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秦淮古桥的文化魅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6450
孙 峰

  秦淮河是一条充满魅力的河。秦淮河上的一座座桥如同一枚枚活化石,散发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诉说着人们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说,铭刻着一代代荣辱兴亡的历史。

  诗词之桥——朱雀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乌衣巷》,使得朱雀桥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化名桥。

  朱雀桥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内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的古长乐渡处。据《金陵古迹图考》所载:朱雀航前有三城洞的朱雀门,东晋时期丞相谢安在城门上置重楼,最高一层叫“朱雀观”,为观察天象之用,并立铜朱雀为标志,朱雀桥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孙吴时期称南津桥或南津大航桥,东晋成帝咸康二年(336)重建,因其地处宫城之南,且与朱雀门相对应,故曰朱雀桥、朱雀航,又称南航、大航。朱雀桥自孙吴时期便是一座“浮桥”(即浮航),特点是联舟为桥、断舟成流,可防不虞之患。东晋咸康年间重修的朱雀桥采用“河桥法”,“由都水使者王逊立”,桥长90步,宽6丈,冬夏随水位高低而浮动,相沿至南朝的陈代。朱雀桥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青溪之间秦淮河上24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当时秦淮河水面宽阔,是建康城南的天然险阻,因此朱雀桥便成为交通要津。

  南京城自孙吴定都建业,经东晋南朝历代统治者不断修建,宫城建在秦淮河北面的鸡笼山下,官署府衙则主要分列在宫城至朱雀门之间的朱雀大道(又称御道)两侧,而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一带,众多达官富贾的府邸与广大平民的住宅鳞次栉比。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一诗中提到的王、谢就是东晋时期两位著名的丞相——王导、谢安。晋室南迁后,王导、谢安等王公大臣、豪门贵族都择居于乌衣巷,作为扶持东晋政权擎天双阙之一的谢安更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今河南太康)人,曾隐居会稽东山,以山水文章自娱,然胸怀韬略,留心时政,人们喻之为诸葛孔明。简文帝时,谢安已四十多岁了,因国运每况愈下,他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为晚”,由会稽赴建康接任丞相。晋太元八年(383),前秦统治者苻坚率兵百万,挥戈南下,直取东晋。当时,苻坚曾夸下海口:“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谢安临危受命,担当起抵抗入侵的重任。他派谢石、谢玄等将领率8万精兵赶赴前线,采用诱敌移动之计,趁强敌布阵方乱、脚跟未稳之际,一举击溃苻坚98万大军,苻坚本人也差点做了刀下鬼。由谢安决策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后人写诗推崇谢安:“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至今墩下潇潇雨,犹唱当时奈何许。”

  典故之桥——赛虹桥

  

  赛虹桥位于集庆门西南长虹路上,跨秦淮河支流,曾名赛工桥、赛公桥。

  赛虹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正对着南京城的驯象门,为三拱大石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桥宽50余米,分水桥墩长60余米,拱矢高8.95米,至今仍能负载8吨,其宽度在南京古桥史上实属罕见。

  赛虹桥之名,源自朱元璋筑南京城时的一些传说笔记。明末,朱国祯在他的《涌幢小品》中写道:明太祖筑南京都城外郭城时,让工部和应天府分段包干。应天府包干的是从驯象门起的八个城门地段,由于精心组织,不仅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而且筑城专款尚有节余。再一算时间,还能赶在工部包干的地段竣工前造好一座桥,于是决定用余款建桥,此桥即为赛工桥。应天府造桥的目的是想在明太祖面前炫耀一番:我们小小的应天府敢于和中央的工部比赛。相传为这件事,明太祖还把工部官员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赛虹桥桥名屡变,传说纷纭。当时南京的百姓却喜欢称此桥为“赛公桥”,相传这座桥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儿媳出资建造的。建南京城时,由于国家草创,国库空虚,朱元璋自知靠国家财力无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于是强迫江南富户“认捐”南京城的筑城费用。沈万三是个富可敌国的大富商,为了讨好明太祖,他一人认捐了建城费用的三分之一,后来又捐献了建造都城外郭费用的一半。城刚筑好一半,沈万三就逍遥自在起来,对外壕上几道未架造的大桥等一些辅助建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儿媳一看这样下去非出大事不可,因为沈万三与明太祖是立过“赌约”的,误期就要杀头,而沈万三又很固执,从来不听小辈规劝。他的儿媳是个聪明人,为了提醒公公警戒造桥质量和防止官员在验收时找岔子,就采取激将法,和公公提出“赌赛”筑桥。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日夜施工,抢在沈万三承诺的完工日期之前把桥修成,而且质量也好于公公造的桥,所以老百姓都称它为“赛公桥”。至于后来改为“赛虹桥”,是明代南京地方官档的方志编纂者为了避免有犯“轻侮上台(工部)”的罪责,根据唐杜牧《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句,改名为“赛虹桥”。

