛学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的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随着大量佛教著作的翻译和流传,佛教经典中不少优美新词语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宝库。赵朴老说,“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因此,我们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佛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增上缘”

  赵朴老曾多次明确地指出,佛教能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且一定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1987年11月11日,赵朴老在南京晨光机器厂观看了香港天坛大佛像后,到栖霞山佛学院对全体师生演讲。他说:“佛教讲的报恩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四有实际上是一致的。佛教不是有个‘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口号吗?‘庄严国土就是使得我们的祖国能够建设得非常之漂亮,非常之美丽。‘庄严就是美化,净化,很干净。‘庄严国土就要参加祖国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利乐有情就是为大众谋利益,为大家的快乐而献身。这就叫有理想。我们一般讲立大志,佛教讲发大心,发大愿。我们光有理想还不行,要有能力去做,那就要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啊,我们佛教徒应该广修多闻,不要怕学习上的困难。佛教有句话,难学能学,不仅佛教的教义要学,世间许多学问都要学。唐朝鉴真和尚到日本去,他把建筑、造像、医方等很多东西都传过去了,日本几十年前在卖汉药的店里面装药的纸袋上还有鉴真和尚的像,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恩德,一千几百年了,人家还记得。总之,要有文化,就要学文化,学文化是无止境的。至于有道德,佛教徒当然要讲道德,最起码的是五戒,比丘还有更多的戒,既然发了心,就要按戒规去做,舍去世间的贪欲,为伟大的理想奋斗终生。当然还要守纪律。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当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1987年,赵朴老在全国第五届佛教代表会上又说:“佛教教义中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众生平等的主张;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普渡众生的愿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原则;慈悲喜舍、四摄六和的精神;广学多闻、难学能学,尽一切学的教诫;自利利他、广种福田的思想;禁止杀、盗、淫、妄等戒规,以及中国佛教的许多优良传统,都与‘四有、‘五爱的要求有相通之处,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增上缘。”赵朴老还说,“佛教徒所寻求的境界是无有众苦,无有恐怖,得大自在,得大安乐的境界,是真正圆满的和平境界”。“我们佛教徒要振奋精神,面向现实,努力克服自身的消极现象,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继承和发扬佛教的文化传统,跟上时代潮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四项基本原则对宗教徒的要求和有利于全国的安定团结,积极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佛教的教义,佛陀属于众生,正如花果属于树根一样,没有树根就没有花果,没有众生,任何人不能成佛。因此,赵朴老号召佛教徒要把佛教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他说:“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是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在人民的大海中去的话,这滴水是永远不会干涸的。”

  (责任编辑:顾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