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按照有关解释,它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也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评价和体验。情绪具有目的性,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也是一种社会表达。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
这样的解释太过概念化,也不适应文学需要。我们从文学的角度谈情绪时,谈的其实是文学作品里对于情绪的具体描写,如对喜、怒、哀、乐的描写,对恐惧、畏缩、孤独、伤心的描写,对狂妄、焦虑、愧疚、迷茫的描写,等等。
人类许多时候是在情绪化中度过的,有时候可掌控,有时候被蛊惑,有时候集体无意识,尤其是具体的个人,每天都在情绪化中畅游或挣扎。畅游和挣扎本身也是情绪。
《云翳》里的爷爷,被小儿媳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威胁“你给我小心点,晚上我一定会杀了你,要不就放一把火烧死你,你不让我活得安稳,我也不会让你活得好。”她的威胁在老人心里形成一种驱赶不去的惊悸。爷爷老叶简直不知往哪儿躲好了,到了二儿子家,除了孙子“我”之外,没人能够对他有一点点理解和同情。“我”其实也是爷爷用糖果哄了的。当然,“我”不是纯粹奔着爷爷的水果的,“我”是看爷爷挺可怜。爷爷在“我”家待到晚饭,终于说出了他的担忧,爸妈不说啥,但是不希望爷爷在这里过夜。爷爷走了,“我”不顾妈妈的呼唤跟过去。爷爷钻了牛角尖,把问题想得严重,怕得要命,中途竟拐进一户人家,给人家下跪,说小儿媳妇要烧死他,他不敢进家了。这样的细节透露的是何等惊惧的情绪!别的人家自然更不会收留爷爷,劝慰了爷爷,爷爷只好回家。爷爷回了家,“我”也到了爷爷的破落的小院。爷爷说了许多关于小婶会烧死他的话,他没看见“我”摇头,以为“我”是这世上唯一相信他的。爷爷不敢在屋里睡,就把床搬出来,支了蚊帐,让“我”和他一起睡在不宽的竹床上。“我”吃了桔子,想撒尿,就出去在小河边撒了一泡。
等我撒完尿,再次回到小屋,便看见爷爷已经躺在了竹床上了,他已经很累了,已经睡着了,非常平静地睡着了,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平躺在那里,像一个去世了的人。竹床下面是一个倒在地上的玻璃瓶,上面有一个骷髅的图像,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感觉很害怕。我想叫醒爷爷,却又不想打扰他,毕竟他已经七十八岁了,身体已经差了很多,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了,晚上需要一个充足的睡眠,不然第二天,怎么会有力气来捡破烂,和对付小婶和村里的那一帮总是旁观的村民呢?
我靠着爷爷身边,躺在了竹床上。竹床十分的冰凉,刚躺上去,感觉像躺在了一块冰上面一样。我碰到爷爷的身体,感觉他也像一块冰,于是,稍微挪动了一下身体,离他远一点,侧着身体,弯曲着,像一只大虾,这是我喜欢的睡姿。很快,我便也睡着了,不知不觉的,没有任何干扰地睡着了。
小说是这样结尾的。爷爷疑似死去,他死于极度惊吓。诚然,只说这是一篇情绪化的小说是不够的,小说反映的是人到老年的悲惨,缺少沟通和理解,缺少怜悯和关爱。这是一种极端的社会现象,也是道德沦陷的一种表现。作者利用主人公的恐惧情绪提出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意义深远。
《漫长的夏天》写的则是另一种情绪,一种似有似无的思恋之情。小说里的“我”是一个中考落榜的十五岁少年,情窦初开,在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暑假里无所事事,摸瓜打枣,上树摘桑葚,或爬墙头掏麻雀。就在这时候,“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漂亮女孩出现了,她好像一朵云彩从我家后门,飘到了我的面前。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用红色的发卡扎着辫子,鹅蛋一样白净的脸庞,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顿时将我漆黑的周围都给点亮了,也使得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我顿时精神抖擞了起来。之前我的瞌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一连串的疑惑也涌上心头,她是谁?为什么她要和弯子在一起?还有她为什么来到我家呢?”