  状元之桥——武定桥

  

  武定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位于长乐路中段内秦淮河上。当时名嘉瑞浮桥,因位于长乐路上,又称上浮桥。

  《至正金陵新志》说:“武定桥在镇淮桥东北,淳熙中建。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自书榜。旧名嘉瑞浮桥,又曰上浮桥,时长乐渡为下浮桥也。”明初,中山王徐达住宅后门正对着该桥,徐达谥武宁,遂改称为武宁桥。清朝道光皇帝名叫旻宁,为避“宁”字名讳,又改名武定桥。

  武定桥本身名气大,从武定桥头走出的两位状元使它更加出名。相传武定桥附近有一所叫大夫第的巨宅,清朝有位风水先生认为此处远望钟山,近临淮水(秦淮河),武定门殿其侧,聚宝门枕其左,是藏龙卧虎之地。事实上这里出过的两位状元也确实不简单,其中一位是秦大士,嘉庆状元;一位是黄思永,光绪状元。秦大士自幼聪颖,天资甚高,10岁的时候就能做文章,书法方面的造诣据说几乎直追欧阳询和柳公权。秦大士被后人记住更多的是因为一句咏秦淮河的诗——“淮水而今尚姓秦”,据说当时人人传诵,他也名声大振。至今在武定桥东仍然留有的“大夫第”就是秦大士故居,部分建筑保存完整。

  另一位状元黄思永官封翰林院侍读学士。甲午战争后,清廷财政严重困难,他参照国外公债发行办法,奏请在国内发行公债,主要向商民募债应急,很快销得一千数百万元,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思永一生敢作敢为,他还因为上书支持变法被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曾请其出来任职,但被他严辞拒绝。黄思永虽然身在仕途,却不死守教条,曾采用私人集资的办法创办民族工业,以开明思想和进取之心在清末史篇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正风之桥——淮青桥

  

  淮青桥位于今天的建康路,是青溪河下游最大的桥。此桥因为秦淮河水与青溪河水在此汇合而得名,只是今人往往把淮青桥的“青”写作“清”,这大概是人们认为古代青溪之水清澈的缘故。

  《同治上江两县志》说:淮青桥西南有江令宅、诸葛恪宅,东有豫章王薿宅、郗鉴宅、檀道济宅等,故有“南朝鼎族,多夹青溪”之说。可见,六朝时期淮青桥一带即为达官贵人住宅区,桥联集唐代诗人刘禹锡、韦庄名句而成:“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吴敬梓故居就位于淮青桥南面,紧挨着的就是桃叶渡,据传这里是东晋名士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的地方。几百年过去了,许多南京人已不清楚青溪河在哪里了,但明太祖朱元璋在淮青桥边建逍遥楼专治赌徒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登基之初,他发现京城内外不少游手好闲之徒聚赌成性,其中不乏各级官吏。为正民风、治恶习,朱元璋下旨在淮青桥旁建造一座特殊的楼馆,起名为“逍遥楼”,其目的就是对付赌徒。该楼建成后,朱元璋下令将那些远近闻名的赌徒置于楼中,又将收缴的赌具放置在楼内,供赌徒们“痛快尽兴”地玩,却严令不给饭吃。此令一出,那些被关在楼内的赌徒们个个饥肠辘辘,气焰大灭。据说,此举开了“禁赌先河”,之后南京城内外赌徒销声匿迹,百姓们连连叫好,明朝建国之初从此逐渐走向鼎盛。

  秦淮古桥保留了许多古都城的印记,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南京城的历史风貌和文明进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