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习的传统与我们的导读使命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3746
徐 雁

  9月28日,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诞辰纪念日,今年适为孔夫子诞辰2560周年。一个月前,其家乡曲阜召开了“国际儒学大会”,苏州、福州、东莞等地则举行了“读书节”、“读书月”,其在表达当代读书人对孔夫子的追怀之情外,还在于引导世人珍视儒家经典,推广“全民阅读”。

  因为跨越了2560年,历史的天空发生了多少人文和技术形态的变换!

  仅就人类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载体来说,早已由孔夫子时以笔与削为特征的竹简书籍时代,到以钞与写为特征的卷轴书籍时代,进而发展为以木版与刻印为特征的手工雕版时代,再经过一个多世纪以铅与火为特征的活版机印时代,进入到如今以光电与屏键为特征的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播时代是以信息网络化作为基础的。信息的海量涌动、知识的天量增长,以及信息与知识的网络化传递速率,让今天的我们倍感困惑和焦虑:这些信息流、知识潮,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什么?它们将引导我们干什么,到哪里去?我们在现时代,应该如何客观理性地面对它们,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再把知识升华成为引领人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智慧?还有,我们应当怎样更富有激情和创意地拓展现代化的生存发展方式?

  求解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学习。已连续四年以孔夫子诞辰日为开幕日的“苏州读书节”和“福州读书月”,以及随后在鹏城举办的已保持了十届的“深圳读书月”活动,试图复兴和推广的,其实只是中国人有关学习的优良文化传统而已。

  关于“学习”,在记录孔夫子及其精英弟子们的对话录《论语》一书中,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和见解。其中最著名的语录是九个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那么,什么是“学”,什么是“习”,而“说(悦)”又是他所期待的怎样一种愿景呢?

  所谓“学”,在古代中国,本意是指通过听老师讲课,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前人的知识和技能。而“习”是指学子把学来的东西,在课下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反复练习。可见,在“学习”这个长期搭配并流传后世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其实就包含着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相结合的学理,更包含着知与行合一的深刻哲理。

  孔夫子总结并指出的“学而时习”的方法,为人们求知受教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通过传习、复习、实习,可以把前人的经验教训、技能和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本领和才干,更可以在转化过程中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熟习程度,进而达到得心应手、胜任愉快的境界。因此,悦学勤习,进而学以致用,从来受到人们的赞许和称道,因为它们是人类求知受教、善于学习的一种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而“习以为常”、“习与性成”、“习非成是”、“习焉不察”等等中国古代成语,也就是凡人的教训总结和先哲的智慧结晶。它们所想要警醒世人的,无非是学习过程中应予注意的重要问题。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习)”(王充《论衡·实知》),“孔子圣人,其学当始于观书”(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虽然教育的手段革新了,可人类求知的实质没有改变;知识传播的方式虽然革命了,可人类必需学习的本质也还没有改变;虽然图书馆的收藏内容多元化了,可它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科学文化传播机构的社会职能更是没有改变。

  我们应当看到,图书馆积累至今的用铅、木版印刷而成的书、报、刊巨量文献,依然是人们获得知识、学识和见识的重要载体,依然是教养人类成长、启迪人们心智的必要工具。因此,积极鼓励和热情指导公众阅读、大力推介和广泛宣传馆藏读物,就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重要社会责任。

  我们毋庸怀疑,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加速,在为人类提供种种便利便捷的同时,不免加大了生存压力,强化了人生竞争,激化了资源争夺,而娱乐性工具的网络化和精神迷彩化,更在分割着人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面对现实的种种困窘,常人不免在时代性的浮躁中,迷失精神家园的自我构建方向。而好书在握,目耕口读,足以让人入静于白纸黑字所构建的人文氛围之中。因此,一个社会越是现代化,家庭书房和作为都市公共书房存在的图书馆愈加显得必要,因为这里是宁静神志的知识公园,是澡雪精神的人文湿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