她“是我的一个伙伴的亲戚,算起来还是他的表姐,而伙伴又比我大一岁,所以她就一定比我大了。放暑假了,她到伙伴家来玩,白天伙伴就带着她在村子周围到处乱逛,晚上她就睡在她的外婆家。”“她叫陈婷,是弯子偷偷地告诉我的,弯子说她今年比他还大一岁,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作者说,“这样的夏天注定不会发生什么惊人的事情”,可偏偏就有了“我”与县城里来的女孩陈婷的邂逅,就有了朦朦胧胧的情绪生长,也有了一直延绵不断的思念。小说里并没有写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是一些在情绪中自然出现的情节和讲述,这些一个个看似不相关的场面和事情是用情绪这条线串起来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自然成趣的艺术品。
“我”与陈婷之间也不是没有一点“风波”,“当她和长毛关系越来越好的时候,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我甚至故意做出些令她生气的事情来,来引起她的注意了。”好像没用,陈婷依然“我行我素”,与长毛保持着在“我”看来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地告诫自己今后再也不会主动去找她了”。
没有她在的日子里,我在家恢复了往日的沉默寡言,茶不思饭不想,一天到晚躲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暗暗伤心流泪,一遍遍回忆着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在心底又想象着没她的日子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她真的生我的气了,今后再也不理睬我了的话,那又该怎么办?
我又开始后悔那样对她了,要是可以的话,我希望那件事没有发生,那样的话,她还会继续呆在我家,哪怕不和我说话,都没有一点关系,可这一切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种特殊情势下的特殊情绪,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少男少女们产生了爱恋之情,往往双方或者一方以某种故意疏远的方式处之,然而内心里的东西却是现象的反面,它们是相背离的。此时的陈婷也许就是这样,她与长毛的故意走近也许正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和嫉妒,以此刺激“我”追求的欲望。但是,“我”理解了吗?十五岁的“我”不可能懂得这些,为此大病一场,直到姐姐告诉“我”,“你错怪了陈婷,她一直都把你当做朋友的”。“听了姐姐的话,我的泪水忍不住了一下子汹涌而出,为了不让姐姐发现,便捂着潮湿的眼睛跑上了楼上自己的房间,一下子扑到了床上肆无忌惮地哭了起来。”
大概也是这一次,“我”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大约是县城里来的相对“阔气”的陈婷激发了“我”的上进心)。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又如愿以偿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从那以后,“我”始终没有见到过陈婷。“自从我认识陈婷之后的很多年里,虽然我认识了很多女孩,但没有一个女孩像她那样给我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我总拿她们的样子和陈婷比较,最后总是失望不已。我不断地在谴责自己不应该无缘无故地冷落她,要是不这样做的话,也许我们还能说更多的话,做更多好玩的事情,可惜不管怎么后悔,都來不及了。”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有一天,我走在镇上的一条马路上,在一排排小区的楼房中,无意间抬头看见一个熟悉的女人的身影从窗台上露出来,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她,心里还隐隐作痛,便尝试着问一旁和我一起走路的弯子。‘你那个以前暑假经常来你家的表姐呢?我们以前还经常在一起玩呢?‘她呀,听我姑姑说,她成绩不好,高中毕业后就没念书了,现在大概已经嫁为人妇了吧!”这里有多少说不清的情愫,有多少值得感叹的东西啊!
情绪是永远写不完的故事,永远写不完的人生,永远写不完的人性,永远写不完的人与社会,它永远属于作者一个人的世界,是写作者永远挖不完的富矿。
作者简介:蒋九贞,男,知名作家和文化学者,江苏徐州人。著有长篇、中短篇小说和文论、地域文化研究专著数十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